博学富文辞。世为史官,父子并居集贤院。德宗初,召为
太常博士。德宗既亲郊庙,慎祀事,动稽典礼。冕举礼以对,本末详明,帝嘉异。久之,以论议劲切,出为婺州刺史。贞元中,官
御史中丞,
福建省观察使。自以久疏斥,又性躁,不能无恨,上表乞代,且申明
朝觐之意。代还,卒。主张文以载道,以道为重。为韩柳古文运动先驱之一。为文长于说理,而缺少文采。有文集若干卷,已佚。(新唐书艺文志注云:卷亡)。《
全唐文》辑存其文十篇。
其父
柳芳,肃宗时为史官,撰《国史》130卷。柳冕承家学,文史兼擅。历官右补阙、
史馆修撰,因事贬
巴州司户参军。还为
太常博士、吏部郎中,因言事切直,为执政者不容,出为婺州刺史。德宗
贞元十三年 (797),拜
御史中丞、
福州市刺史,充
福建省团练观察使。因施政无状,诏命
阎济美代行其职。归家后去世。赠工部尚书。
柳冕与
柳宗元为同族同辈,是
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的先驱。他强调“文章本于教化”(《
与徐给事论文书》),主张文道并重,尊经崇儒,认为“经术尊则教化美,教化美则文章盛,文章盛则王道兴”(《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公书》),而对
屈原以来的辞赋,则持论偏激,斥为“亡国之音”,“魏、晋江左,随波而不反”(同前)。他论文又强调“气”,即社会的风气、作者的志气、作品的生气(《答杨中丞论文书》、《答州郑使君论文书》),为韩愈论气的先导;又主张“陈诗以观人风”(《答杨中丞论文书》),“文生于情,情生于哀乐,哀乐生于治乱”(《与滑州卢大夫论文书》),阐说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与白居易的诗论相近。
柳冕的传世文章十五篇、《新旧唐书》本传、柳冕的文论受到的萧、李影响,多是因其父
柳芳的原故。再者,柳冕文论形成的文化背景,重建
儒家礼法的用心,最后柳冕在书信体上的发展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