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建永
中共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原副书记、常委
乔建永(1962-),男,汉族,出生于安徽,祖籍江苏省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科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完成研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曾任中共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副书记、常委。
人物经历
1978年至1982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淮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
1982年至1985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淮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师。
1985年至1988年,山东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8年至1989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数学系讲师。
1989年至1991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数学系副主任。
1991年至1993年,复旦大学数学系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教授。
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5年,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完成博士后研究以后,相继在法国CIEP研修。
1995年至1997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副院长。
1997年至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副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
2003年7月至2014年1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
2013年8月至2022年2月,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2014年1月免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职务。
任免信息
2022年2月11日,中共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免去乔建永同志的中共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副书记、常委职务。
2022年2月11日,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决定:免去乔建永的北京邮电大学校长职务。
学术兼职
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孙越崎基金会委员。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副会长。
煤炭高等教育”编委会副主任。
煤炭学报”编委。
第29届APCOM国际学术会议副主席。
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Zentralblatt 数学特约永久性评论员。
德国《Zentralblatt Math》评论员。
美国《Math Reviews》评论员。
在国内外一系列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上担任相关学术职务。
学术成果
乔建永教授长期从事复分析、动力系统及其应用方面的学术研究,研究成果涉及复解析动力系统,亚纯函数理论,物理和工程问题中的解析方法等多个方面。
研究成果发表在Commun. Math. Phys.,Science in China等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科技部重点科研项目多项: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复动力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关于茹利亚集的分布与拓扑复杂性研究;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核心数学的前沿问题。
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倡导构建研究型本科教育体系和开放式研究生教育体系,大力加强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学科平台建设。在《理论动态》,《中国高等教育》等刊物上发表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文章多篇。
多次应邀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二十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交流访问。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乔建永指导的硕士生有杨佳霖、赵蕾等。他指导的博士生有曲宏宇、代绘鑫等。
教学获奖
资料来源:
荣誉奖励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被评为部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孙越崎博士后奖”。
中国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省部级青年科技奖、优秀教学成果、学术论文奖、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多项。  
人物评价
乔建永自2003年起出任校长一职,在此期间收获了全校师生员工的高度肯定与普遍认同。(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评)
乔建永同志正值精力充沛之际,长期担任高等院校校长之职,对高校工作规律有着深入的了解,在办学治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视野宽广,理念明确,工作作风扎实,行事果断且勇于担当责任,具备出色的掌控全局、沟通协调能力以及积极的开拓创新精神。(时任教育部党组成员王立英评)
乔建永同志政治立场稳固,对事业充满热忱且责任感强烈,长期在高校领域耕耘,熟悉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拥有较强的组织管理才能以及较高的学术造诣。(时任北京市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刘建评)
参考资料
乔建永-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2020-09-29
乔建永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新浪新闻.2013-08-31
教育部关于徐坤、乔建永职务任免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2-07-0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徐坤、乔建永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2-05-31
乔建永.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2024-11-26
教育部宣布我校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新闻网.2024-11-27
北京邮电大学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宣布大会召开.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2024-11-2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任免信息
学术兼职
学术成果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教学获奖
荣誉奖励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