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波
石油地球化学技术创始人
翁文波(1912年-1994年),男,浙江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地球物理学家,石油地质学家,预测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翁文波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物理系,后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并于1934年毕业;1939年,获英国伦敦帝国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0年,任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系教授。1940年,翁文波辞去了国立中央大学工作,奔赴边远的老君庙油矿。
翁文波主要从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和天然地震、洪涝、干旱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研究,代表作有《从煤炭定碳比看中国石油远景》和《预测论基础》。20世纪40年代提出东北地区、华北等低变质区可望找到油气田的理论,是发现大庆油田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也是中国石油测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石油地球化学的创始人。1966年邢台大地震后,受周恩来总理的重托,翁文波与李四光先生分头探索地震预测这一难度很大的科学领域,将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了预测论的研究和地震预报事业。创立的“预测论”理论应用于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预测,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4年11月18日19时25分,翁文波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个人简介
1912年2月18日,翁文波出生于浙江鄞县。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翁文波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考取了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的官费留学生,前往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学专业。1939年获英国伦敦帝国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0年3月,翁文波先生辞去中央大学教授职务,奔赴玉门老君庙油矿。在艰苦的条件下,进一步研制、改装了磁测、电测仪器,开创了我国磁法、电法勘探的先河。40年来,总结、吸收先进经验,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了石油勘探工作。特别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参加指导了大庆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和有关地震预报等方面的工作。1966年研究天灾预报的理论和方法。1984年出版《预测论基础》一书,用于推测自然现象研究,有一定学术价值。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纵观翁老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即以石油勘探创业为主的前半生28年(1939-1966)和受周恩来总理委托从事天灾预测的理论探索和信息研究为主的后半生28年(1967-1994)。
新中国成立后,翁文波先生不但创立了我国的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理论,而且积极参加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实践,为我国大庆油田的发现,以及石油工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因对大庆油田的重大贡献获得我国最高级别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因对石油工业的突出贡献获得“石油工业杰出科学家”称号。1966年,邢台市发生地震后,他受周恩来总理重托,开始致力于天然地震的预测研究,后来又将其扩展到洪涝、干旱等灾害远期预测,在预测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独创了自己的信息预测科学基础。据统计,他先后作过252次各类天灾的预测,实际发生的有211次,占总次数的83.73%,被人们誉为一代“天灾预测宗师”。
翁文波先生先后任燃料工业部石油总局勘探处副处长、石油工业部勘探司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生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等,以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先后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贡献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重力勘探队。
开创了我国磁法、电法勘探的先河。
在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电阻率测井和自然电势测井,测得了地层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曲线,开创了我国使用测井技术勘探石油天然气的先河。
在我国第一个开办了地球物理学课程,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地球物理人才。
主持编制了我国最早、最系统的“中国含油远景区划图”。图上把松辽盆地列为中原地区最有远景的油气聚集区。
20世纪50年代末,参加大庆市会战,指导大庆地球物理勘探部署,为大庆油田的发现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获得自然科学奖
1959年,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地震队。信息预测理论的创新和实践应用是翁老后半生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他创新性地提出“信息预测理论体系”,并指出:21世纪有可能把预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进行研究,完整和科学的“施公预测学”将是人类文化在信息时代的核心之一。
1992年他又倡导并领衔建立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学科地交流和我国信息预测科学的发展。
在总结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认识世界的三个体系:即抽象体系、物理体系、和信息体系。
翁文波注重人才培养,他认为对于新知识可以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在博览群书之后,学习其中前人(特别是外国人)的部分精华,著书立说,这一态度可以升高工,教授;第二种态度是在博览群书之后,发现其中前人(特别是外国人)的一些错误或不足之处,创立新说,供后人学习。我们应采取第二种态度,但必须有决心,去克服极大的困难。
代表论著
翁文波先生在他的一生中撰写了近百篇论文、报告和论著。主要有:
1941年~1945年,在玉门油矿工作期间,先后发表了《地球形态的发展》、《纬度和地极的变化》、《地球的化学成因》和《地球科学中的原子核问题》等专著。
20世纪40年代末,撰写了“从煤炭定碳比看中国石油远景”一文,划分出了我国东部油气资源的分布位置。
1950年,撰写了《世界油气的规律》、《中国石油资源》等论著。
1954年后,先后发表了“世界油田的分布规律”、“中国大陆按油气藏希望的区域划分”等论著,以及“介绍苏联从大地构造研究石油资源的理论”、“我国十年来的石油天然气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等专文。
1979年,撰写了《初级数据分布》。
1980年,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上发表了《频率信息的保真》一文,提出了浮动频率的概念。
1980年7月,在中国地球物理学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上发表了《可公度性》的学术论文。
1982年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上发表《预测论》。
1984年出版了中英文版的预测理论专著——《预测论基础》。
1985年底,著文“1985年天灾预测总结及1986年天灾预测”。
1988年3月,与吕牛顿合作,在第三届国际世界语科技学术会议上发表《信息代数——天灾预测的基础》。
1991年9月,在《计算机在地学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中发表《地震远程预测》。
1996年,在重病期间,亲授提纲,委托吕牛顿、张清将其预测学研究成果、预测案例及未发表的论文等,整理编写成《预测学》专著,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后被译为英文版。
社会职务
个人评价
翁文波先生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和科学事业付出了自己毕生精力,就是在他住院的最后53天,靠输液支持生命的日子里,在病床上想的还是预测论的事业,他把微机搬进病房里,抱病上机交接工作。这种感人的事迹充分体现了翁文波先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道德风尚和无私奉献精神。
翁文波先生的一生是为人民、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奋斗不息的一生!他的精神,他的品德,他的情操,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个人生活
翁文波住院的最后53天,靠输液支持生命的日子里,在病床上想的还是预测论的事业,他把微机搬进病房里,抱病上机交接工作。
获得荣誉
由于翁文波在石油勘探和石油工业发展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先后获发现大庆油田国家自然科学奖,获石油工业杰出科学家等荣誉称号,党和国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参考资料
翁文波:当代预测宗师.人民网.2024-02-10
翁文波.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展览馆.2024-02-10
翁文波.东南大学校史文化网.2024-02-10
翁文波.中国科学院.2024-05-13
翁文波院士简介 _中国能源峰值研究小组.中国能源峰值研究小组.2021-12-24
当代预测宗师翁文波院士.中国石油.2024-04-09
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2024-04-08
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2024-04-08
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2024-04-08
翁文波.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4-08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人物贡献
代表论著
社会职务
个人评价
个人生活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