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扬
林书扬
林书扬(1926年—2012年10月11日),男,台南市麻豆镇人。其出身麻豆林家被称为台湾省三大林家之一。
生平
林书扬,由于家族参与过台湾文化协会等台湾自觉运动,对于林书扬的左派意识与民族意识有相当大的启蒙。就读于台南二中时,便大量阅读卡尔·马克思等人的著作。
1945年林书扬毕业于台南二中,但是未能升学;而此时由于大量左派思潮书籍进入台湾,林书扬也组织相关的读书会以汇集同志。
台湾光复后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1950年因「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工作委员会麻豆支部案」被捕并判无期徒刑,1984年出狱,长达34年7个月,是迄今为止海峡两岸在白色恐怖下坐牢最久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犯。由于他是台湾省因政治案件入狱中,坐牢时间最长的一位,也被称为狱王。1986年,林书扬发起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有一千余人参与。
林书扬先生出狱后又以三十年的时间领导台湾的工人运动与民族再统一运动,是当代台湾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林书扬先后参与发起「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工党、劳动党。林书扬历任朝鲜劳动党副主席、荣誉主席,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会长,劳动人权协会会长,以及中国统一联盟主席。2012年10月11日晚间23时50分,因病赴北京市治疗的林书扬先生在京逝世。
观点
林书扬主张中国统一,但台湾省人民的意见应获得尊重与确保。林书扬以为两岸的长期分裂现状,应该以和平原则处理,并以确保人民福祉为目标。
劳动党党纲
1991年4月21日,劳动党于台北市召开第二届全党党员代表大会,林书扬被选举为副主席,负责起草劳动党党纲的修订草案,并对修订的内容做了报告:
“一、确立我党的历史传承:我党的成立,除了深具时代意义之外,更有其长远的历史根源,是台湾人民左翼运动的一个延续性的存在。台湾人民左翼运动的第一期,是二○、三○年代日据下的反帝斗争;第二期,是五○年代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人民民主运动;左派运动的香火不绝如缕,一脉相传至今,而有我党的肇造。如此的历史传承,显示了我党肩负的台湾人民左翼运动第三期人民民主与反帝相结合的重大历史任务。 二、明确的国家统一主张:基于社会主义的理念与思想指导,以及对于资本帝国主义的洞察,我党认为在新殖民主义时代,不可能存在一岛社会主义的现实。因此,台湾省劳动人民要寻求解放,争取当家作主的权利,除了通过国家统一之外,别无他途,也只有在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之内,台湾的勤劳大众才能免于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的双重剥削与压迫。我党认为,国家统一是台湾劳动人民获得阶级与民族双重解放的具体保证。为了台湾勤劳大众的利益,我党无畏地提出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并明确地写入党纲之中。”
批评龙应台
他严厉批评龙应台中国国民党在五○年代台湾省白色恐怖间的残暴罪行掩饰,龙应台在她的文章中竟然问出:“50年代的杀戮,究竟是伤天害理?还是光明正大?”
林书扬说:
“三十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行刑队,我们是否应该肯定他们的祖国爱和圣战信仰而不宜称呼他们「刽子手」呢。这样的论法明显地丧失了社会演进、历史发展的法则观,是个人主义凌驾社会观历史观的结果,也确是龙女士自我幽默的「世纪末」心态的一种。
龙女士说唯一的教训是「容认异己」的大原则。加重语气说「下一代的中国人应从杀戮中体认到『我也许不赞成你,但我抵死拥护你说话的权利』」,在原则上是对的。只是那一句重誓「抵死拥护」云云,和龙女士的基本论点似乎有一点矛盾。既然说相争的两边都有理「谁也不比谁高贵」,龙女士准备还去和谁争呢。坚持意见自由的权利的龙女士,如何「抵死」去和坚认某种意见有害于社会的一方,做抵死抗争呢?最后,把白色恐怖的牺牲代价只归结为言论自由范畴,是否也犯了「简化历史」的毛病呢?”
台湾社会运动
以运动中长期存在的反帝国主义口号为主线,说明了当前运动的现实斗争性与历史延续性:
“台湾史中的社会运动一开始就是反帝运动,而且是以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原则的结合为运动的指导理念之后,我们就不难进一步理解,为甚么在当前的民族分裂局面下,台湾的民间统一运动仍然应该以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思想基础。”
批评经济主义
1986年,他就已经在〈有关反垄断同盟的几点意见〉文中指出,台湾的垄断资本有可能因为两岸和谈乃至三通带来的经济整合而得以存活,从而使这种貌似促统的经济契机转而成为台湾“垄断体制的延命策”,从而为民族再统一造成障碍。后更指出,“经济主义可能因为完全无益于工人阶级的生计,反使他们无法认同统一。”
批评民间社会论
“〔南方朔〕对「民间社会」的这种提法,......只笼统地把凡不属公权力结构,而成为公权力行使对象的一切团体和个人,都归纳为民间社会,这是一种偷懒的机械化、单纯化的社会二分法...... 官民对立因而不是社会内在矛盾的唯一表现,也不是最大表现,而只是社会内在矛盾的衍生现象之一,最根本的社会矛盾,是统摄官民矛盾的阶级矛盾。”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生平
观点
劳动党党纲
批评龙应台
台湾社会运动
批评经济主义
批评民间社会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