鲣鸟
南海诸岛数量最多的鸟类
鲣鸟,是种热带海鸟,与塘鹅(gannet)有亲缘关系。其身体大小与大海鸥相当,嘴又长又尖,尾部成楔形,腿和脚的颜色鲜艳。此鸟两翼较长,体长约0.7米,体重一公斤左右,两足趾间有蹼,善游泳,善于捕捉小鱼和昆虫,仅在夜间及孵卵期间停留在海岛上。鲣鸟的食物是鱼和鱿鱼,为了捕食这些食物,它通常要从高处俯冲下去。鲣鸟属于大型海鸟,是南海诸岛数量最多的鸟类,也是南海诸岛产鸟粪最多的主要鸟类。它们早出晚归,非常勤劳。渔民也常跟着它们追捕鱼群,亲切地称鲣鸟为导航鸟。白腹(红脚)鲣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简介
沿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长,善飞行。繁殖期从3月至初秋。营巢于石滩或岛屿上的矮灌木和乔木上,偶亦在地面筑巢。每窝产卵1~2枚,椭圆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雏期间,亲鸟反胃内食物哺喂早成雏
字面意思:吃鱼坚硬的鸟。
形态特征
白腹红脚鲣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鲣鸟两翼较长,体长约0.7米,体重一公斤左右,两足趾之间有蹼,善于游泳,善于捕捉小鱼和昆虫,仅仅在夜间及孵卵期间停留在海岛上。
鲣鸟形如普通海鸥,体长约为63~74厘米,体色既清新典雅又鲜艳夺目。身体的羽毛洁白无瑕,仅有部分飞羽为黑色。头部和颈部有黄色的光泽,头顶上缀有少许红色,嘴粗l壮,长直而尖,近似圆锥形,上下嘴缘均呈锯齿状。嘴的颜色为淡蓝色,基部为红色。眼睛为黑色,眼周、脸部和喉部裸露无羽,其中眼周和脸部为淡蓝色,喉囊为肉色或红色。翅膀狭窄,长而尖,尾羽共有14枚,呈楔形,非常适合在海面上掠水凌空。一双红色的脚上,具有发达的脚蹼,又使它在水中畅游时得心应手。
体大(48厘米)的黑白色或烟褐色鲣鸟。以红脚白尾为其特征,具浅、深及中间3种色型。浅色型:体羽多白色,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黑色。深色型:头、背及胸烟褐色,尾白。所有色型均具红脚及粉红色的嘴基。亚成鸟全身烟褐色。虹膜-褐色;嘴-偏灰,嘴基粉红,嘴基裸露皮肤蓝色,嘴下裸露皮肤黑色;脚-亮红色(为识别特征),但所有色型的幼鸟脚均为黄灰色。
叫声:在海上飞行时不会发出声响,仅在巢时发出叫声。
分布
繁殖于西沙群岛,于南海为地区性常见种。冬季有时至东南沿海,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台湾东南部的海上有记录。
鲣鸟遍布在世界各个海域。它是少数日益增多的鸟类之一,从20世纪以来,很可能已经增加一倍以上。显而易见的原因,在于人类减少捕杀这种海鸟;直到十九世纪末,鲣鸟还曾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
生活习性
鲣鸟之所以叫他们“Boby”是因为他们显得很笨,疏于防范,轻易就能让人抓到。
脊椎动物的一类,温血卵生,用肺呼吸,几乎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大多数能飞。 叫声,于海上无声,仅在巢时发出叫声。色彩多以黑白色或烟褐色,以红脚白尾为主要特征,一般分为浅色和深色2种色型。浅色型:体羽多白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为黑色。深色型:头、背及胸为烟褐色尾部为白色。所有色型鲣鸟都具有红色脚璞和粉红色的嘴基。其中亚成鸟全身都是烟褐色,虹膜都为褐色,嘴都偏灰,嘴基粉红。或是嘴基裸露皮肤蓝色,也有的是嘴下裸露皮肤黑色,脚璞亮红色(为识别特征),但所有色型的幼鸟脚璞均为黄灰色。
动物界中,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种群分类
红脚鲣
墨西哥西北到科隆群岛东太平洋岛屿,南美洲秘鲁北部海岸。
红脚鲣鸟在世界上第二大的繁殖种群就分布在西沙群岛的第二大岛东岛上,这也是它们在太平洋西部最大的繁殖种群。
蓝足类
蓝足鲣鸟的分布区由热带美洲伸延到加拉巴哥群岛。从外表看来,褐色羽毛使它酷似其它种类未成长的鲣鸟,不过由它两只鲜明的蓝足很容易加以辨认。蓝足鲣鸟虽然与其它鲣鸟一样都在地上栖居,但也有一部分在树上营巢。寒冷地带的雌鸟必须为幼鸟保暖;同样地,热带地区的雌鸟就得为幼鸟遮荫,避免日晒。分布区如下:
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
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科隆群岛(也称科隆群岛)。
中国仅有太平洋亚种,数量非常稀少,至今(截止2012年)仅见于中国台湾的钓鱼岛赤尾屿
蓝脚鲣鸟的脚用处很大。雄鸟在求爱期极力展示自己的脚,它一边弓着背,一边抬脚,一次一只,然后单腿跳,从一只脚到另一只,目的就是要确保让雌鸟能好好欣赏它的双脚。
由于鲣鸟居住的地方非常拥挤,要在这么纷乱的鲣鸟群栖区维持秩序,避免成双成对的鲣鸟发生纠纷,防止失散,于是导致极其复杂的炫耀行为。典型的求偶方式是:雄鸟与雌鸟面对面双翼展开,然后不停地摇头,用喙互相对擦,而且和许多其它种类的鸟一样,喜欢遵循仪式,彼此用喙理毛。最后,在“双宿双飞”之前,两只鸟一起昂首,喙指向天空,发出打鼾的声音。
褐色类
褐色鲣鸟(brown booby)的嘴和脚都是黄色的,分布在太平洋海岸,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到墨西哥地区。蓝脚鲣鸟蓝色footed booby)的身体是黄褐色,腿和嘴却是湖蓝色,嘴是翠绿色。主要生活在中美洲太平洋沿岸,通常在加利福尼亚海湾繁殖后代。红脚鲣鸟红色footed booby)生活在夏威夷群岛(Hawaiian Islands)上,与众不同的就是它的腿和脚都是红色的,而嘴是淡蓝色的。蓝面鲣鸟(blue-facedbooby)生活在佛罗里达(Florida)、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和德克萨斯(Texas)海岸。在繁殖期,蓝面鲣鸟嘴的根部就会裸露出一块湖蓝色的皮肤。
褐鲣鸟过去在我国东南沿海及西沙群岛海南岛等地是较为容易见到的,但由于人类的猎杀、拾卵等原因,致使数量减少,已经难以见到。
种类划分
浅色型:体羽多白色,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黑色。
深色型:头、背及胸烟褐色,尾白。
白腹鲣鸟黑枕黄鹂普通亚种是Sula leucogaster; 鲣鸟属于鲣鸟科(Sulidae)。
秘鲁鲣鸟,Sula variegata
蓝脸鲣鸟,Sula dactylatra
橙嘴蓝脸鲣鸟, Sula granti(之前被认为是蓝脸鲣鸟的亚种S.dactylatra granti)
红脚鲣鸟,Sula sula
褐鲣鸟或白腹鲣鸟, Sula leucogaster
粉嘴鲣鸟Papasula
阿波特鲣鸟-Papasula abbotti
大鲣鸟属桑树
憨鲣鸟,北方塘鹅
南非鲣鸟,Morus capensis
澳洲鲣鸟,Morus serrator
保护特权
CITES濒危等级:未列入生效年代:1997
IUCN濒危等级:未列入生效年代:1996
IUCN濒危等级:生效年代:2003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生效年代:1996
作为食物被捕猎:当地人捕捉成鸟和盗取鸟卵,是褐鲣鸟的致危因素。
求偶方式
一旦引起了雌鸟的注意,雄鸟就会接着跳起求爱舞。雄鸟和雌鸟一边发出鸣叫声,一边高视阔步。
在繁殖期间,雄鸟会不停地左右抬起那双醒目的蓝色大脚,在这求偶舞期间它还会张开上扬双翅,来吸引雌鸟的注意,以取得交配权,蓝脚鲣鸟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也有个别情况。
蓝脚鲣鸟一般能产下2~3个蛋,通常在产完第一枚卵后,相隔6天左右才产第二枚卵。雌雄鸟轮流孵蛋,他们不是像其他鸟儿那样用身体来孵卵,而是用它们那对漂亮的大大的脚蹼护住卵,保持温度,直到孵化出幼雏,孵蛋期大概在41~45天。
分类学
褐鲣鸟食虫类是Sula leucogaster;
蓝脚鲣鸟学名是S.nebouxii;
蓝脸鲣鸟学名是S.dactylatra。
地理分布:共10种,我国3种,我国所有种均为国家重点保护二级。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分布
生活习性
种群分类
红脚鲣
蓝足类
褐色类
种类划分
保护特权
求偶方式
分类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