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南(1919年9月~2020年10月13日),江苏宜兴人,中国
口腔医学专家,第四军医大学教授。1948年毕业于
中央大学医学院,建国后,历任
空军军医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口腔内科学教研室主任。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擅长牙髓疾病的诊治,提出牙髓疾病的新分类方法、根管治疗术的新理论和牙齿窝洞新分类法。著有《牙髓学》,编有《牙病诊疗手册》《口腔内科学》等。2020年10月13日,史俊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
西安市逝世,享年101岁。
史俊南教授1919年9月出生于
江苏省宜兴市,1940年考入台湾中央大学医学院本科,194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4月参加工作,1960年10月入伍,1980年12月入党。1951年至1952年参加
抗美援朝战争医疗队,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军功章。1984年任
空军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1991年创办我国
口腔医学专业期刊《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在教学、医疗、科研各项工作中勇于开拓,提出并实施了多项牙髓病学的新理论和治疗方法。曾担任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组组长、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和老年口腔病学专业委员会顾问,全国副省级城市口腔医学协作组组长。退休后仍坚持在医、教、研工作一线,以其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展示了老一辈专家教授的博大胸怀和高风亮节。
2020年10月13日,我国和我军著名
口腔医学教育家、口腔内科学奠基人、牙体牙髓病学和牙髓生物学的开拓者、
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专业技术一级教授史俊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
西安市逝世,享年101岁。
曾担任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组组长、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和老年口腔病学专业委员会顾问,全国副省级城市口腔医学协作组组长,《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担任主编,《
中国口腔医学年鉴》编委,《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常务委员,《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医学纵横》《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特邀编委等。
史俊南教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我国国情出发,在教学、医疗、科研各项工作中勇于开拓。50年代他曾提出慢性尖周炎并发皮肤窦道的保存治疗,推行和改进各种牙髓治疗。几十年来他经过不断地、系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先后提出了新的牙齿窝洞分类法、
牙髓病的新分类、根管治疗术新理论等,打破了旧观念中的禁区,使牙髓治疗疗法简化、疗程缩短、疗效提高。早在1951年,史俊南教授在国内首先于
南京大学医学院开设30学时的牙髓病学课程,自编教材。
他编著的《牙髓学》于1955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我国第一部牙髓病学专著。他曾合编《牙齿卫生挂图》,主编《牙病诊疗手册》,并多次主编
军医大学教材《口腔内科学》、参加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医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口腔内科学》《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此外,在中外杂志和在学术会议上发表和交流论文150余篇,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
三等奖1项,全军科技或进步
二等奖2项,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史教授曾参加
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三等功1次,获
朝鲜军功章1枚。后在工作中又曾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先进工作者称号2次。史教授曾2次赴
日本访问,进行学术交流,并与日本明海大学齿学部、美国修斯顿医学中心牙科研究所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他所领导的科室曾8次荣获先进科室称号。1989年国家教委批准该科室为国家重点发展学科。
史俊南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
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
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军队医疗成果
一等奖1项,
陕西省、
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实验室研制成功的新药粒细胞-
巨噬细胞刺激因子,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1996年、1998年分别荣获总后勤部“伯乐奖”和“一代名师”称号。1998年被陕西省学位委员会、陕西省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2000年
西安市卫生局授予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称号。
郭天文教授:您高贵的品质和伟大的成就,一直在鼓舞着我们,我们在不断地学习,而且在传承,希望老师一路走好!史俊南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学科带头人,他懂得科研水平是体现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志。
史俊南教授一生大医精诚,仁心济世,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尊敬和爱戴的一代名医。在医疗技术上,他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创新完善了牙髓学理论和技术,为成千上万的患者解除了疾患。退休后仍坚持在医、教、研工作一线,亲自参加科室疑难病症的讨论和院内外重大会诊。史俊南教授一生襟怀坦荡,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集中展示了老一辈专家教授的博大胸怀和高风亮节,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空军军医大学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