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支
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的乙方言
屈支,又称龟兹、鸠兹、屈茨、归兹、丘兹、屈兹、苦先、曲先、苦叉等,是古代龟兹语"kutsi"的音译,也是梵语"Kuci"的音译。现今称为库车市,其国境大致对应于现代的新疆库车县周边地区。汉代开通西域后,屈支归属于西域都护府。唐朝时期,屈支与金玉国疏勒国、焉耆(或碎叶)一同成为唐朝在西域设立的"安西四镇"之一。屈支位于"丝绸之路"天山南麓的一条分支上,地理位置重要,是印欧文化和汉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历史沿革
屈支在唐代的首都位于伊逻卢,遗址位于现今新疆库车县城东约3公里的皮朗旧城。
语言
屈支地区的通用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乙方言。这种方言与印度语言文字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唐僧曾描述其为"取则印度,粗有改变"。
文化艺术
音乐
屈支的音乐因其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而闻名。西域各民族的乐伎在此汇聚,使得屈支的音乐得以繁荣。隋朝初期制定的七部乐中包含了屈支的音乐,到了隋炀帝时期,更是扩展为九部乐,其中屈支乐在中原地区尤为流行。屈支乐对中国内地的音乐和舞蹈产生了影响。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语言
文化艺术
音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