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英,1956年5月出生,山西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
传承人,运城市蒲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五届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
武俊英自幼好歌唱,1968年,武俊英参加
新绛县蒲剧团学艺,师承
筱兰香(筱兰香),工小旦,初登舞台,曾在《
红灯记》《
杜鹃山》《洪湖赤卫队》《
朝阳沟》等现代戏中饰铁梅、
柯湘、
韩英、银环等角色。1972年进县艺训班深造。1977年以来,先后在《逼上梁山》《十五贯》《
白蛇传》《
窦娥冤》等剧中饰
林娘子、苏戌娟、白素珍、窦娥等。1982年演出《送女》,获全省青年最佳演员奖。在1986年
山西省振兴戏曲青年团调演中,饰演《
苏三起解》中苏三,获主演金牌奖。同年,在蒲剧青年演员“
杏花奖"广播赛上,她以75590张听众投票荣获第一名。1988年,获得第五届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2003年12月,武俊英携《西厢记》的“五步走”,帮她的搭档、
红娘扮演者
吉有芳摘取了第21届中国戏曲梅花奖。2006年,武俊英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
传承人。2008年,武俊英正式收
贾菊兰、苏鹏、王苗苗、李红莉、孙凤梅、张瑾6人为徒。2017年4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
山西省戏剧新流派创造经验研讨会上,武俊英被确定为“蒲剧唱腔流派代表人物”。2018年,新收黄丹、张萍2名弟子,入门弟子达到8人。2022年,武俊英获蒲剧艺术传承功勋人物奖。
武俊英先后荣获“独占蒲苑第一腔”,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金唱片奖”等多种奖项。同时也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武俊英出生于1956年5月,山西省新绛县三泉村人。自幼受喜爱戏曲的母亲影响,从小就爱唱爱跳,上学后便成了学校文艺宣传队队员。
1968年,武俊英参加新绛县蒲剧团学艺,她进团不久,陆续出演了《
红灯记》中的铁梅、《
杜鹃山》中的
柯湘、《洪湖赤卫队》中的韩英、《朝阳沟》中的银环等。在演出过程中,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1972年底,主动申请到县艺训班学习,在这里开始了揉腿、下腰、跑圆场等基本功训练,她还像田郁文(筱兰香)老师请教,经过田老师的严格训练,武俊英的基本功练得很扎实。
1977年,武俊英重返剧团,先后演出了《逼上梁山》中的
林娘子、《十五贯》中的苏戍娟、《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窦娥冤》中的窦娥等角色,成为剧团中的主要演员。
演艺经历
1982年演出《送女》,获得
山西省青年最佳演员奖。
1984年11月,山西省文化厅、省剧协和运城地委行署联合举办的“
王秀兰流派舞台艺术展览”,在运城艺校礼堂开幕,武俊英等参加了演出。1985年,在宣传文化部门的努力下,武俊英等一批新秀同时调入
运城市蒲剧团,与
王艺华、张巨、
马建义等打造了一批经典折子戏,参加全省振兴戏曲青年团调演。
在1986年山西省振兴戏曲青年团调演中,饰演《
苏三起解》中苏三,获主演金牌奖。同年,在蒲剧青年演员“
杏花奖"广播赛上,她以75590张听众投票荣获第一名。1988年,获得第五届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1991年8月29日至30日,在为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组织蒲剧专场演出时,运城地区蒲剧团由武俊英与
吉有芳、郭关明主演了《西厢记》。
1992年10月,在文化部主办的秦、晋、豫金三角戏曲交流演出中,武俊英以《起解》一剧荣获优秀表演奖。应组委会之邀,运城地区蒲剧团为汇演大会演出3场、对外公演4场,武俊英主演的《
西厢记》《
苏三起解》《送女》每场必上,轰动古城西安。
1996年5月至7月,运城地区蒲剧团由武俊英领衔主演,吉有芳、郭关明、裴青莲联袂主演的蒲剧电视连续剧《西厢记》在永济普救寺拍摄,获全国电视飞天奖、展播奖。
2002年, 武俊英荣任
运城市蒲剧团团长,她在恢复《西厢记》《玉蝉泪》《史外英烈》《清风亭》等剧目的同时, 又新排了现代戏《沙家洪》、 传统戏《花木兰 》《 陈三两》《李述探母》等十多出剧目。2003年在抗击非典时,她组织排演了歌颂一线医务人员的蒲剧电视剧《天使之歌》,她出演女一号李俊芳,获得好评。
2003年12月,武俊英携《西厢记》的“五步走”,帮她的搭档、
红娘扮演者
吉有芳摘取了第21届中国戏曲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2006年5月,武俊英应邀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12月14日,由山西戏曲职业学校主演的梆子戏走进北大,武俊英出演《
西厢记》,饰演
崔莺莺。同年,武俊英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
传承人。
2007年9月,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提名。次年7月2日,第六届
中国金唱片奖在北京颁奖,武俊英获得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戏曲类演员奖。同年,武俊英调任
运城市文联副主席,后任处级调研员,舞台演出逐步减少,但她通过弟子传承,继续为弘扬、传承蒲剧艺术奔忙,她收
贾菊兰、苏鹏、王苗苗、李红莉、孙凤梅、张瑾6人为徒。
2017年4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
山西省戏剧新流派创造经验研讨会上,武俊英被确定为“蒲剧唱腔流派代表人物”。
2018年5月30日,在运城市盐湖会堂内,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蒲剧新流派‘俊英腔’暨武俊英艺术生涯五十年研讨戏曲晚会”举行。同年新收黄丹、张萍2名弟子,入门弟子达到8人。
2019年1月3日,由山西省慈善总会主导和支持的大型慈善公益蒲剧现代戏《河湾情》,在
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上演。该剧由武俊英担纲领演。
2021年5月23日,
运城市在市群艺馆举办“百年辉煌路 戏韵颂党恩”戏曲名家演唱会,武俊英出场表演。
2022年7月6日,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开幕式在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举行,武俊英获蒲剧艺术传承功勋人物奖。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代表作品
1983年,在中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中,武俊英凭借蒲剧《送女》中对周兰英的扮演,在唱腔上被誉为“魁元”,其中周兰英用爱情追述打动丈夫余宽的唱段有74句,字字清晰入耳,哀婉悱恻的唱腔获得称赞。
1985年,武俊英调到
运城市蒲剧团, 以《
苏三起解》《孟姜女》《西厢记》《港口骚》 以及现代戏《沙家洪》《戏缘》 等剧目蜚声剧坛, 塑造了多个棱角分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1987年,武俊英随团赴京演出, 在《苏三起解》中,武俊英以声夺人,以情感人,成功塑造了苏三的艺术形象,把人物内心丰富复杂的感情抒发出来,感动观众,获得业内专家高度评价。
参考资料:
艺术特色
武俊英从艺以来,适应新时期观众审美需求,以雅俗共赏的声腔艺术,开创了蒲剧动听的历史,形成了儒雅、含蓄的艺术风格,创立了与“豪放派”互为补充的“婉约派”。
独创“俊英腔”
武俊英采用了断音、颤音、鼻音、富有情感色彩的装饰音和弱音、轻音、气音、干板清唱和无字吟唱等唱法,使自己的唱腔形成一种既激越高亢又委婉缠绵,既有蒲剧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的新流派,被观众亲切地称为“俊英腔”。
借鉴其他剧种
在戏曲的实践中,武俊英对蒲剧旦角的唱腔进行了改革创新,在纵向继承蒲剧旦角名家杨翠花、裴青莲、朱秀英等人的唱腔技巧的基础上,又横向借鉴了秦腔、越剧、黄梅戏以及歌曲的发音运腔,极大地丰富了唱腔的内涵和表现力。武俊英以蒲剧本韵为基础,兼学京剧唱腔的宽厚嘹亮,豫剧唱腔的婉转悠扬,越剧唱腔的柔曼低回,评剧唱腔的吐字真切,晋剧唱腔的虚声幽长。
借鉴流行歌曲
武俊英进行着大胆的艺术尝试,从流行歌曲中汲取营养,她将流行歌曲的韵味融入渗透到蒲腔中。
个人言论
春节期间专业蒲剧团体送戏下乡期间,武俊英说:农民非常喜欢也非常需要,就是离不开人民,人民需要艺术,就是这个关系。每年到现在,
台口就定不上,不如往年,但是他们也都不定了不少的台口,再一个加上文化惠民给予好的政策,节是政府买单群众看戏这个方面来说,和这两方面一结合,我感觉非常好的。戏剧团体也不少收入,我们也有的戏演这样的。
要让蒲剧有更好的发展,还需要从娃娃开始抓起。手机电脑年轻人接受比较快一点,戏剧吆喝多少年了,但是还一直还没有执行到位,把蒲剧带进校园,让孩子从小接触蒲剧,他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知道好,知道是三个省交界处这一块火的就是蒲剧,让他们懂得、让他们喜欢,才能传承发扬光大。
趣闻轶事
好演员
武俊英常年下乡随团演出,每年都要演出200多场。戏迷有时要求她加演节目,她也从不回绝。有时戏演完了,戏迷们不愿走,她就清唱。每到乡村演出,她都要打听当地有没有厂矿、革命军人或敬老院等,如有,她就组织演员前往进行义务演出。许多年来,她始终坚持这一原则。有一位病卧在床的老太太说:“这一辈子恐怕难看上武俊英唱戏了。”武俊英得知后,就和丈夫两人大雪天步行到老人家里,专门为她一个人唱了一场戏,感动得老太太在病床上哭了。
传承蒲剧
武俊英通过剧目传承、弟子传承、基地传承、校园传承、慰问演出、辅导戏迷、在《名家传戏》栏目为弟子和爱好者教唱等方式,继续为蒲剧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俊英发现了
贾菊兰的艺术潜质,从唱念艺术上对她进行重点培养,并介绍她利用假期跟吉有芳老师学习《挂画》。后经多方奔走,于1998年将贾菊兰从
新绛县蒲剧团调到
运城市蒲剧团,悉心培养。
好媳妇
1982年起,武俊英的婆婆就疾病缠身,2002年发展到
偏瘫。每次演出回家,武俊英第一件事就是到公公婆婆床前问候。公公生病期间,她端屎倒尿,又是擦洗又是晾晒有一年腊月,武俊英发现婆婆十多天没有大便过,就劝老人到医院看看,婆婆执拗着就是不去。扶着婆婆一次一次在厕所蹲,大便不下来老人很痛苦,武俊英找了一个化妆用的圆头光滑的小勺子,一点一点地帮老人将大便掏出来,直到老人大便通畅。
社会任职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50年来,武俊英坚持不懈地传承弘扬蒲剧艺术,以“吐字清、声含情、韵味美”的“俊英腔”让蒲剧艺术大放光彩,开辟了蒲剧艺术发展新天地。(
山西新闻网 评)
武俊英便在坚持发扬蒲剧传统唱腔的同时,亦将其他地方剧种的旦角唱腔技巧融入自身的表演之中,从而让人听来有耳目一新之感。(
运城新闻网 评)
武俊英蒲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我市首位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多年来送戏到群众中间,深受运城老百姓的欢迎。她创立的“字清情准、抒情委婉、优美动听”的“俊英腔”,形成与豪放派交相辉映的“婉约派”,成为蒲剧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
中国艺术研究院为此举办“山西戏曲新流派研讨会”。她积极开展传承传艺活动,先后为中国戏剧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授课,培育蒲剧新人,为弘扬蒲剧艺术作出了卓越贡献。(运城撤地设市20年贡献奖组委会评)
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武俊英从艺以来,适应新时期观众审美需求,以雅俗共赏的声腔艺术,开创了蒲剧动听的历史,形成了儒雅、含蓄的艺术风格。她嗓音清亮、音域宽阔、音色甜美,音准、共鸣俱佳。同时,她在吐字、发声、行腔、运气等方面勇于创新,准确把握字清、情准、腔顺、韵浓的基本要领,巧用气外之气,妙发声外之声,老调新唱,精益求精,形成悠扬婉转、缠绵悱恻、平舒圆润、动人心弦的“俊英腔”,加之端庄的仪态,优雅的气质,内在的神韵,传神的表演,创立了与“豪放派”互为补充的“婉约派”,为升华蒲剧艺术作出贡献。(
中国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