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英语: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简称南艺,前身为上海图画美术院,创办于1912年,为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是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
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法定住所地为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4号。
南京艺术学院前身是1912年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刘海粟先生约同画友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2年,
颜文樑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上海美专、苏州美专与
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合并成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8年华东艺专迁校南京。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总占地面积219954.55㎡,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125661.94㎡。截至2024年5月,学校目前在校生总数12000余人,教职工1150余人,专任教师76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30余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硕士生导师200余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百余人。学校下设16个教学单位,43个本科专业,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博士点6个,硕士点7个。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80%学科进入A类,传统优势学科取得重大突破。连续六年名列武书连中国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艺术学学科榜首。
南京艺术学院在校友会2024中国艺术类大学分档排名中位列第6名。
历史沿革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12年,
刘海粟、汪亚尘等人在上海公共租界乍浦路租房办学,开始招生。1913年,因场地狭小,迁校于爱而近路(今安庆路河南北路附近)。1914年2月,又迁址于北四川路横浜桥南,7月迁至海宁路启秀女校旧址,张聿光任校长,刘海粟任副校长。1915年,迁址于西门外江苏省教育会新屋,上海道尹公署为上海图画美术院立案;1916年奉命改名“私立上海图画美术学校”;1919年,刘海粟任校长,更名“上海美术学校”,改学制,设立科,校址为西门白云观。
1921年,根据教育部章程,更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于康定路辟初级师范科。
1930年,更名为“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门楣上为蔡元培所题新校名。1933年,学校设创立日,并于徐家汇、漕溪路设新校址,校董会主席蔡元培、
王济远等出席奠基仪式。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美专教职人员或分批留沪教学,或分赴浙江金华、福建建阳办学,后并入国立东南联大,为艺术专修科。1943年,联大停办,上海美专改并入浙江国立英士大学,为艺术专修科,后迁至浙江云和;1944年,上海美专又随英士大学迁往浙江泰顺里光镇。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上海美专返沪复校,
刘海粟复职任校长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1922年7月,
颜文樑与
胡粹中、朱士杰、顾仲华、程少川于海红坊苏州律师公会会所创办苏州美术暑期学校;9月,苏州美专正式成立。
1932年10月,教育部批准苏州美专以大专院校立案,正式定名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简称苏州美专。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8月,日寇入侵上海。离上海不远的
苏州市也在九月遭受到日军的轰炸。苏州美专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迁校岁月。位于苏州的校址,颜文迫于形势乃告知同行师生,遣散回家,并约定抗战胜利后相聚再作打算。颜文梁先生同所留师生及家属经杭州、
宁波市抵上海。1937年10月,苏州沦陷,希腊式的苏州美专校舍被日军占作司令部。1938年春,
颜文樑在上海王家沙一小学租得教室一间,开办苏州美专沪校。
1944年,苏州美专在
宜兴市设立苏州美专宜兴临时分校。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苏州美专在“复校委员会”的前期工作准备之后,于11月回苏州校址上课。苏州美专宜兴临时分校也迁至苏州本校合并,苏州美专沪校则改为研究室。复校后的苏州美专于1948年改为五年学制,分中西画两组,原有的实用美术组因设备在战时毁坏而停办。
山东大学艺术系
1950年5月,山东解放区的6个文工团(队)与华东大学文艺系经整编成华东大学艺术系;12月8日,并入山东大学艺术系。
南京艺术学院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各行各业陆续进入规划调整、建设时期。
1952年9月,全国实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决定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迁离上海,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山东大学美术科合并组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址设在无锡,以原上海美专校长
刘海粟任校长,
颜文樑先生调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副院长。1956年,主管部门拟将华东艺专迁往
西安市。曾有专家建议将学校迁回
上海市,并改名为“上海美术学院”,但意见未被采纳。而华东艺专最终也未能幸存,两年后的1958年初,华东艺专迁往南京丁家桥,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继而为南京艺术学院。
1969年11月23日,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音乐系以及江苏戏曲学校合并为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
1972年11月,恢复南京艺术学院,招收大学普通班学生。1977年9月,开始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81年,南京艺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6年,南京艺术学院获得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2011年,获得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以及设计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2月,成为文化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22年12月,南京艺术学院举行了建校110周年庆祝活动。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下设16个教学单位,43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南京艺术学院有教职工1150余人,专任教师76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30余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硕士生导师200余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百余人。其中,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召集人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副主任委员2人;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1人。荣获江苏紫金文化奖章2人;江苏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5人;入选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社科英才、优青”“紫金文化创意英才、优青”等百余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费泳;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张凌浩;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谢建明;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张凌浩、顾平;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任洁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南京艺术学院2个一级学科博硕授权点,4个专博授权点,5个专硕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80%学科进入A类,传统优势学科取得重大突破。连续六年名列武书连中国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艺术学学科榜首。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
省级重点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公共管理
教育教学
截至2024年5月,南京艺术学院获批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位列全国艺术院校第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产品设计专业被评为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8个;《中国画技法》《油画技法》《中国美术史》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画、艺术设计、绘画、
音乐学、表演;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中国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艺术设计学、美术学、绘画、舞蹈学、动画、
艺术史论、音乐学、
环境设计、工艺美术、
广播电视编导、
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文学、
书法学、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
影视摄影与制作、雕塑、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艺术与科技、
文化产业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音乐表演、
播音与主持艺术、艺术管理、舞蹈编导、表演、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录音艺术、
摄影、
文物保护与修复、广告学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南京艺术学院与数十所海外知名艺术院校保持良好的校际交流及学术合作关系,教职员工中具有境外学习和境外研修经历的比例已达20%。加入多个国际学术平台组织,积极参与CUMULUS、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北美独立设计院校联盟等国际学术组织召开的会议论坛,与世界知名高校及组织联合举办多场大型展演活动。
科学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是在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和
山东大学艺术系的图书馆(室)合并而成,从1912年
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建馆起,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馆藏以艺术文献资源为主。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共有纸质图书116.7万册,生均纸质图书85.83册,电子图书108.8万册,电子期刊0.6万册。2022-2023学年,新进中外文纸质图书11120种,23072册,艺术类图书占比87.41%,其中美术设计类6921种,13733册,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类2987种,6434册,人文社科类1193种,2863册,其中包括特藏图书60种,415册。
学术出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1978年创刊,双月刊,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1978年创刊,双月刊,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建有2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
科研成果
2019-2024年,南京艺术学院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5项(历史累计7项)、一般项目18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项;获批中央其他部门社科项目21项;获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41项。学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
艺术成果
南京艺术学院教师担任编剧的动画片《大禹治水》获第15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动画节目奖;电视剧《
大清盐商》荣获第30届“飞天奖”和第28届“金鹰奖”荣誉提名奖;电视剧《埃博拉前线》获得第33届电视“飞天奖”。获全国美展金银铜奖8项,“
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3项,“
文华奖”金奖1项;获中国舞蹈“
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1项;12件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获
中国书法兰亭奖3项。复排大型反战歌剧《秋子》,创作和平颂--多媒体音诗画交响音乐会、原创话剧《那时花开》、原创舞剧《十二秒》、原创音乐剧《古今流觞》《茉莉花开》《隐秘的光》《沧海一粟》等,牵头排演全省高校大型舞蹈诗剧《阔步新时代》等艺术创作。
文化传统
南京艺术学院的象征有校标、校歌、校训等。
校标
南京艺术学院校标为正方形,将“南”字作为外框,形似甲骨文的“艺”字包含于内,构成校标的造型。
校歌
南京艺术学院校歌为《我爱我的母校万年》,蔡元培作词,宋寿昌作曲。
校训
南京艺术学院的校训为“约深美”。
“闳”即对自然的体悟,对传统的秉承,对中西文化的感受是为;“约”即百川归海,兼收并蓄;“深”即日月常新,不断精进;“美”即在世界上弘扬中华文明,使我们国光绵绵,而且是一种大美的境界!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2022年4月,南京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被公示为2022年
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
2023年5月,南京艺术学院被设立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
参考资料
张凌浩.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2023-04-02
谢建明.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2023-04-02
学院简介.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2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