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镇
黑龙江省肇东市辖镇
姜家镇,隶属于绥化市肇东市,位于市境东南部,地处滨洲铁路沿线,东与呼兰区毗连,南与里木店镇黎明镇毗邻,西与太平乡相连,北与肇东镇十间村相邻。镇政府驻地距市区10公里。全镇辖有11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23.61平方千米。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底全镇有7239户,27838人。2018年户籍人口为23297人。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姜家镇辖姜家、红旗、自力、奋斗、双安、兴隆、仲山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47个村民小组。
2019年10月,姜家镇下辖姜家村、红旗村、自力村、双安村、奋斗村、仲山村、兴隆村7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东北地区沦陷后,初归肇东市第三区管辖,1939年1月设姜家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7月,设置第八区,后改称姜家区。
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姜家乡。
1958年3月,撤销双井乡,将该乡的十里、房身、仲山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姜家乡管辖。同年9月,将四方乡并人成立姜家人民公社。
1961年4月,划出一部分生产大队设立四方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85年8月,改为姜家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姜家镇地处肇东市南部、松嫩平原中部,东与呼兰区兰西县接壤,南与里木店镇黎明镇毗邻,西与太平乡相连,北与肇东镇十间村相邻。区域面积123.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姜家镇地处松嫩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开阔。境内最高峰位于政府所在地,海拔70米;最低点房身村位于镇政府东部,海拔125米。
气候
姜家镇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气凉爽;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
人口
2011年末,姜家镇辖区总人口26000人。另有流动人口1610人。总人口中,男性14300人,占55%;女性11700人,占45%;18岁以下4560人,占17.5%;18-35岁8520人,占32.8%;35~60岁9455人,占36.4%;60岁以上3465人,占13.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满等3个少数民族。
2017年,姜家镇常住人口24530人。
2018年,姜家镇户籍人口23297人。
经济
2011年,姜家镇有耕地面积11.8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7000亩,林地面积1.2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生产粮食8.5万吨,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农业总产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畜牧业以饲养奶牛、生猪、肉牛为主,奶牛年末存栏1080头,生猪出栏2.1万头,肉牛出栏750头。农民人均纯收入9975元,比上年增长11.6%。
2011年,姜家镇工业总产值210万元,比上年增长15%,有商业网点5个,职工20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万元,比上年增长0.5%,财政总收入1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60万元,增值税180万元,企业所得税20万元,个人所得税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5%、8%、7%,有2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3.3万元,人均储蓄1.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800万元。
2018年,姜家镇有工业企业9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交通
2011年,姜家镇有滨州铁路线过境,境内长18千米,为标准重复线铁路,日均有4列客车停靠,年货运吞吐量104.6万吨。哈大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13千米。镇村公路11条总长96千米。日客运量75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90万吨。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姜家镇有文化站2个,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村活动场所7个;图书室3个,藏书2万册。体育场地4个。80%的社区和9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有线电视用户6550户,入户率100%。业余摄影、书法、美术、文学创作队伍成员30人。定期举办的文化活动有健身操表演、秧歌汇演、诗歌朗诵等。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姜家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32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9所,在校生919人,专任教师9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600人,专任教师9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姜家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个,其中镇医院1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计划生育指导站1个,村卫生服务站11个;病床40张。专业卫生人员16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6万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2011年,姜家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05户,人数1394人,支出1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87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0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9人,共支出2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含资助农村医疗保险)1539人次,支出7.7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26万元。
基础设施
2007年全镇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50万元,其中通镇公路两侧辅路工程总投入20万元,共铺设粘土实心砖路面2公里,长江村、正义村两个村所有自然屯全部完成自来水管网建设。
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挖掘内部就业潜力。通过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拉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一是壮大畜牧业。近两年来由于深入坚持实施市委主副换位战略,建小区、打会战、抓普养,推进了畜牧业快速高效发展。全镇新增奶牛肉牛、生猪、肉蛋鸡等养殖专业村屯11个,养殖大户430户,引导2200多富余劳力转向了养殖业。
二是做强民营企业。通过营造氛围,放宽政策,优化服务,大打民营经济发展会战,迅速掀起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热潮。一年多来全镇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2户,私营企业5户,新上了投资4200万元的绢花厂,500万元的铁铝铸造厂,600万元的黑龙江省北方龙信辣椒加工厂,共计安置就业人员1200人。
三是调整种植业。按照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特色、林果业和大棚温室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采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一批。其中仅长江小辣椒一项就吸纳社会富余人员1200多人。四是搞活贩运业。充分发挥交通便利、临近哈大两市的优势,抓住农副产品销售旺季的有利时机,组织农民群众大搞经商贩运,做到倒起来、运起来、轰轰烈烈转起来。仅滨洲铁路一条线每日就有近千人往返省内各大城市经商贩运。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人口
经济
交通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