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友直(1922年11月-2016年3月16日),男,出生于
上海市,浙江
北仑区新西街人。著名
连环画家、线描大师。
2016年3月23日,贺友直的追悼会在上海举行。
人物生平
1922年11月,贺友直在上海出生,自1949年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1952年,贺友直出版了作品《火车上的战斗》,该作品在1957年举办的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得
一等奖。1959年,贺有直创作出了《
山乡巨变》,该作品在1963年举办的全国首届连环画评奖会上获得一等奖。2002年,贺友直创作出了《申江风情录》。2003年年底,贺友直根据儿时记忆创作出了《新碶老街风情录》组画,《申江风情录——小街世象》《老上海360行》《弄堂里的老上海人》等一系列老上海风俗画。2014年,贺友直获得第6届
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别贡献奖。2016年3月16日,贺友直在上海瑞金医院病逝,享年94岁。
主要作品
贺友直的主要作品有《火车上的战斗》《
山乡巨变》《
白光》《朝阳沟》《
连升三级》《十五贯》《小二黑结婚》《申江风情录》《
福贵》《申江风情录》《新碶老街风情录》《申江风情录——小街世象》《老上海360行》《弄堂里的老上海人》《走街串巷忆旧事》等。
人物评价
贺友直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画家。说起中国当代美术,像贺友直这样的人物,是很难绕开的。在那个时代,由贺友直的
连环画、
齐白石的变法丹青、
林风眠的中西妙合、
潘天寿的文人画变体、
叶浅予的舞蹈速写、
黄永玉的《阿诗玛》版画、
李可染的
长江写生等,共同构成的美术浪潮,震动、唤醒并影响了中国一代美术人士的眼、手、心。
获得荣誉
1952年出版的《火车上的战斗》曾在1957年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获
一等奖。并于1963年在文化部与
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会上获的一等奖。曾在
法国,
德国,
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曾在
上海美术馆,
广州美术馆举办《贺友直艺术展》。作品曾在
英国、
挪威、
瑞士、
韩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展出。曾在
南洋艺术学院、法国
昂古莱姆高等图像学院授课。获法国昂古莱姆市荣誉市民证书。作品被
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收藏,受到上海市政府的嘉奖。
上海市画家、
连环画泰斗贺友直日前获首届“
中国美术奖·
特别贡献奖”,“中国美术奖”是中宣部批准设立,文化部、
中国文艺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并由中国美协承办的国家级美术最高奖,含“创作奖”、“理论评论奖”、“终身成就奖”三个子项。“创作奖”在“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产生,每五年评选一次。“终身成就奖”要求年龄在八十周岁以上。上海连环画家贺友直以及
潘鹤、
高虹、
方成、赵延年、王伯敏等6位老艺术家获此殊荣。《白光》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
一等奖。《十五贯》《朝阳沟》《
皮九辣子》等均获全国奖,出版有《贺友直谈连环画创作》《李双双》等。
后世纪念
贺友直纪念馆设在贺友直艺术馆内。贺友直艺术馆位于北仑
新碶街道西河塘路3号,于2010年底成立开放。馆内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共分上下三层。一楼为教室和接待室;二楼是展示厅和工作室,收藏了贺友直200余幅经典画作的复制品、
连环画册以及获奖证书、照片、书籍等各种实物;三楼是生活区。据贺友直艺术馆馆长贺惠忠介绍,在揭牌仪式举行后,接下来他们将着手对艺术馆的部分功能区域及风格进行适当改造,计划在明年贺老逝世一周年之际开放纪念馆。改造计划包括:将原来一楼的教室及另外几间房子改为介绍贺老生平事迹的陈列室,陈列物品有文字介绍、图片资料及
多媒体音像播放等形式。二楼展厅仍旧以展览贺老代表作品为主,工作室将力求呈现贺老生前创作时的场景,那里将陈设贺老的书桌、
书架、笔墨纸砚等物品;三楼的生活区将陈设贺老生前用过的饭桌、椅子、床、碗筷及他最喜爱的酒壶等生活用品,力求恢复贺老生前平实、质朴而又富有情趣的生活气息。另外,在纪念馆进门后的一个院子内,将竖立一座贺老的铜雕像。据他介绍,这座铜雕像将以贺老于2014年12月参加第六届“
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时拍的一张照片为模型。“贺老生前对这张照片很满意,曾对身旁的人说过,将来百年之后如要刻他的像,就以这张照片为准。”贺惠忠透露说,雕像已落实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制作。
艺术评价
他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画家。
新中国成立那年,他28岁,没有工作,生活困难。
贺友直自幼丧母,由乡下
姑母抚养,在大碶王隘一本小学入学,后转至
新碶小学续学。当时的新碶小学设在破旧的关帝庙里,人称“凉亭”,校舍的艰苦状况可想而知。1937年,他在新碶小学毕业,这年恰逢抗日战争爆发,他随着父亲的失业而失学。他先后到小铁工厂、印刷厂里当学徒,还做过一段时期的农村小学教师。因为十分喜欢画画,踏上
十六铺码头,他就四下寻觅画画的地方,他找到了一家
美术社,说自己能画画,美术社的老板让他画了几张画,嘿,还真有点意思,就收留了他。在这里,一个叫陈在新的画师收他为徒,成为他的启蒙老师,教他学画具有商业价值的商标。他的美术创作起步就是从画商标开始的。后来,有亲戚见他喜欢画画,画的人物也像模像样的,就给他引见、结识了专画
连环画的画家,从此,他踏上了连环画创作的道路。
他的第一部作品是根据
赵树理小说改编的《福贵》。把小说改成连环画先得编文字脚本,他凭着小学读的那几年书,硬是把脚本一条条地编了出来,当然,由于他是画画的,他在编脚本的时候,已经把画面充分地考虑进去,只是让文字简明扼要地说明画面难以表达的意思。此时,因他已涉足于美术出版界,当他画好后,一个画商很快认可了他的处女作,把画稿印成了连环画,进入市场。眼见自己的画稿成为商品,换来了能维持生存的稿酬,可以在人海茫茫的大上海立足了,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好几天没合上眼。
成为
连环画家的贺友直虚心向
刘继卣、
顾炳鑫等名画家学习。先后问世的《坚持到明天》《火车上的战斗》《六千里寻母》《
卓娅和舒拉》《连升三级》《孙中山伦敦蒙难》《杨根思》《送传单》和《新结识的伙伴》等许多为群众欢迎的作品,就是在对各种表现形式的尝试和摸索中创作的。60年代初。有的读者甚至因此改变了原来轻视连环画的观点,承认它是无愧于可登“大雅之堂”的艺术。《山乡巨变》的成就,使人们开始关注贺友直的创作道路及其艺术特色。贺友直也开始更自觉地探索创作规律。从题材内容的选择到表现方法的运用,都力求减少盲目性,尽可能使艰苦的创作劳动取得预期的效果。不少内行称赞贺友直的成就在于创作上“想的点子巧,刻划人物妙,环境配得好。”贺友直摸索到:作为画故事的画家,必须学会“做戏”,所谓做戏,就是胸怀故事全局,挖掘人物内在的性格冲突,选取和捕捉生活中富有表现力的可视形象。《十五贯》脚本一开头交代说:尤葫芦开肉铺,嗜酒贪杯。贺友直把画面没计为:尤葫芦敞胸坠肚,吃力地扑到肉案上挥扇轰赶臭猪头上嗡嗡乱飞的
苍蝇,侧面过来了托盘端酒的养女苏戌娟。这个匠心构思,“戏”出来了,不但可画可视,而且增添了容量,不光有“嗜酒贪杯”,还有肉铺生意不佳,臭猪头卖不出去,店主烦躁不快等等。
贺友直的创作表明,他的“做戏”,既富有情趣,又真实可信。这—切说明,画家从生活出发来“做戏”的创作方法是正确而高明的。
贺友直
连环画作品享誉海内外,一些代表作曾到英、法等国展览,还应邀在法国美术学院讲课。1980年
中央美术学院成立连环画年画系时,特聘贺友直兼任教授。1985年12月,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贺友直谈连环画创作》。嗣后几年,《贺友直短篇连环画选集》《贺友直画自己》《中国连环画名家经典——贺友直》等又在京、沪等地出版。他的名字被列入《
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他的形像和代表作品人物,被制成地砖铺在
法国昂古莱姆市法国国家
连环画和图像中心的广场上,在我国众多有成就画家中,他是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画家。2003年底,他根据儿时记忆,为家乡父老创作了《新碶老街风情录》组画,并将原作捐赠给
北仑博物馆。
贺友直常说,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家乡的童年生活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沪上闯荡了60多年后,老人思念养育他的故乡,在家乡的原祖基旁新置了一处住房,经常从
上海市返家乡走走看看,与家乡的父老乡亲相见、叙旧。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