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成立于2010年。学院下设
测绘学工程系和地理信息工程系两个系,具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和
遥感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设有国土测绘与
空间信息、导航定位技术应用两个研究所;设有基础测绘、工程测量、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实验室和一个3S工程中心。近几年,每年培养硕士生20多人,本科生24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50人、硕士生80人。
历史沿革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山东洪山煤校的测量专科,1974年在
安徽理工大学正式招收中专生,1990年开设工程测量大专班并开始招生,1999年开始招收
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2003年获“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2006年获“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测绘工程”工程硕士授予权,2010年从地球与环境学院分出来独立建院,2011年开始招收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师资力量
测绘学院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专任教师30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20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人(其中博士后4人)占教师总数的63.3%,硕士学位的教师9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占教师总数的30%。另有其他系列中级以上技术职务6人,其中:
高级工程师2人、实验师2人、思政系列讲师2人。
专业介绍
测绘工程
测绘工程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测绘工程"工程硕士点,是安徽省测绘学科中学位点最为齐全的高校。现有基础
测绘学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3S"工程中心、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有"国土测绘与
空间信息研究所"和"导航定位技术应用研究所"两个校级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齐全。主要研究方向有:卫星定位技术及其应用、数字城市和矿山空间
信息技术、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
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掌握测绘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测绘工程设计、勘测、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备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城市和矿山工程建设、国土资源测绘等领域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
专业学生除学习与掌握
测绘学科学的基础知识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测绘方法技术类专业课,以及相关的管理课程外,主要课程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测量平差基础、GPS定位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
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矿山测量学、GPS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地图制图学、矿山开采沉陷与变形观测、房地产测量与土地管理等。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城市的建设与规划、交通、土建、水利、农业、矿山及土地管理等部门的基础
测绘学、研究、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广泛的工作去向。本专业学制四年,招生录取时要求考生无
色弱。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集测绘科学、
计算机科学、
地球科学、
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现代
空间信息新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一门重要支撑学科。本专业现有"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点。现有基础测绘实验室、"3S"工程中心、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有"国土测绘与空间信息研究所"和"导航定位技术应用研究所"两个校级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齐全。主要研究方向有:GIS扩展开发、数字城市和矿山空间
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与应用、虚拟现实。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
地球科学和测绘科学基础知识,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在相关行业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除主要学习与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础课程外,主要课程有: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技术与应用、遥感图像数字处理与分析、计算机图形学、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字测图学原理与方法、GPS定位原理及应用、
大地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空间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空间信息系统等。学生毕业后可在城市建设与规划、国土资源开发与管理、交通、环境保护、电力、水利、农业、矿山等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具有广泛的就业口径。本专业学制四年,招生录取时要求考生无
色盲。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遥感和
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卫星遥感平台、传感器技术、信息获取、遥感数据处理、多传感器数据匹配和融合、图像自动解译技术和虚拟仿真的基本技术与方法,能够在
城市规划、农业、林业、水利、电力、交通、军事、地质、
测绘学、环境、海洋等各类遥感领域从事遥感电子设备与系统研制、应用系统和系统集成的建设与开发,以及有关空间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
遥感科学与技术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
测绘工程和地理系信息系统两个专业基础上新申报的专业(2011年),从2011年开始招生。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测绘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
地球科学、
计算机科学以及其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非接触传感器来获取有关目标的时空信息,不仅着眼于解决传统目标的几何定位,更为重要的是对利用
外层空间传感器获取的影像和非影像信息进行语义和非语义解译,提取客观世界中各种目标对象的几何与物理特征信息。该专业主要学习遥感技术、电子技术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系统与遥感信息工程集成理论和方法,并能组织和实施各类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要包括掌握数学、物理、电子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
遥感机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信息工程及应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其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掌握相关学科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系统、
测绘工程等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等能力。主要课程:电磁场理论、通讯原理、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波技术、遥感原理与方法、微波遥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GPS原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基础、
遥感应用模型、激光成像、雷达干涉测量、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培养具有较宽知识面,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与学科前沿,有创新意识,并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
学科带头人
严家平
,男,52岁,
安徽理工大学教授。1977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地质系煤田地质与 勘探专业,并留校任教。1987年考取淮南矿业学院地质系研究生,1990年研究生毕业并获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晋升教授。现任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院长、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大型企业
委托开发的横向科研项目四十余项。承担的科研项目6项。国内
学术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合著出版学术专著两部。获省部及教学与科研奖4项。主要从事地质工程、
环境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指导硕士研究生17名,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
主要研究方向:矿山井巷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矿区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
承担的科研项目: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的基础研究(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非接触预测研究(安徽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淮南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研究(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项目),以及与企业横向合作项目。
主要论著:
1、FEATURES AND MINING GEOLOGY SIGNIFICANCES OF THE COAL SEAM SLIP FOLD STRUCTURE IN XU-HUAI DISTRICT,Journal of Coal Science \u0026 Engineering(China),1999.01
2、含煤
地层中一种树根结构体的成因及意义,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05
3、裂隙含水层疏排水钻孔的爆炸洗孔试验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05
4、利用煤田钻孔测井信息判识祁东煤矿构造煤的理论与实践,煤炭科学技术,2003.10
5、淮河淮南段河道
沉积物中几种重金属元素模拟淋溶实验研究,能源环境保护,2003.10
6、淮南煤矿开采沉陷地土地资源环境问题,煤炭科学技术,2004.11
7、淮北地区马家沟组电石灰岩矿床特征研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5.4
8、DISTRIBUTION CHARACTERS OF HEAVY-METAL ELEMENTS IN DEPOSITS OF HUAINAN SECTION HUAIHE RIVER,Conference Proceed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1New Orleans
9、Pollution Features and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from Middle-lower Reach of Huaihe River,Conference Proceeding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etal in the environment, 2005.4 vilnius
获奖情况:
1、“矿井疏排水钻孔爆炸洗孔技术试验研究” 1998年安徽省科技成果
三等奖2、“
淮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5年国土资源部科研成果
一等奖3、“淮南
八公山区主要地质遗迹特征及
八公山规划研究”2002年获 淮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4、“高素质地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
社会兼职: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徽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淮南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担任《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安徽地质》、《资源与矿产》刊物的编委会委员。
余学祥
,男,1965年12月生,中共党员,
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教学科研副院长、安徽理工大学导航定位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
测绘学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交通工程测量学术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测绘学会理事、
淮南市测绘协会理事、中国海外全球定位导航协会(CPGPS)会员。先后在《
东南大学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测绘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两部,获软件著作版权两项,承担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大型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十余项。“
卫星测地技术用于矿山变形监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获”获“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教育情况:
博士学位:1999.09~2002.07,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
硕士学位:1993.09~1996.07,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测量工程专业
学士:1984.09~1988.07,中国矿业大学测量物探系,矿山测量专业
教学情况:
讲授博士、硕士生课程:《开采地表沉陷的空间分析》、《GPS定位原理与数据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小波理论与应用》、《专业英语》、《现代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等;
讲授本科生课程:《工程测量》、《GPS定位原理与应用》、《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
遥感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等课程;
承担本科生其它教学环节:多次承担了
测绘工程专业的《工程(矿山)测量生产实习》、《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
主要研究方向:
GPS变形监测自动化;
GPS/GIS集成;
灾害监测与防治;
承担的科研项目:承担或参与省部级及其他横向课题十余项。主要有:
1.国土资源部,直接提取变形量的高精度快速GPS解算软件的研制(20001020304)。
2.国土资源部, GPS(监测)网综合数据处理软件包的研制(国地防灾 [2003]031709)。
3.国土资源部,土地变更调查现代化技术方法研究(200210102)。
4.
安徽省教育厅,基于GPS/GIS集成的公共安全监测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4kj113)。
5.
湖北省地调局,
长江中游水患区大地形变(构造沉降)GPS监测。
6.安徽
国投集团刘庄矿业有限公司,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建立与数据处理分析。
获奖情况:
“
卫星测地技术用于矿山变形监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获”在2004年度获“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GPS单
历元直接解算变形信息软件—GQuickS 1.0”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3SR2165)。
“GPS(监测)网数据处理软件GMDPS 2.5”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3SR12398)。
出版论著:出版各种专著、论文累计达50余篇,主要有:
1、
余学祥,吕伟才.GPS监测网动态数据处理抗差Kalman滤波模型(EI检索).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29(6):553-557.
2、余学祥,吕伟才。抗差卡尔曼滤波模型及其在GPS监测网中的应用。测绘学报,2001,30(1): 27-31.
3、余学祥,
徐绍铨,吕伟才.GPS变形监测信息的单
历元解算方法研究。测绘学报, 2002,31(2):123-127.
4、余学祥, 王庆,
万德钧,徐绍,吕伟才.GPS变形监测信息高精度快速解算方法研究(EI检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3(6):758-762.
5、
余学祥,万德钧,王庆,徐绍铨,吕伟才.GPS变形监测信息单历元解算的抗差估计方法研究(EI检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4(5):618-622.
6、余学祥,徐绍铨,吕伟才。
三峡库区滑坡体变形监测的似单差方法与结果分析。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5):538-542.
7、余学祥,
徐绍铨,吕伟才. GPS变形监测的SSDM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测绘科学,2006, 31(2):32-35.
8、Yu Xuexiang,Xu Shaoquan,Lu Weicai. New Method for Solving GP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nformation at single Epoch.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3, 13(2):159-165.
9、Yu Xuexiang,Xu Shaoquan,Gao Wei,Lu Weicai.Similar Single- difference Model and its Algorithm for Solving GPS Monitoring Information Directly at single Epoch.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2003,6(4):51-56.
10、
余学祥,
徐绍铨,吕伟才. GPS监测网基准点位移及观测粗差的抗差估计方法。测绘通报, 2002(8):28-31.
11、余学祥,徐绍铨,吕伟才。似单差法对起算数据的精度要求。工程勘察, 2003 (5):43-45.
12、余学祥,徐绍铨,吕伟才。似单差模型中接收机钟差的单
历元算法。矿山测量, 2004(1):9-12.
13、余学祥,徐绍铨,吕伟才。似单差模型的误差分析与算法改进。铁路航测, 2002, 28 (3):1-4.
14、
余学祥,
徐绍铨,吕伟才.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自动化——似单差法的理论与方法。
徐州市: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10
成果点滴:
在国土资源部科研项目的资助下,研制了“GPS单历元直接解算变形信息软件(GQuickS 1.0软件)”和“GPS综合数据处理软件包(GiantS软件包)”。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长江三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组织专家(组长为
刘广润院士)对“GPS(监测)网综合数据处理软件包的研制”项目进行验收,认为该项目取得了以下两个创新点:①填补了国内滑坡监测专用软件的空白,具有显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似单差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这一独创的方法从解算思想的提出、原理的论证、数学模型的推演、编程实现,都享有自主版权,至今国内外未见有类似的报道,有独创性,其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GQuickS软件以GPS监测网的首期观测成果为基础,不需要解算基线
向量,也不必进行网平差,即可获得监测点的变形信息,从而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响应速度。由于采用单
历元解算,从而避免了周跳的探测和修复等棘手问题;由于采用了单历元解算,因此当监测点上的接收机处于动态状态时,能实时地反应监测点的变化状态。2005年10月27日至31日,国土资源部
长江三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组织六家单位20多人参加了“GPS单历元直接解算变形信息软件”培训。已在长江三峡滑坡监测中得到了应用。
GiantS软件包由“GPS变形监测快速解算办公系统软件(GQuickS 1.0的升级版本,简称GQuickS软件)”、“GPS网坐标系统转换软件”、“GPS(监测)网数据处理软件”、“GPS网高程系统转换软件”、“常规平面(监测)网数据处理软件”、“水准(监测)网数据处理软件”和“GPS事后差分RTK软件(DGPSRTK软件)”等七个软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和满足不同的需要。根据用户的授权,这些软件可以单独安装运行,也可以组合在一起运行。DGPSRTK软件是为满足国土资源调查而开发的事后动态差分数据处理软件,以根据基准站的位置和流动站的瞬时近似位置单历元解算流动站真实位置。
赵志根
男,1968年8月出生;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博士学位;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在美国
西肯塔基大学煤化学实验室进修;2007年以来,担任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现任测绘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煤矿地质、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淮南市科技局项目等纵向和横向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徐良骥
男,
汉族,1978年12月出生,安徽潜山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德国访问学者。2000年6月起在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教研室任专业课教师,2009.9-2010.9期间德国
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12月破格聘为副教授。现任测绘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矿山开采沉陷与变形监测、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程测量及矿山测量。
社会兼职: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联合会常务委员、煤炭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
淮南市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应急专家、煤炭学会会员、国际低平地技术协会会员、国际医学地质学会会员、淮南市测绘学会/环境学会会员、
安徽理工大学首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专家。
荣誉称号:“安徽理工大学首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安徽理工大学教坛新秀”、“安徽理工大学青年岗位能手”,“安徽理工大学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理工大学创先争优优秀党支部”支部书记、“安徽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
承担科研项目:主持安徽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安徽省国土资源软科学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安徽省博士后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纵向课题;主持淮南矿业
集团公司、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淮南市国土资源局、
淮北市国土资源局等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20余项;主持校级教研项目一项。参加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大项目、安徽省国际合作项目;
科研与教学成果:获2010年安徽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1项、2010年淮南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1项。分别在《
煤炭学报》、《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煤田地质与勘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3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矿山开采沉陷预测预报系统》软件著作权1套。
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的《GIS原理与应用》、《矿山开采沉陷与变形监测》、《测绘专业英语》教学任务;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主讲教师,参编十二五规划教材《矿山开采沉陷与变形监测》。
王列平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
获奖:2010年
淮南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排名2)、2012年安徽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排名5)
刘星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三维GIS与
地球科学模型,高光谱遥感应用
承担科研和教学项目:淮南市矿产资源规划,
凤台县国土资源规划,八区土地利用规划,矿山三维模拟与灾害分析,煤炭资源三维评价,
江西省瓦斯地质图编制,安徽省煤炭资源遥感潜力评价,云南羊拉
获奖:2004年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8)、2007年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
铜矿瞬变电磁探测的地形校正软件,大地学背景下的GIS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郑礼全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承担科研项目: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房地产测量,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矿山环境治理等奖:
吕伟才
副教授,硕士(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开采沉陷与变形监测;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
承担科研和教学项目: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及参与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校级教研项目一项。获校级教研项目
二等奖。获软件著作版权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副主编教材3部。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8)、2007年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
学术科研
测绘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产学研相结合,大力开展科学研究。近几年来,承担纵横向科研课题6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和规划教材12部,获软件著作权5项。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以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
卫星定位技术及其应用、数字城市和矿山空间
信息技术为主的内容新颖、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