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是
雀形目嘲鸫科的几种善模仿的
鸣禽的统称,共有12属36种。体长27厘米,喙向下弯曲。产于西半球。它们大多数和鸫一般大小,并且被认为与鸫和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嘲鸫科的主要
栖息地是灌丛和森林下层丛林,也包括林木线上高海拔地区的草地。
简介
嘲鸫的英文名除了
Mocking Bird外,还有另一个名字“mimic-thrush”(意为善模仿的鸫)。这群富有特色的新大陆鸟生活在北美、南美和
中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除
加拿大北部),其中南美小嘲鸫出现在南美南端。它们大多数和鸫一般大小,并且被认为与鸫和鹪鹩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外形特征
喙向下弯曲。嘲鸫长23---25厘米,长着小嘴和尾巴,羽毛呈灰褐色。
北方的
小嘲鸫(Mimus polyglottos)以善于模仿而闻名。
体长27公分(10.5),色灰,翼和尾色深并均具白斑。
外形特征
喙向下弯曲。嘲鸫长23-25厘米,长着小嘴和尾巴,羽毛呈灰褐色。
嘲鸫的尾一般比鸫和鹪鹩的尾长,喙也较长且通常明显下弯。许多种类的体羽模式颇似“标准的”鸫,上体
褐色、下体浅色,具大量斑纹。但有几个种类着色更深,并更多地为单一的灰色。色彩最醒目的也许是蓝嘲鸫:一身灰蓝,只有脸为黑色。而科内的小型种类之一
灰嘲鸫则着色独特:体羽为统一的灰色(上体颜色比下体深),头顶为黑色,尾下覆羽为亮丽的
栗色。许多嘲鸫会以一种惹眼的方式翘起并展开它们长长的尾羽(尤其是在炫耀中)。
体长27公分(10.5吋),色灰,翼和尾色深并均具白斑。生活习性
小嘲鸫大量生息于海边,常栖息于高处鸣啭,能奋力保卫其领域,甚至在夜间也鸣叫。
嘲鸫长23---25厘米,长着小嘴和尾巴,羽毛呈灰褐色。它是食肉鸟。虽然并不美丽,但它的音乐天赋弥补了外貌上的不足。它的歌声宛如不断变化的、动听的”淙淙”流水。反复唱过一支悦耳的曲子后它会换一支曲子再接着唱。每首歌里,都有许多音调是从别处模仿来的。如人声,甚至机器发出的声音。有时,其他鸟的叫声也会被它模仿得惟妙惟肖。例如,当
新疆歌鸲被引入佛罗里达时,当地的嘲鸫就曾一个音一个音地模仿过它的歌声。
但并不是人人都喜欢嘲鸫,因为它们会吃掉各种水果。可是,它们也吃对庄稼有害的昆虫。
嘲鸫居住在郊野的
灌木丛和广阔的森林中。它们栖息在树上,以歌声来标明自己的领地。
嘲鸫整年歌唱是为了标明自己的领地。它们精力充沛,除保卫自己外,甚至还会飞到远处袭击狗和人类。
生长繁殖
嘲鸫在茂密植被中筑大而零乱的树枝巢。多数情况下,巢或位于地面,或在离地面2米以内的植被上,有时会筑于15米甚至更高的树上。一窝产2~5枚卵(少数情况下达6枚),卵在12~13天后可孵化,雏鸟再经过大约同样长的时间后离巢。繁殖期一般始于春季,或者在某些干旱地区如加拉帕哥斯群岛,在雨季来临后开始。繁殖期有可能很长,因为会育2窝甚至3窝雏。配偶通常连续数个繁殖期生活在一起,但
灰嘲鸫的配偶在育雏失败后会倾向于分开或者离开领域。这种现象被认为是面对天敌而采取的一种适应行为,因为大部分配偶育雏失败便是由于遭到了天敌的袭击,选择离开可以让
亲鸟去别处找到更安全的避难地。
分布范围
产于西半球。分布于
美国北部到整个巴西,并已引入夏威夷。其他
小嘲鸫属(Mimus)的种,与沼泽生活的黑帽嘲鸫(Donacobius属)、
中美洲的蓝嘲鸫(Melanotis属)均分布于中美洲和
南美洲至巴塔哥尼亚一带。
三斑嘲鸫属(Nesomimus)在不同的岛屿上有不同的
亚种,它们具有与
加拉帕戈斯地雀相似的适应辐射,但不那么典型。
栖息环境
嘲鸫成功地扩散到了
加勒比群岛和加拉帕哥斯群岛的许多岛屿上,并被引入夏威夷和百慕大。许多分布靠北的种类会南下过冬,如绝大多数
灰嘲鸫和
褐弯嘴嘲鸫会离开
加拿大,多数在美国繁殖的
高山弯嘴嘲鸫在
墨西哥越冬。不过有部分
小嘲鸫会在加拿大过冬。
嘲鸫科的主要
栖息地是灌丛和森林下层丛林,也包括林木线上高海拔地区的草地,还有不少种类栖息在近沙漠的干旱地带但所有种类都会利用低矮的植被做掩体,并且主要在地面觅食。例外的是小安的列斯群岛上的2个旋木嘲鸫种类,生活在雨林中;以及变异的种类
黑顶鹪鹩,如今有时被归入
鹪鹩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