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鬼音乐(Reggae Music),简称“雷鬼”,又译“雷吉”或“瑞格”,是一种流行音乐风格,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牙买加。雷鬼音乐深受
爵士乐、R\u0026B、Mento、斯卡及Rocksteady等音乐的影响,特点包括标志性的
反拍、断奏,简洁的歌曲结构和和弦进行,以及对鼓和贝斯的强调等,听起来带有慵懒、随意的感觉。
1960年代后期,牙买加从独立后的乐观情绪逐渐走向社会动荡的边缘,杜克·里德、考克斯翁·多德等音乐制作人开始大幅度放慢传统斯卡音乐的节奏,由此产生了名为“Rocksteady”的音乐风格,随后牙买加音乐人在Rocksteady的基础上结合拉斯塔法里教信仰创造出了雷鬼音乐。1968年,
牙买加乐队Toots \u0026 The Maytals发行的歌曲《Do the Reggay》中第一次出现了“雷鬼”(Reggay)之名,雷鬼音乐因此而得名。1970年代,随着
鲍勃·马利、
吉米·克里夫等雷鬼音乐家的成功,雷鬼音乐逐渐走向世界,并影响了埃里克·克莱普顿、
滚石乐队、
保罗·西蒙等众多音乐家,并逐渐发展出根源雷鬼、Dub、
舞厅音乐、Lovers Rock等众多子流派。
1980至1990年代,雷鬼音乐向舞厅音乐持续转变,舞厅音乐的传播在
巴拿马共和国地区发展出
西班牙语雷鬼乐,同时也推动了美国
嘻哈音乐的兴起。90年代末期,雷鬼乐在
波多黎各发展为“地下音乐”,进入21世纪后,又发展为“雷鬼顿”,在
洋基老爹等音乐人的推动下逐渐进入主流音乐市场。
2018年,雷鬼音乐作为
牙买加的
文化遗产入选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受联合国保护和推广的人类遗产。
名称来源
“Reggae”一词是牙买加英语,首次出现在1968年Toots \u0026 the Maytals乐队发行的歌曲《Do the Reggay》的标题中,“Reggae”的由来可能与“rege-rege”一词有关,字面意思是“破烂的衣服”,引申为“争吵,抗议”,“rege-rege”是“raga-raga”的变体,后者是英语“rag”(破布)的变形和重叠形式。
在13世纪晚期的中古英语中,“rag”也有“坚硬、粗糙的石块”的意思。在19世纪的美式英语中,rag-shop意为售卖旧衣物的商店;Rag-picker指代拾破烂的人;Rags-to-riches则用来描述从贫困到富有的故事。
发展历史
1960年代之前
牙买加最初在16世纪由
西班牙殖民,1655年由
英国接管,许多非洲奴隶从家乡被运送到牙买加,去糖厂工作,牙买加因此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聚集地,促进了当地独特的
民俗音乐的发展,到1940至1950年代,一种名为Mento的音乐风格逐渐成型,Mento音乐融合了
欧洲和非洲的特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奴隶劳动歌曲,主要使用
吉他、鲁巴箱(rumba box)、
邦戈鼓和
班卓琴(banjo)创作而成,在内容上,Mento融合了日常生活的讽刺歌词和诗句的重复,这些特点都为雷鬼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0年代
到了1960年代,随着美国R\u0026B音乐的影响,Mento的流行度开始下降。与此同时,电力的普及使得以便携式的声音重放系统为载体的街头流动
迪斯科在
牙买加开始流行,
舞曲成为这一时期牙买加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牙买加的录音产业也开始成型。加上1962年牙买加从
英国独立,国家上下弥漫着乐观情绪,一种名为“斯卡”(Ska)的音乐因其富有活力的节奏,以及对Mento传统和R\u0026B元素的融合而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到了1960年代中期,杜克·里德(Duke Reid)和考克斯翁·多德(Coxsone Dodd)等音乐制作人开始大幅度放慢传统斯卡(Ska)音乐的节奏,由此产生了名为“Rocksteady”的音乐风格,在其短暂的流行时间中产生了Heptones和阿尔顿·埃利斯(Alton Ellis)等著名音乐家。
1966年,在
牙买加宗教拉斯塔法里教中被奉为神灵的
埃塞俄比亚皇帝
海尔·塞拉西一世访问牙买加,被视为拉斯塔法里运动的重要事件,当时有10万牙买加人前来迎接他。拉斯塔法里运动始于1930年代的牙买加,主要流行于牙买加非洲黑奴及其后裔中,当时的奴隶主和传教士们为了更好的控制非洲黑奴,使用改良版的圣经让这些黑奴相信奴隶身份、种族压迫等等种种不合理处境都是
雅威为其降下的重重考验,由此衍生而来的拉斯塔法里教结合了基督教新教,神秘主义和泛非主义,视埃塞俄比亚为所有非洲人的精神祖国(拉斯塔法里之名也来自
埃塞俄比亚皇帝
海尔·塞拉西一世加冕前的名字),并鼓励非洲散居人群返回非洲,支持将大麻(Ganja)作为圣物使用,同时也提倡平等权利和正义,并借鉴了早期的
牙买加宗教传统库米纳(kumina)的神秘主义倾向,强调仪式化地与祖先沟通。
到1960年代后期,牙买加逐渐走向内战的边缘,政治动荡,人民贫困。雷鬼音乐在这种根基上发展而来,不同于以往的风格,雷鬼音乐以低音为主导,将鼓作为旋律的一部分,并且歌词往往承载更加政治化的议题,涉及社会和经济的不公正问题。这一时期的雷鬼音乐出现了以
鲍勃·马利和The Wailers乐队为代表、融合了拉斯塔法里教信仰的根源雷鬼(Roots Reggae),由循环和重混Rocksteady、Ska音乐而形成的dub,以及在dub基础上加上
说唱的
舞厅音乐(dancehall
音乐)等诸多流派。
1968年,Ska乐队Toots and the Maytals发行了由
牙买加华裔制作人
张国荣 Kong制作的歌曲《54-46(That’s My Number)》,开始向雷鬼音乐转型。同年,由Leslie Kong发掘而来的牙买加音乐家
吉米·克里夫(Jimmy Cliff)在搬到伦敦后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Hard Road to Travel》,尝试融合早期雷鬼音乐与
节奏蓝调(R\u0026B),以迎合当地市场。
1970年代
1972年,吉米·克里夫出演了牙买加第一部剧情长片《The Harder They Come》,电影获得了国际声誉,电影中使用了多首来自吉米·克里夫、Toots and the Maytals等音乐家的歌曲,在全球范围内加速了雷鬼音乐的传播,记录了这种音乐如何成为穷人和被压迫者的声音。同一时期,随着雷鬼音乐全球化的推进并融入跨国娱乐产业,与其他音乐类型的融合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果。
在
英国,当地的
牙买加移民和本土英国人之间不断传播,形成了雷鬼音乐运动,产生了Aswad、Steel Pulse、
UB40以及表演诗人林顿·奎西·约翰逊(Linton Kwesi Johnson)等艺术家。而在美国, 雷鬼同样受到了欢迎,主要得益于
鲍勃·马利和
吉米·克里夫作品的直接或间接传播,1974年,艾瑞克·克莱普顿翻唱的鲍勃·马利歌曲《I Shot the Sheriff》大获成功,进一步在美国推广了雷鬼音乐。
1970年代中期,一个新的雷鬼流派Lovers Rock在英国
牙买加移民丹尼斯·哈里斯(Dennis Harris)、丹尼斯·伯维尔(Dennis Bovell)等人的影响下逐渐诞生(Lovers Rock的名字本身就来自丹尼斯·哈里斯开设的
唱片公司的名字),Lovers Rock侧重于表达英国牙买加裔黑人间的浪漫抒情,相比传统的雷鬼音乐有所软化,因为拉斯塔法里图腾和政治特性对许多
英国本土牙买加裔黑人来说往往是疏离的,Lovers Rock为他们提供了一种针对牙买加根源雷鬼的男性主导空间的替代选择,成为当时塑造英国牙买加裔黑人身份的重要元素。1979年,英国
牙买加裔歌手珍妮特·凯(Janet Kay)发行了Lovers Rock风格的歌曲《Silly Games》,歌曲随后在英国音乐排行榜中获得第二位,打破了当时英国黑人女性歌手所获得过的最高排名记录。Lovers Rock的代表音乐家还有Dennis Brown、Gregory Issacs、Maxi Priest等,如
警察乐队(The Police)、
文化俱乐部(Culture Club)和莎黛(Sade)等流行乐团也受到了Lovers Rock的影响。
1980与19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初,
牙买加舞厅音乐DJ Yellowman的崛起标志着雷鬼音乐向舞厅音乐的转变,舞厅音乐继承了Mento音乐、卡利普索民歌,以及传统雷鬼音乐对于政治、性等话题不加掩饰的传统。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舞厅音乐的DJ们利用在伴奏音乐上
说唱的“吐词”(toasting)技巧对美国
嘻哈音乐的兴起也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将雷鬼音乐的市场扩展到了非裔美国人社区。舞厅音乐中的著名DJ还包括Shabba Ranks、Ninjaman、Bounty Killer等。在同一时期的
巴拿马共和国的黑人民族社区,
西班牙语雷鬼乐(reggae en español)开始发展,当时一些MC(说唱歌手)如雷纳托(Renato)和埃德加多·弗兰科(Edgardo Franco,后来被称为El General)开始将
舞厅音乐翻译成西班牙语,代表作包括雷纳托的《El D.E.N.I.》(1985年),讲述了
西班牙裔黑人巴拿马人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的歧视。到了20世纪90年代,西班牙语的嘻哈和雷鬼音乐在
波多黎各交融,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地下音乐”(Underground)的新音乐类型。
进入21世纪
与舞厅音乐一样,“地下音乐”也是在夜总会中发展起来的,并且在歌词上继承了雷鬼音乐的很多争议性的议题,包括恐同、
厌女症、
种族主义等等,到21世纪初,“地下音乐”开始因为其雷鬼音乐的根源而开始被称为“雷鬼顿”(Reggaeton),一些表演者继续创作挑衅性的歌词,例如波多黎各歌手Tego Calderón的《Loíza》,但其他艺术家如
洋基老爹(Daddy Yankee)则尽量避免涉及政治,并使歌词更加适合电台播放。2004年,洋基老爹的《Gasolina》成为全球热门歌曲。不久之后,美国主要
唱片公司开始签约雷鬼顿艺人,一些电台也改为雷鬼顿频道。不过随着数字时代的崛起和Pandora、Last.fm等在线广播应用的兴起,这些专门播放当时被视为外来音乐的电台难以找到稳定的广告商,它们很快又回到了播放主流音乐的状态。同时,由大公司发行的雷鬼顿单曲并没有达到《Gasolina》的成功,这些公司在是否签下新人雷鬼顿艺人上也开始犹豫。
然而,雷鬼顿在
西班牙语国家,特别是
哥伦比亚,仍然很受欢迎,到2010年代,新一代的哥伦比亚本地音乐家如J Balvin和
Maluma也开始创作雷鬼顿音乐,大约在2014年,
Spotify和其他音乐流媒体服务的繁荣加快了雷鬼顿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这种音乐的流媒体播放量稳步增长。2017年,
洋基老爹与
路易斯·冯西合作的流行雷鬼顿单曲《Despacito》在全球50个国家的榜单中夺冠,歌曲的MV也创造了当时
YouTube平台史上最多观看和点赞数量的记录。
音乐特点
雷鬼音乐结合了传统非洲节奏, 美国的
节奏蓝调及原始
牙买加民俗音乐,在编曲上,主要包括弱拍中
音节省略、向上拍击的吉他弹奏和每小节结束时的断奏声、人声合唱等元素,雷鬼音乐的歌曲结构通常较为简单,由不断反复的主歌和副歌构成,和弦进行也相对简洁,而贝斯演奏的低音旋律通常较为突出。雷鬼音乐的歌词内容多以拉斯特法里(牙买加黑人教派) 的宗教传统为主,强调社会、政治及人文的关怀,或表达对既定的“白人”文化的排斥。
人声
由于雷鬼音乐起源于牙买加,牙买加口音和“唱诵”(singjay,一种结合唱歌和即兴说唱的独特风格)在大多数雷鬼音乐中都很明显,雷鬼音乐中的人声常常使用混响和延迟效果来营造空间感。
节奏与拍子
雷鬼音乐的平均速度在80至110BPM之间,略低于通常的商业流行歌曲。这可以归因于雷鬼音乐强烈而宽松的律动感,只有较慢的节奏才能体现这种风格。大多数雷鬼歌曲都采用4/4拍,并且重音在每小节的第2拍和第4拍上。
和声
雷鬼歌曲的和弦进行相对简单。大多数和弦遵循常见的和弦进行模式,比如I – V – vi – IV(以C调为例,为C - G - Am - F),如
鲍勃·马利的《No Woman No Cry》。而在彼得·托什的《Johnny B Goode》中使用了两个和弦的进行模式,i – VII(以A小调为例,为Am – G)。
乐器
在配器上,雷鬼音乐除了人声外主要使用鼓组、贝斯、
电吉他、键盘和“刮擦器”(一种用普通棍子摩擦的波纹棒)等。随着雷鬼音乐的发展,其他乐器如铜管乐器以及非洲和
古巴的
打击乐器也被引入到雷鬼音乐中。
风格流派
根源雷鬼
根源雷鬼主要关注
贫民窟受苦者的生活,歌词主题包括贫困、社会问题、反抗政府压迫、犯罪等,许多根源雷鬼艺术家都是拉斯塔法里教徒。根源雷鬼的黄金时期通常被认为是1969年至1985年,代表艺术家有
鲍勃·马利、彼得·托什(Peter Tosh)邦尼·韦勒(Bunny Wailer),以及Black Uhuru、Culture等乐队。制作人包括Lee “Scratch” Perry、邦尼·李(Bunny Lee)、约瑟夫·胡·金(Joseph Hoo Kim)等(很多制作人如Scratch后来也成为Dub音乐的先驱)。根源雷鬼在20世纪70年代的
欧洲左派白人青年中非常受欢迎,当
牙买加本土转向
舞厅音乐后,在欧洲还保留了很多根源雷鬼乐队。后来,随着大量牙买加人迁移到
纽约,根源雷鬼也随之进入美国。
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牙买加根源雷鬼进入巅峰以来,在
美属维尔京群岛,特别是
圣克罗伊岛,逐渐形成了国际知名的雷鬼音乐场景,维尔京群岛的雷鬼音乐在小安的列斯群岛、
波多黎各、美国和欧洲都受到广泛的欢迎。著名艺术家包括压力(
压强)、午夜乐队(Midnite)、
阿布贾(Abja)、贾·鲁巴尔(Jah Rubal)等。
Dub
20世纪60年代末由雷鬼音乐演变而来,主要依靠对现有录音的
器乐混音进行大幅度的改编来进行创作,通常包括去除人声、突出节奏部分(精简的鼓和贝斯)、应用
回声和混响等效果等等,有时还会加入原版或其他作品中的人声或器乐片段。Dub是流行
电子音乐的早期形式之一,代表制作人有Scratch、Pablo、King Tubby等。
Lovers Rock
无论在音效还是歌词内容上都专注于浪漫的主题,在1970年代中期的
英国最为流行。Lovers Rock的根基是1970年代早期雷鬼版本的流行爱情歌曲,如John Holt和Ken Boothe等人的作品。在雷鬼音乐开始转向拉斯塔法里主义和政治的时期,Lovers Rock作为一种对比,延续了受灵魂音乐影响的以爱情为主题的Rocksteady风格。
舞厅音乐
舞厅音乐在1980年代发展起来,最初称为“ragamuffin”,是一种混合风格,由DJ或“
SING女团周杰伦”进行半唱半说的表演,歌词内容往往带有粗俗(“slack”)的主题。舞厅音乐虽然根植于雷鬼,但使用的节奏由鼓机演奏,速度更快。到了90年代,舞厅音乐与其他音乐风格的融合变得很普遍,许多匪帮说唱(gangsta-rap)歌手开始融入舞厅音乐的节奏和快速的即兴说唱。主要的舞厅音乐人物包括DJ Yellowman和Shabba Ranks等。
雷鬼顿
雷鬼顿融合了雷鬼、嘻哈和
说唱,起源于1990年代末的
波多黎各,其特点是快速的唱词和稳定的“dembow”节奏,歌词主要为
西班牙语,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Inocentes MC、DJ Blass、Las Guanabanas和Tribal Clan等,现代雷鬼顿则融合了更多其他音乐类型的元素,如R\u0026B、瓦伊纳托(vallenato)、巴恰塔(bachata)、梅伦格(merengue)、流行音乐和
电子舞曲等,现代雷鬼顿的代表人物有
洋基老爹、Don Omar等。
传承与发展
入选世界非遗
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缔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5周年之际,在
毛里求斯首都
路易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3届常会上,雷鬼音乐作为
牙买加的文化遗产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受联合国保护和推广的人类遗产。
影响
社会影响
雷鬼音乐为牙买加的受压迫人民提供了通过音乐逃避苦难的方式,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一种反映当地的社会
政治现实,如失业、国家认同缺乏和贫困等问题的标志,因此,雷鬼音乐成为了一种用于传递理念、肯定价值观和表达期望的社会政治途径,突出了歧视、羞辱和屈从等尖锐的社会和民族问题,并为雷鬼音乐的听众们提供了一种用音乐对抗罪恶的机会。
音乐影响
雷鬼音乐对其他各种音乐都有深远的影响,来自不同风格的很多音乐人,如摇滚巨星埃里克·克莱普顿、
滚石乐队、
the Clash,嘻哈组合Fugees等都将雷鬼音乐融入他们的音乐中,在
舞曲方面,雷鬼音乐及其子流派所特有的
舞厅文化,独特的“one-off”录音,对鼓和贝斯的强调,以及
说唱人声叠加在旋律音轨上的运用方式等都影响了全球的舞曲文化。
代表人物
国际
鲍勃·马利
鲍勃·马利是美国CNN评选的近50年“世界五大指标音乐人”,也是一位为
牙买加的独立持续斗争的民族英雄,被称为雷鬼音乐之父。鲍勃·马利是黑白混血,1945年出生于牙买加的
贫民窟,当时是牙买加的动乱年代,1961年鲍勃·马利开始演艺生涯,1963年,鲍勃·马利与儿时好友邦尼·韦勒和几位音乐人组成了乐队The Wailers,他们的首支单曲《Simmer Down》以7万张的销量登上了牙买加当地的流行榜冠军,从而一举成名。随后乐队被Island唱片创始人之一Chris Blackwell签下,推出了《Get Up, Stand Up》《I Shot The Sheriff》等经典歌曲。1974年单飞后的
鲍勃·马利又陆续推出了《No Woman, No Cry》《One Love / People Get Ready》等经典作品,用雷鬼音乐宣扬爱与和平。1981年5月11日,鲍勃·马利死于癌症,年仅36岁。鲍布·玛利信仰始于20世纪初兴起的"黑权促进运动"的拉斯塔法里教(Rastafari),拉斯法理教教徒编发辫的形象也随着鲍勃·马利的成功也开始在世界各地流行。
吉米·克里夫
吉米·克里夫(Jimmy Cliff),1948年出生于
牙买加,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音乐才华,早期以创作斯卡音乐成名,并发掘了年轻的
鲍勃·马利,1960年代中期前往伦敦发展后,开始尝试融合雷鬼与
节奏蓝调,并逐渐在英国取得成功,1974年参演电影《The Harder They Come》后更是获得国际声誉,并影响了
鲍勃·迪伦(Bob Dylan)、
保罗·西蒙(Paul Simon)等著名音乐人。代表作有歌曲《Vietnam》、专辑《Wonderful World, Beautiful People》等,曾多次获得
格莱美奖,并于2010年入选
摇滚名人堂。
韦恩‧史密斯
韦恩‧史密斯(Wayne Smith)与友人Noel Davey使用Casio电子键盘创作的《Under Mi Sleng Teng》在1985年爆红,并开创了“Sleng Teng”节奏组,后来使用此节奏组创作的乐曲高达450多首,因而被称为“怪兽节拍”。
中国
KAWA乐队
中国最优秀的民族雷鬼乐队之一,成立于2015年,成员均来自
云南省边陲
西盟佤族自治县的
佤族人,以佤族音乐与雷鬼音乐的融合而著称,代表作有《
干酒醉》《祝酒歌》等。
代表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