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生态城
广州9个重要战略平台之一
海珠生态城万亩果园湿地一期去年建成迎客后,倍受市民好评。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建委获悉,占地52平方公里的海珠生态城的湿地二期、安置区建设项目、有轨电车试验段、环岛路建设、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四期、四大馆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广州塔综合配套工程、水博苑、水环境治理等10大项目陆续动工兴建。
生态城简介
从2012年1月起,市规划部门围绕省、市领导关于“打造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城市示范区和建设花城绿城水城的样板区”的指示,开展生态城规划编制工作。2012年9月完成概念规划阶段工作,2013年3月初正式开展控规阶段编制工作。目前,已征求了市各职能部门意见,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即将进行规划公示并提请规委会审查,5月底完成全部控规编制工作。
据了解,2012年12月启动的十大重点项目是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的示范性项目,涉及市政基础设施、水环境提升工程、文化科技、民生基础、古村古港历史传承等类型。目前,各项目正按计划推进。
为新型城市化打造“样板”
新型城市化是什么?海珠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姚奕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新型城市化就是要让住在城里的人,早上睡觉能被鸟叫醒,晚上还能数星星。”广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要把海珠生态城打造成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城市示范区和建设花城水城绿城的样板区。今年,海珠生态城的“核心区”万亩果园即将通过整体征地建成湿地公园;5年内,作为广州市新型城市化样板之作的海珠生态城将初具雏形。
海珠生态城蓝图绘就
“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海珠生态城的基本框架!”在今年2月召开的广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上,与会者们注意到一个新亮点——海珠生态城。在这次会议的报告中,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描述未来“海珠生态城”的蓝图——围绕打造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城市示范区和建设花城水城绿城的样板区,借鉴世界生态城市的先进理念,整合海珠区现有的万亩果园海珠湖、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琶洲地区、黄埔古村等功能区,规划建设集会展商务、总部经济、园林景观、文化创意、宜居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海珠生态城。
在规划图纸上,海珠生态城主要是广州大道以东的海珠区板块,面积占到海珠区的一半左右。在现在的广州市,或许没有哪一个板块像海珠生态城一样拥有如此优越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空间优势。
在这里,园、林、湖、涌、江、城融为一体,万亩果园、海珠湖、穿城而过的珠江和大小河涌为“美丽城乡”提供了天然的注释;在这里,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为载体的会展经济形成了高端服务业强大的凝聚核;在这里,许多工业厂房摇身一变成为创意产业园,腾出了136万平方米发展用地,原来沉重的包袱正逐步转化为后发优势。
有规划专家指出,海珠生态城将是继中新知识城、南沙新城之后,广州市在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上倾力打造的又一重点战略区域,将成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时尚创意完美融合的重大展示平台。
“六个一”带出生态城
建设“海珠生态城”的战略思路可以用“六个一”来概括:一馆带动一岛,一塔带动一轴,一湖带动一园,一村带动一体,一厂带动一片,一路带动一环。
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带动整个海珠岛服务业、总部经济的发展;用广州塔“点亮”广州新中轴线南段;用海珠湖带动整个万亩果园的升级保护;黄埔村、小洲村等城中村改造新模式,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T.I.T、太古仓等旧厂改造的成功范例,连片带动提升产业、改善周边环境;通过建设厦门环岛路,带动环岛交通、景观、功能大提升。
“国际展都、广州市绿心、文化名区、幸福海珠区”这四个关键词,指明了海珠区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海珠这个美丽的岛区将迎来更华丽的转身:依托琶洲国际商务会展区,将进一步提升总部聚集功能,将打造国际一流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加强琶洲街道、敦和、大干围等科技园区建设,建成“智慧城区”;发展和保护好“广州绿心”万亩果园,将海珠打造成广州的“中心花园”;擦亮海珠文化名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去年,琶洲被确定为广州未来十年城市建设发展的重心,琶洲地区成为海珠区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强大动力。今后,琶洲的目标是成为广州市“国际商贸中心”的门户,打造国际展都。根据规划,琶洲地区将容纳6家五星级酒店、30多座超过22层的写字楼。目前,琶洲街道地区多个总部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设计方案国际招标,相继动工兴建。海珠区将积极争取市的支持,加快筹备成立琶洲会展总部功能区管委会。
据了解,今年“海珠生态城”将重点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抓紧推进南洲北路东延线、环岛路等重点路网建设,力争在5年内建成海珠生态城的基本框架。
城区建设迎来“蝶变”
过去5年,是海珠区城区面貌大变样的5年。海珠区从一个厂房、城中村林立的老城区,摇身一变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中心区。未来5年,海珠生态城将建成基本框架,必然将带来城区环境的大升级,一系列城市建设亮点正在浮出水面。
黄埔村小洲村,通过升级改造成为“海珠名片”。近年来海珠区对“广东第一村”黄埔古村实施选择性保护开发和抽疏整治,改造后的黄埔古村成为城中村综合整治模式的典范,古建筑得到修缮保护,市政设施得到升级改造,旅游经济得到开发,集体经济实力和全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小洲村,经过综合整治后,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艺术名家聚集在这里居住或开设工作室,形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村”。村内各种工作室达60多家,已成为艺术家的伊甸园。
目前,海珠区正在加快黄埔古村二期绿化景观升级改造、南城河综合整治等工作,做好黄埔村内商业、旅游配套设施布点,引导特色餐饮和商贸企业进驻,打造岭南文化聚集地、展示地、体验地。
42.2公里的环岛路也将是未来“海珠生态城”的最大亮点之一,它犹如一条珍珠项链,将海珠区的江岸线连成一体,打造珠江后航道黄金岸线。未来,厦门环岛路将成为一条集交通、景观、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标志性道路。通过环岛游线路开发、争取举办环岛芝加哥马拉松赛或自行车等赛事,将成为广州市新名片。
据了解,目前环岛路已建成16公里;在建路段12.2公里,力争2012年完成建设;未建路段为14公里。今年,将在推进环岛路沙渡路至石岗路段建设,沿线计划增设游艇俱乐部、水上巴士码头等港口设施,以及亲水平台、水幕、雕塑等广场节点。
?核心
“广州绿心”承载 新型城市化理念
万亩果园湿地保护建设是“重头戏”
“海珠生态城”建设的核心是万亩果园湿地保护建设。这片河涌纵横、小桥流水、百果飘香的“广州绿心”,在高密度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弥足珍贵。今年3月16日,国务院、国土资源部批准了万亩果园“只征不转”的特殊政策。而海珠区也不负众望,仅用短短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10762亩土地的征地签约工作。
据了解,围绕海珠生态城的建设和万亩果园整体保护,今年海珠区要完成万亩果园湿地一期800亩示范区、14公里绿道和石榴岗河涌升级改造工程,把万亩果园建设成为“突出传承广府文化,强化岭南水乡特色,凸显果林湿地生态环境”的生态城核心区、样板区,使一年四季都能船走湿地、通江达海、看鱼观鸟、摘果 赏花。
为什么万亩果园的保护建设对于海珠生态城、对于广州市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海珠区委书记姚奕生有一番生动的比喻:“新型城市化,我理解就是让市民既享受城市现代生活的便利,又能享受乡村那种亲近自然的生活。让市民早上睡觉能被鸟叫醒,晚上还能数星星。”他指出,新型城市化,就是要让老百姓“鱼和熊掌兼得”。
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广州市委提出的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部署,要求海珠区今后要把生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保护生态上。今年,海珠生态城建设的“重头戏”,是做好万亩果园一期工程。海珠区决心要把万亩果园打造成为“全国最美丽的湿地公园之一”,让万亩果园一年四季有更多时间佳果飘香,能看到更多鲜花,让越来越多市民早上被鸟叫醒,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出门就能看到小桥流水。
“四大馆”规划选址方案
一、文化设施“四大馆”(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文化馆(岭南文化大观园))建设的重大意义
广州市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需要建设世界一流的文化精品集聚区。文化设施“四大馆”(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文化馆(岭南文化大观园))建设,是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迫切需要。是落实胡春华同志对广州提出建设新岭南文化中心要求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文化设施“四大馆”的建设,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对提升广州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对我市打造世界一流的文化精品集聚区、弘扬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努力将广州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具有重要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强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具有重要作用。
二、工作过程
2012年8月,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文化设施“四大馆”选址工作,提出 在南中轴线上要重点规划建设好文化设施‘四大馆’(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技馆和广州文化馆);市规划局先后共完成五轮方案,形成四个选址方案供选择。
2013年2月22日、 3月29日先后两次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讨论和审议。何镜堂黎显衡、黄章、邓炳权周剑云、刘晓明、赵健、孙一民、冼剑雄等专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同时,市规划局先后共五次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经过多轮成果的讨论和研究,2013年4月19日,市政府会议充分听取了麦英豪、程存浩、陈永铿、罗一平方土、陈伟安、郭俊、朱才毅、方家忠、惠德毅等专家的建议,会议议定:同意广州美术馆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科学馆选址城市新中轴线广州塔南段地块,广州美术馆位于广州科学馆北侧。广州文化馆选址于海珠湖东北部,与岭南文化大观园结合布置。
2013年5月7日,市“四套班子”在市委召开会议听取“四馆一园”选址、规划情况汇报,原则同意市规划局汇报的选址方案,方案深化后立即启动下一步工作。
本次规划选址工作充分体现“政府主导、专家意见、人大政协参与、安置先行、实施可控、规划合理”的特点,将建设为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高地以及中外游客、广大市民的游览胜地。
三、方案介绍
广州美术馆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科学馆选址城市新中轴线广州塔以南地块:广州美术馆和广州科学馆位于中轴线东侧,广州博物馆新馆位于中轴线西侧;广州文化馆选址于海珠湖东北部。(简称“3+1”选址)
(一)目前国际知名城市的文化设施主要分为两种布局方式,一是散落式布局,如伦敦、雅典罗马等;二是以城市轴线为主线集聚的布局,如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堪培拉、北京等。“3+1”的选址方案,能使广州市的文化设施,在原本已有的分散式布局中,又增加了集中式的大型文化综合体,形成大分散、大集聚的城市文化设施分布。兼顾了均衡服务和集中游览两种方式的文化普及需求。
(二)国际国内上虽然已建成有众多优秀的文化集聚的布局案例,但像广州塔周边,将众多文化设施选址于天然江河周边,打造景观区位如此得天独厚的文化集聚区,当属世界罕有。
(三)广州美术馆广州博物馆广州科学馆建成后,结合现在广州塔南广场将形成“岭南广场”(暂定名),周边有广州塔、广州美术馆、广州博物馆、广州科学馆、领事馆区、广州广播电视台、广州日报、赤岗塔等,与珠江对岸的花城广场四大文化建筑,以及海心沙、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等,形成文化设施集聚。众文化设施围绕在广州塔的聚集圈内,形成“众星捧月”的文化聚集布局,打造世界规模最大的文化综合体和一流的文化精品集聚区。从广州塔上北眺南望皆形成景观焦点,在近期实现新城市中轴线南延,以此实现世界上最长的城市中轴线的打造。
(四)“3+1”中的“3”,即广州塔以南地块的选址,交通条件极为优越。周边城市道路均为30米以上的城市干道,选址范围内现有轨道交通3号线(赤岗塔站)、8号线(客村站),未来还规划了轨道交通12号线、19号线的交汇站赤岗北站。发达的轨道交通对于市民及游客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五) “3+1”中的“1”,广州文化馆(岭南文化大观园)单独选址于海珠湖周边,结合海珠湖打造风景优美的岭南大观园。该选址位于中轴线南端的重要节点,为中轴线南延建设提供了契机。
下一步市规划局将会同有关单位开展设计方案国际竞赛,力争将文化设施“四大馆”项目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文化精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生态城简介
为新型城市化打造“样板”
“四大馆”规划选址方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