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叟曝言》是
清代乾隆夏敬渠创作的一部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全书共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该小说以
明朝事为背景,讲述了苏州府
吴江区秀才文素臣的成长经历。文素臣年少时不得志,历经磨难,最终建功立业,成为宰相。他崇尚儒学,不信异端,铲除
异教,消灭
日本、蒙古、
印度等国的宗教,使其尽信
儒家。然而,《野叟曝言》在宣扬道学的同时,将
儒家思想与情欲结合,大量描写荒诞的淫乱行为。全书共写了五百二十多个人物,
性偏离程度甚至与《
金瓶梅》相比,毫不逊色。作品中有大量知识炫耀和学问展示,导致读来令人生厌。《野叟曝言》的结尾描绘了文素臣之母百岁寿诞,70国使者前来献寿,被尊称为“镇国卫圣、仁孝慈壽、宣成文母水太君”。作者
夏敬渠出身弟子员,江阴人,江湖知名的游侠。虽然抱负不凡,但仕途无望,只得“野老无事,晒日清谈”,写成这部小说。1940年,由《野叟曝言》改编的电影《
文素臣》上映。台湾知名布袋戏剧码《史艳文》也是改编于此书。此书又名《
雪月梅》《兴替宝鉴》《大侠艳史》《剑骨琴心》《文素臣》,初以钞本流传,成书于清
乾隆。据光绪八年刻本的西氓山樵序,说是出自“江阴夏先生”之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引《江阴艺文志》凡例,认为是
夏敬渠所作。
赵景深《\u003c野史曝言\u003e作者夏二铭年谱考证说:“夏敬渠字修,号二铭,江苏江阴人。诸生。家贫。英敏绩学,通经史,旁及
诸子百家、礼乐兵刑、天文算数之学,靡不淹贯。生平足迹几遍海内。所交尽贤豪,著有《纲目举正》《浣玉轩诗文集》《唐诗臆解》《医学发蒙》《野叟曝言》等。又考证他生于
康熙四十四年(1705),卒于
乾隆五十二年(1787),享年八十三岁。《野叟曝言》约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即夏敬渠七十五岁前后完成。
内容简介
《野叟曝言》以明代
成化、弘治两朝为背景,叙写文白(字素臣)一生的英雄业绩。
文素臣文武双全,胸怀壮志,见宦官擅权,政治黑暗,于是游历天下,一路除暴安良,相继救得美貌才女璇姑、素娥和
湘灵,后皆纳为侧室。入都后,为皇帝及王子治病,钦赐翰林。奉诏平定广西苗乱,大功告成,又闻京城中景王谋乱,立即匹马入都救护太子,赴山东莱府为皇帝保驾,除尽奸党。后又平倭寇,素臣二妻四妾,子孙繁衍,结尾素臣四世同做一梦,梦见素臣与
韩愈相等,列于圣贤行列。据说主角文白二字,合起来就是一个夏字,作者以文白自况,把
文素臣写成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不但事业上飞黄腾达,而且家庭幸福,儿孙满堂。作者思想迂腐,脱离现实,人物苍白无力,又炫耀才学,使作品漫长无味,失去艺术魅力。《野叟曝言》是一部宣教型作品。小说主人公文素臣是美德懿行的化身,作为道德的楷模出现。他孝敬母亲,厚待晚辈,对朋友重义气,对弱者加以救援,诸多美德自始至终完美地在他身上体现出来。文素臣还自觉地承担起代天宣化的使命,劝绿林好汉弃恶向善,劝风尘女子懂得廉耻。
清代乾隆,是长篇通俗小说成批出现的鼎盛时期。其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就是这部
夏敬渠的《野叟曝言》。夏敬渠因抱负不凡,却未得施展,“故成此一百五十馀回洋洋洒洒文字,题名曰《野叟曝言》,亦自谓野老无事,曝日清谈耳”。说是“曝日清谈”,实则发愤之作,可以说,作者把自己一生的才学和梦想,都纺织进小说之中了。夏敬渠着力塑造了
文素臣这一无所不能的英雄。“文白”二字合写则近似“夏”字,显然是以之自况。但这只能算作是一个不得志的而迂阔文人的黄粱美梦。鲁迅先生又说:“以小说为庋学问文章之具,与寓惩劝同意而异用者,在清盖莫先于《野叟曝言》。”小说极为真实地记录了封建时代文人的心态、期盼、理想和追求,为我们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一个独特窗口。现代文学家
鲁迅在《
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野叟曝言》:“与明人之神魔及佳人才子小说,面目似异,根实同。惟以异端易魔,以圣人易才子而已。意既夸诞,文复无味,殊不足以称艺文,但欲知当时理学家之心理,则于中颇可考见。”
作品评价
现代文学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与明人之神魔及佳人才子小说,面目似异,根柢实同。惟以异端易魔,以圣人易才子而已。意既夸诞,文复无味,殊不足以称艺文,但欲知当时理学家之心理,则于中颇可考见。”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作者把自己的才学和生平的梦想都凝聚在
文素臣身上,并通过文素臣的所作所为,来表达作者所期望的理想变为现实。
书中文素臣是作者梦想和
幻觉的产物,正像“凡例”所说,作者“抱负不凡,未得休明,至老经就莫展”因而命笔,比之“野老无事,曝日清谈”。全书极力铺张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封妻荫子的
儒家理想。
艺术特色
一方面,《野叟曝言》为单一英雄作传,利用贯穿始终的线性叙事来实现作品的自足圆融,小说的这种创作形式实则影响并改变了绵延其间的游历结构的面貌与形态;另一方面,作品中的游历结构又自然而然、严谨精细的达成了诸多顺次分布于小说前后各处的情节的时空转换与逻辑关联,从而保障了小说的严整有序、文气贯通。有研究者曾经对《野叟曝言》各个章回所描绘的
文素臣人生轨迹予以依次梳理,发现小说实际可以根据其活动过程而划分为“物色风尘(第1-9回)→寻访璇姑(第10回)→上京应举(第10-13回)→寻访璇姑(第13回)→探访未公(第14-54回)→未出行(第55-65回)→物色英雄、查探山川(第65-100回)→奉旨剿苗(第101-115回)→未出行(第116-154回)”这样九个部分。很容易从这种关于小说情节内容的划分列举看出,《野叟曝言》中的游历叙事既在结构上具备简明的样貌,又在章节上占有较大的比重(仅围绕
文素臣的游历活动而展开的章节大约就占据了全书章节的三分之二);小说里作为重点而加以表述的游历者虽然仅有文素臣一人,然而对于这位“独行侠”出行磨砺、扶正祛邪的旅程记述却占据了故事的绝大部分篇幅。文素臣在整部小说中很少高卧家中享受家庭之乐,而是本着建立功勋、崇正卫道的愿望与初衷而不断出游,在广阔的社会空间之中依靠侠行义举以逐步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之相比,《野叟曝言》中所描写的铁丐、卫飞霞等绿林豪杰,其才谋胆略皆远不能望素臣之项背,仅仅是素臣在行走山野间所收罗的“依附品”。他们见“文爷”而肃然起敬、虔诚膜拜,受其命方行走江湖,实际只属于听凭素臣摆布的“棋子”而已,其“游侠”形象缺乏水浒好汉那样的独立性。《野叟曝言》虽然也对铁丐们游走江湖的勇猛仗义举动予以一定涉及,但这些情节皆派生于
文素臣的故事之中,并没有像《
水浒传》中的各个叙事单元那样相对疏离,也未改变小说在主体上利用游历叙事而集中描写、凸显文素臣这一个体英雄形象的文学事实。
这部小说活生生地画出了封建道学家的灵魂,素臣的形象不能再高再大再全了,作者把他的才学写尽,武功写尽荣华写尽,高贵写尽,是个不真实的形象。这部小说在描写市井生活场面时,才显露出一些生气活气来,第十四回对财主有谋的刻画,不但正面写他在土地交易中的贪,而且还从侧面,细致地描写他的书房,用环境来
烘托他的吝啬,这都是写得比较有力的。这部作品有个不同于别种小说的风格,这就是炫耀才学其中叙事说理,谈经论史,教孝劝忠,运筹决策,艺之兵诗医算,情之喜怒哀乐,讲道学,避邪说,描春态,纵谐谑,无所不有。这些内容却并不统一在形象之中,很多都是外加的游离于情节之外的。这种掉书袋的毛病,弄得有些部分小说不成其为小说。
人物介绍
【文素臣】名白,字素臣,乳名玉佳,化名白又李,吴铁嘴等。生于苏州府
吴江区一个忠孝世家。父早亡,在其母教导下,只崇儒学,不信异端,诗文、历算、医学、兵法等无所不精。因以诗触怒权奸,应试不中,便愤而游历天下,遍访民情,熟悉山川,结识英雄,以期有所作为。他先后结交了东阿十二盗、辽东盘山尹雄和卫飞霞、福建六雄、登莱三叛、海岛铁丐和红须客、卖解解氏兄妹、飞贼金铃等人。并与诸路豪杰以“彦"为暗号互相约定,以待时机。他以昭庆寺斗松庵、杀头陀超凡、火烧宝音寺、河间店教尼姑、台湾山中坐杀山、手刃
夜叉等斩僧除奸豪侠义举,声名大振。由于赵日月等忠臣的多次举荐,得到朝廷重用。于是大展奇才:相继覆李又全淫窟,破屠龙二十六岛、丰诚招安乱民、
上林县坑杀毒蟒、诛景王、杀法王军九门贼党、破苗岭十六峒。历经艰险,几度沉浮,终于扫除权奸僧道,统一天下。封镇国公,皇帝尊之为素父,宠荣已极。
【刘璇姑】文素臣的第一妾。因母梦织女持锦机投怀所生而得名。从小喜欢历算,聪明过人。兄嫂令其嫁与素臣后,从素臣学三角算法,学问日进,可量天测地,推步日月。因避靳仁谋害,借住连兵部房屋。公子连城垂涎其美貌,设计用心,软硬兼施,百般引诱,均为所拒。她还写诗劝诫,使
连城县受感动幡然改悔。后被靳仁用计骗走,几经威逼,始终不从,靳一怒之下,送与
东宫太子。东宫知其为素臣妾后,加意怜护,派人送至
丰城市,使之团圆。她初次与素臣结识时不过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书中着意刻划了她刻苦好学和坚贞不屈的性格。连公子借机调戏,她不为所动;更以淫语淫声、淫书淫画诱惑,仍能贞洁自守。
后世影响
该书厕身于晚清大量出现的粗制滥造的作品中,又属佼佼者,所以也获得不少小说作者、读者的青睐。如光绪年间的《续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十九回,写寺僧抓平民冒充
活佛,准备将其火焚,诡言活佛升天,以骗取信徒钱财,即取自《野叟曝言》第四十九回,只将
人名更换了。又,该书第二十七回《何小姐授徒习武,褚大娘忆旧谈心》,写
何玉凤考较各女将武艺,也抄自《野叟曝言》第五十八回水夫人令各女子演艺较力一节。该小说后被改编成
京剧连台本《文素臣》,由
周信芳在上海献演。后又被台湾艺人改编成布袋戏《云州大儒侠》在电台播出。
版本信息
版本差异
作者完成书稿后,并未立即付印。书稿一直藏于家中。过了百年之后,1881年(光绪辛巳年)首次出现了刻本,这是个活字本,为“昆陵汇珍楼”所刊。昆陵为古地名,即今常州。第一个印本共一百五十二回,称光绪
辛巳本。石印本。次年,即1882年(光绪
壬午年)又出现了第二个印本,共一百五十四回,称光绪壬午本。这两个本子的主要差别有三处:一、辛巳本有一篇《序》,作者是“知不足斋主人”“写于兰陵”,兰陵也为古地名,也是指常州,是作者同乡。大约是出于夏氏后人所托,撰为序言,介绍了此书的内容和作者的一些情况。但写得都简略。另外就是阅读该书后的一些感想,也很简略,因而价值不大。壬午本前也有一篇《序》。撰者是
夏敬渠的知交的后裔,此书稿副本的保存者。他在《序》介绍了作者夏敬渠的一些简历,较前书为详。还介绍了他的五世祖和夏先生的交往情况,从中可知夏敬渠写此书的简单情况。另外还介绍了他保存此书稿副本以及刊印前后的情况,对了解《野叟曝言》的版本刊行的研究极有价值。二、
辛巳本出于作者后裔的家藏,但经过“兵剥蚀”而缺其两回,为第三、第四两回。而
壬午本此两回不缺。三、辛巳本书前有《凡例》共六条。而壬午本书前也有《凡例》,也是六条,而后两条,两书却不一致。壬午本后出,将刻印之误,改为对史实的说明。
现存版本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四年(1878)抄本,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清光绪七年(1881)毗陵汇珍楼木活字本,二十卷一百五十二回,首有
鲍廷博主人序,藏
南京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光绪八年(1882)上海申报馆排印本,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首有西岷山樵序,藏
天津图书馆、
乾元室主人;清光绪八年(1882)
上海市字林沪报排印本,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首有龙溪赏奇室主人序,有伪作,乾元室主人藏;清光绪八年(1882)序石印本,藏南京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毗陵汇珍楼木活字本,1993年
长春出版社排印民国铅印本,1993年人民中国出版社“明清佳作丛刊”排印上海申报馆排印本,1994年
吉林文史出版社排印毗陵汇珍楼木活字本及上海申报馆排印本合校本。
作者简介
夏敬渠(1705--1787),字
杨国威,号二铭,
清代康、雍、乾时期人。他博通经史,旁及
诸子百家、礼乐兵刑、天文算数之学,是个饱学之士。平生著述甚丰,《野叟曝言》是他的晚年之作。他又是个失意的知识分子,一生屡困科场,直至白头还是个
秀才,于是便把自己的理想和梦幻一股脑儿地写进了这部作品。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作者的“圆梦”之作,作品的主人公
文素臣则是作者着力塑造的“高大全”式的理想人物。作品以明代
成化、弘治两朝为背景,描述了文素臣一生斩妖除邪、天下无敌的英雄业绩,和他与众多妻妾离全悲欢的传奇故事。作者笔下的文素臣文武双全,品学兼优,可与古代的
漆雕开、
宋玉、
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先贤相媲美,是个“极度有血性的真儒,不识炎凉的名士”。他一生锄暴安良,济困扶危,为国建功立业,立下了盖世奇勋。他最后身居宰辅,位极人臣,天子称他为“素父”。他有二妻四妾和众多子孙,满门富贵。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