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
战国时期吴起为魏国训练的精锐步兵
魏武卒是魏国大将吴起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是当时军队最为精锐和彪悍的代表。
魏武卒创建在魏国国君魏文侯变法图强时期,任用瞿革除弊政,通过李悝发展经济,重用吴起改革军事。魏武卒创建三十多年,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公元前293年,秦魏韩发生伊阙之战,魏武卒损失尽。编制魏五人一伍,鼎盛时期步兵人数达五万人之多,士兵必须头戴盔甲,身着保护上身、部、胫部的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背着强弩和五十支弩矢,携带三天军粮,在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有资格成为武卒。
魏武卒“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余者均解”(不分胜负),曾攻下函谷关,夺取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魏武卒在姬骄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出名。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知名战役。公元前341年,齐魏发生马陵之战,魏军于大名县马陵之战古战场被伏,庞涓战死,魏武卒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损失。公元前293年,秦魏韩发生伊阙之战秦国名将白起大破魏韩二国,斩首二十四万,魏武卒损失殆尽。
魏武卒在魏国的对外征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 “以治为胜”的治军典范。
历史变革
诞生背景
魏军先是在郑地(今华州区西南)大败秦军,之后攻克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驱其民而占其地。之后,魏军攻克临晋(今大荔县东)、元里(今澄城县南)并筑城。公元前409年,魏军再次伐秦,一直打到郑县(今陕西华州东),攻克河西之地的阴(今陕西大荔南)、合阳县(今陕西合阳东南)两城邑,并筑城屯兵驻守。至此,魏国全部占据原属秦国的河西之地,并在此设立西河郡,以吴起为西河郡守,秦国被迫退守清洛一带。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有亡国的危险。强烈的忧患意识促使魏国国君魏文侯成为最早变法图强的君主。他任用瞿璜革除弊政,通过李悝发展经济,重用吴起改革军事。吴起守卫西河27年,除推行李悝的政治经济学改革外,就是改革军制,即创建“魏武卒”。《汉书·刑法志》说“魏国有武卒”。这是吴起用征兵的办法建立起来的一支常备军。“武卒”要求很严格,要有健壮的身体,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军事素质。这是一支精锐部队,战斗力很强。
发展
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姬骄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不足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却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魏武卒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满员大概五万人左右。魏武卒是当世的步战士兵最为精锐和彪悍的。
消亡
魏文侯死后,魏国人才不断流失。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魏惠王重用德不配位的庞涓,使魏武卒在桂陵之战和马陵遭到齐国的迎头痛击,精锐损失大半,魏国因此转入颓势,盛况不再。公元前293年秦国与韩魏联军在伊川城关镇(今洛阳市龙门镇)爆发战争,白起避实击虚,斩首敌军二十余万,魏武卒损失殆尽。
魏国由于战略错误,同时魏武卒成本太高,国力、物力损失巨大,元气大伤,尤其是精锐的魏武卒的损失,是短期难以恢复的。魏武卒选拔要求高,训练、装备的成本非常昂贵,维护成本也很高,强盛时期的魏国还是可以负担的。所以,当桂陵之战、马陵等战役损耗了大部分魏武卒精锐后,这支天下无敌的雄狮几乎不复存在了,首先是魏国元气大伤,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再装备一支同样的魏武卒,其次大批精锐老兵的损失,使魏武卒的软实力损伤严重,队伍失去了中坚力量,重新训练、培养的周期很长,也很艰难,所以说,如果要魏国重新打造一支魏武卒,基本不可能,周边国家不会答应,会不断压制魏国,不给之机会,而即使有机会,没有个10年功夫,也做不到的。
军队待遇
魏武卒是把福利待遇、激励机制、军人荣誉捆绑在一起。当了魏武卒,政府会赐予土地宅子,免除自家的徭役税赋,这是福利;杀敌越多,就会得到越多的赏赐,这是激励机制;立了大功,还能和国君见面,这是荣誉。福利待遇、激励机制、军人荣誉是魏武卒体系的核心理念。
具体内容
主要将领
吴起,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人。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吴起所提倡的将军与兵卒一视同仁;法律公布于众且被知晓;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等公平、法治、廉政的思想流传于今。时至今日,我们所坚持的一些立法修法、治贪腐的主流思想中也可见吴起变法思想。
编制
魏武卒的编制如下所述:五卒为一伍,设立伍长一人;二伍为一什,设立什长一人;五什为一屯,设立屯长一人;二屯为一百,设立百将一人;五百人队伍里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队伍里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为基本作战单位,类似一个团。打战时可灵活编制,设将军一人指挥。这种编制,充分体现了魏武卒指挥系统的灵活性,能达到如脑使臂,如臂使手,如手使指。不管个军队士兵是否相识,在各级将官存在的情况下,军队可以迅速组合起来。
选拔标准
魏武卒是精锐步兵,采用募兵制,精挑细选每一个士兵。魏武卒却是由普通自耕农家庭甚至是解放奴隶的子弟所组成。
吴起选拔武卒的标准为:“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魏武卒是拥有重防护盔甲的重装步兵,在平时训练中,吴起也要求士兵穿戴好全副甲胄,以适应着甲状态下的战术动作;并且要求士兵可以正常地使用拉力高达12石的重弩,这一条显然对士兵的射击能力与体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带50支弩箭,这是考虑携带能力,满足既定时间内中高强度战斗需要的弩箭数量;士兵在训练中必须携带作为主战兵器的戈,还要腰上挎剑,携带三日口粮
训练方式
吴起组建魏武卒后,聘请了专职教练,对基本军事素质较高的士兵进行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包括单兵技艺训练、阵法训练、编队训练以及联络记号训练等。专职教练相当于现在企业培训部门的培训师。训练中,特别注重发挥军事骨干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因此,魏武卒全军素养迅速提高。此外,和一般军队不同的是,魏武卒在组建之初,就是从实战中训练出来的军队。魏武卒作战时使用魏舒方阵。魏舒方阵由五个互相掩护的大方阵组成,《左传》称之为“五阵”,实际上只是四个方阵,按前、后、左、右列队,中间为空,前边的方阵是为诱敌而设。“五阵”可以在狭窄地形上直接由行军队形展开为作战队形,缩短布阵时间,这是其优势。魏舒方阵的出现是春秋军事史上的大事,是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划时代的标志。
军队纪律
除军队日常训练外,吴起重视军纪,强调令行禁止、严明赏罚。对违反军令者予以严惩,对于有功者,吴起则给予重赏。在庆功宴会上,他使立上功者坐前排,用金银等贵重餐具盛装丰盛美味;立次功者坐中排,餐具饮食标准适当降低;无功者坐后排,只有普通饮食。此外,吴起还专门赏赐有功者亲属并抚恤阵亡者家属,以此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另外,吴起关爱士卒,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据《史记》记载,吴起在行军时“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孙子兵法》指出:“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吴起这一系列做法,激励了士兵在战场上以死效命,使魏武卒成为“投之所往,天下莫当”的虎狼之师。
主要战绩
《吴子·图国》记载,魏武卒“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七十二场战争中有六十四场全胜,剩下的打成平局,魏国四面开疆拓土达千里之多,这非平常军队所能为。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的临晋(即王城,今大荔县东南)、元里(今澄城县东南)并筑城。次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攻克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阳(今合阳县东南)并筑城。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并筑重泉城(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南)加以防守。在与秦军作战期间,吴起从不自视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树叶遮盖身体来躲避霜露的侵袭。这样加上前412年被公子击占领的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经翟璜推荐,由吴起担任首任郡守。
姬骄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公元前354-前350年,庞涓率魏武卒攻破赵都邯郸县,虽为齐败于桂陵之战,但却于次年败齐于襄陵,败秦于定阳。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爆发,魏武卒遭齐军伏击,主将庞涓战死,魏国衰落,魏武卒元气大伤,威风不再。
公元前293年白起于伊阙大败魏韩联军,斩首24万,魏武卒损失殆尽,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影响
魏武卒都是强悍的精兵,战斗力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成为当时世界上步兵最为精锐和彪悍的军队。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魏武卒在姬骄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出名。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知名战役。
衰弱原因
任何精锐部队都不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魏武卒建造成本高,士兵装备好,对国家的国力有较大要求,随着战国中期之后魏国战略上的失败,树敌众多,政治黑暗,体制落后,国力衰落,魏武卒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被秦国锐士的光芒所掩盖。战国中期,魏国失去河西六城和大片土地,土地兼并严重,魏国无法保证“武卒”的土地配额。由于长期征战,“武卒”无法保障生产,土地收入大量缩减,但是负担并没有任何的减少。这两方面的原因,让“武卒”丧失了经济支付能力,无法为自己提供精良的武器装备。在经济地位下降的同时,“武卒”的社会地位也开始下降。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取代了以往的土地制度,以往的“隶农”、奴隶得到解放成为自耕农,“武卒”却在此时沦为了“军事农奴”。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同时下降,严重的影响了武卒的战斗力。
更重要的是,形成战斗力的魏武卒真正的灵魂是那些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他们丰富的战斗经验和作战技巧是十分宝贵的财富,这只能是通过真实的战役积累下来,而无法进行硬性弥补。另外,重新训练、培养的周期很长,也很艰难,所以说,如果要魏国重新打造一支魏武卒,基本不可能,精锐的魏武卒的损失,是短期难以恢复的。战争需要实力,并非武力可决定完全,因此恢复实力已经是不可能。
相关评价
魏武卒在魏国的对外征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 “以治为胜”的治军典范。魏武卒土四面,拓地千里,吴起率领的这支劲旅,与各诸侯国大战七十六次,获得全胜的有六十四次,其余的都是平局。魏国四面开疆拓土达千里之多,全都是吴起和魏武卒的功劳。
参考资料
历史上一代军神吴起真的从无败绩吗.科技生活快汛-今日头条.2022-12-31
吴起练兵与抗大办学.今日头条.2024-01-24
吴起提倡将军与兵卒一视同仁.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今日头条.2022-12-31
..2024-02-15
晋国这场战役,是世界最早的车战转步兵战役.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澎湃新闻.2022-12-31
桂陵之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2-12-31
目录
概述
历史变革
诞生背景
发展
消亡
军队待遇
具体内容
主要将领
编制
选拔标准
训练方式
军队纪律
主要战绩
历史影响
衰弱原因
相关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