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
方言》谓楚人称“知”曰“党”,称“慧”曰“?”,称“跳”曰“”,称“取”曰“”。余生长
楚国,未闻此言,今语异古,此亦一证。故《
全本史记》五帝三王纪,改古语从今字者甚多,“畴”改为“谁”,“俾”为“使”,“格奸”为“至奸”,“厥田”、“厥赋”为“其田”、“其赋”,不可胜记。
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
西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
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扯古文,奄为己有者。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空同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街,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取
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
司马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子长复出,不能成史。则子长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子长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此文选自《
白苏斋类集》。文章针对明代前后七子“文必
秦汉”的复古主张及其摹拟古文字句、晦涩难解的文体,提出了“公安派”的文学观点。文章通过论述古文的发展史,说明:古文贵在以辞达意,学习古文就要学习“贵达”的实质;语言有古今变化,今人盲目摹拟古文的字句,可以说是“以不达学达”。全文引证丰富,论述有力,令人信服。
袁宗道(1560—1600),字
苏天爵,号石浦。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四年(1586)会试第一,授
编修,官终右庶子。
他钦慕
白居易、
苏轼,书斋取名为“白苏斋”。明代
万历年间,
王世贞、
李攀龙为代表的复古文风很盛,他极力反对这种文风,与其弟宏道、中道并称“
袁宏道”,成为“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著有《
白苏斋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