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蝾螈
蝾螈科蝾螈属动物
呈贡区蝾螈(学名蝾螈属 chenggongensis)是蝾螈科蝾螈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等地,特别是呈贡地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呈贡水塘。呈贡蝾螈的体长在78毫米至106毫米之间,头部略扁平,两侧无脊棱,唇褶显著,皮肤光滑,背脊部无脊棱。四肢适中,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不相遇或仅相遇;指4,趾5,均具缘膜。尾短于头体长,鳍褶明显。体背面为淡黄绿色,并渲染暗色云雾斑或呈豹状斑;背中线为土黄色从枕部达尾端,腹面有橘线或橘黄色与黑色相间的不规则花斑;尾肌部位散有黑斑点,尾腹鳍橘红色。
呈贡蝾螈生活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水塘内或稻田内及其附近,10月下旬开始离开水域,蛰伏在土质松软湿度较大的田边坡地中,深度不超过10厘米,田埂缝隙中亦有发现。在水稻田中有蛰伏冬眠的个体。4月初开始产卵,产卵期长,卵单粒分次产出。雌螈平均年产卵200多粒,卵粒粘附在水草茎叶上,卵胶囊椭圆形。卵径1.7毫米~2.0毫米,动物极黄褐色,植物极黄白色。
物种特征
四肢适中,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不相遇或仅相遇;指4,趾5,均具缘膜。尾短于头体长,鳍褶明显。体背面为淡黄绿色,并渲染暗色云雾斑或呈豹状斑;背中线为土黄色从枕部达尾端,腹面有橘线或橘黄色与黑色相间的不规则花斑;尾肌部位散有黑斑点,尾腹鳍橘红色。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水塘内或稻田内及其附近。4月初开始产卵,产卵期长,卵单粒分次产出。雌螈平均年产卵200多粒,卵粒粘附在水草茎叶上,卵胶囊椭圆形。卵径1.7毫米~2.0毫米,动物极黄褐色,植物极黄白色。成螈冬眠在土质疏松、湿度较大的田边坡地或田埂缝穴内。分布于支南(呈贡区)。
生育繁殖
蝾螈雄雌间的配种行为亦相当特殊的,雄性个体会将其精液包在一个如胶囊般的精荚中,当排出体外时便会在短短的时间内由雌体吸入体中,以完成交配行为;出生的卵粒一如青蛙卵,在外围有如胶状物质缠裹保护,以使幼体能安然的度过发育前期。而陆栖型与水栖型的交替则发生于部份的种类,因为栖息环境的改变而造成其外型与色彩上的改变,例如六角恐龙的陆栖型与水栖型便是最常见到的例子。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蝾螈,产卵期在3-4月间,以5月份产卵最多。室内饲养的东方蝾螈,由于室温往往高于自然界温度,产卵期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在2-3月间,平均气温的在10℃以上时,大腹便便的雌蝾螈便开始产卵,4月为盛期,以后逐渐减少。雌蝾螈产卵很有意思,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受精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受精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分裂,卵变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成蝾螈
饲养方法
捕回蝾螈后,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砾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蝾螈产卵用。
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殖留的氯气会导致蝾螈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蝾螈正常生活。冬季每2-3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蝾螈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蝾螈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物种特征
生活习性
生育繁殖
饲养方法
保护措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