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下钟山》是一部1982年上映的战争题材电影,由解放军
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袁先、韦林玉、里坡担任导演,
张克瑶、
王铁成等主演。影片讲述了1948年冬,
蒋介石发布《元旦文告》,企图玩弄“和谈”阴谋,卷土重来。为了揭露蒋介石的阴谋,中共中央与其展开尖锐斗争。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天险,彻底覆灭了蒋家王朝。影片曾获得
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化妆、最佳烟火奖。
1948年冬,南京上空,阴霾密布。蒋介石偕
宋美龄等毕中山陵后,他被时局的变化和战场上的失败搅扰着,心情十分沮丧。除夕之夜,蒋介石邀请军政要员在官邸举行宴会,居心测地抛出了《元旦文告》,妄图玩弄新的“和谈”阴谋,以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卷土重来。席间派系矛盾激化,各方争吵不休,使
蒋介石大为恼火。
此时,震惊中外的辽沈、平津、准海三大战役以解放军的胜利结束,为中共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毛主席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中共关于争取国内和平的八项条件。毛主席的声明震撼了反动派的营垒,蒋桂矛盾更加尖锐。美帝国主义为保住其在华利益,也意欲中途换马。蒋介石四面楚歌,只得宣布“下野”。在下台前,他安插布置亲信,部署
长江防御,企图凭借长江天险,保住蒋家王朝的半壁河山。
蒋下台后,美驻华大使
司徒雷登竭力散布“
南北朝”的论调,怂代总统
李宗仁与中共进行以“隔江而治”为基本条件的和谈,企图以长江为界,形成南北分治局面。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制定了“谈成谈不成,都要过江的战略方针。”
解放大军逼近长江,人民群众积极支前。
蒋介石仍在幕后加紧部署长江防务。美帝国主义乘机进行战争讹诈,京沪一带盛传:解放军一渡江,就在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在“统一、分裂”两种命运决战的历史关头,毛主席庄严声明:“只要共产党人死不绝,中华民族就要统一。”
在中国共产党真诚的倡议下,1949年4月1日,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开始与张治中为首的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
北平市举行谈判。谈判期间,中共方面顾全大局,接受了
中国国民党方面的许多意见,但因蒋介石的阻挠,以及国民党政府始终坚持“隔江而治”的和谈方案,致使谈判无限期地拖延。
1949年4月20日,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和平协定上签字,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立即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从20日午夜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强渡
长江,彻底摧毁了敌人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解放大军登上南岸,乘胜追击,势不可挡。国共和谈破裂后,在
北平市的
中国国民党代表团宣布解散,周副主席真诚地劝说张治中先生和各位代表留下来一同共事。在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关怀下,张治中一家在北平团聚了。在风景秀丽的香山,毛主席、周副主席亲切会见张治中夫妇,再一次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一切爱国的国民党人一道建设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愿望。
导演袁先曾亲身参加过
解放战争,亲眼看到那场战争中英雄们的战斗业绩,所以他很早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拍一部反映解放战争的电影,在银幕上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老一辈革命家。
该片剧组对国共双方高级领导人物的传略、形象、着装、军阶、性格等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查资料、请相关人士介绍,力争使道具、造型、服装等经得起推敲。例如片中
元旦宴会一场戏中,其他官员都用酒杯,而
蒋介石用茶杯,杯中装的是
白开水,这是因为蒋介石不喝酒。
为了尽量真实地塑造历史人物,该片剧组的造型师在演员选定前就着手进行准备工作,阅读研究了有关历史人物的照片、影片与文字资料,给每个历史人物汇集了一套照片,反复访问历史人物的亲属故旧,调查人物的生活点。例如
白崇禧的历史照片都是衣帽齐整,看不出他免冠后是什么模样。造型师不断打听,终于从原
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处得知白从不蓄发。造型师对历史人物的熟悉程度甚至到了在试演员时可以认定哪个演员适合哪个历史人物的地步。例如,
路希原是试镜任弼时的,胡浩本是演
何应钦的,但根据造型师的意见,他们一个改演了
汤恩伯;一个改演
陈立夫。
为了扮演好张治中,
智一桐反复阅读了张的回忆录,并翻阅相关资料,拜访张的亲人、副官,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他发现自己性格活跃,而张治中不苟言笑,为了缩小自己与人物的性格差异,他在平时生活中注意克制自己,不去参与朋友之间的“神聊”,最多只在一旁静观,使自己逐渐习惯于沉浸在角色的基调中,遇事用角色的心理逻辑去思考。阅读报纸时,他也留意政治首脑们的文章和讲话,观察他们处理问题、阐述观点的方式,看电视时专门看领导人会见、谈判的场面,注意他们对待不同对象的言谈举止。平时走路时,他有意识地按军人标准纠正自己的步态。
该片以编年史的方法,紧紧围绕敌我双方两个司令部的斗争展开矛盾,通过这场关系着亿万人民命运的重大冲突,展现了这一伟大事变的深远意义,揭示了敌、我、友等各种不同人物的命运和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影片塑造了众多人物,个个都给人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尤为成功的是毛泽东的形象。(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
所云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