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秀(?-1600年),字汝珍,号惺台。平阳河前(今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湖前)人。
南宋进士吴通之后。明
万历十年(1582年)己丑科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官拜
大理评事,后被贬南康
知府。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在
湖口县以税事税监巨璫李道诬逮诏狱,槛车入京,士民交章颂冤。妻陈氏闻讯上吊死。后为太监
田义所搭救,移至刑部。九月,贬为庶民,次年病死。
天启年间,平反,追赠为太仆少卿。其子吴凤起官至刑部
主事,孙吴元震为
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午贡生。《
明史》卷二百三十七有传。
工
草书。性聪颖。9岁在舅家夜见隔篱有火光,其舅出句命对:“火照竹篱千
孔子”,吴宝秀应声道:“风飘纸画一
张飞”。体弱多病,而以忠义自许。明万历十七年(1589)中
进士,授
大理评事,迁寺副、寺正。二十六年冬,出任
南康区(在
江西省)
知府。南康为穷州郡,狱讼特别多,他上任不到两月,就疏理了积案,处分了一批猾吏豪强,树立起声望。
那时把守于
鄱阳湖口上钟岩抽分的税务太监李道,纵容厂卒到处搜刮,民众畏避不暇。吴宝秀到任,李道希望吴去见他,先备礼通殷勤,吴宝秀既不去,礼也不收。属吏劝他委曲求全,吴宝秀也不理。是年冬,有漕船回经鄱阳湖,李道要截住勒索,遣卒急追,舟覆,溺死六七人。李道行文到南康府,诬称系漕卒所杀,要求拘捕抵命。吴宝秀又不理,却以彩帛犒赏救活漕卒的船夫。李道大怒,上书弹劾吴宝秀“抗旨匿税”,并株连
星子县(南康府治)知县吴一元,青山巡检程资等。次年二月,诏令逮捕吴宝秀等一干钦犯解京。许多官员交替上疏请交抚院勘察,都不准。吴家大小相抱嚎啕,宝秀正襟危坐大厅,泰然等待钦差上门。
夫人陈氏请随从入京照顾,宝秀说:“钦犯怎能带家属,这不增加我的罪戾?你还是带孩子回乡,替我看守祖坟吧。”陈氏便检点首饰(折合三两多银子)缝入小囊,交与两妾,以便携带子女回乡。自己于当夜悬梁自缢。次早,城中居民闻讯,数千人围尸痛哭。士人
但宗皋正居父丧,闻耗,让出老母寿枋,送陈氏入殓。吴宝秀已被押上囚车,郡民数千沿途号哭相送,到江州渡口,宝秀口占一绝云,“两月
庐山作主人,愧无些德及诸君。攀号劝酒空挥泪,
五老峰前锁暮云。”但宗皋进酒道:“慷慨捐生易,从容就义难。万代瞻仰于明公者,就在此行。”吴宝秀道:“我平生所学何事?即使不能如
周文王演《易》于?里,也该学
范滂不祭
皋陶。”遂一饮而尽。解到
平安京,就被投入
锦衣卫。
星子县民陈英、熊娘及
南昌市书生熊应凤上京喊冤,请求代死。
巡抚夏良心、
都御史温纯、右军
都督徐文璧等纷纷上疏陈情,表章十余道,
赵顼都不理。司礼太监
田义不忍,捧呈御案,神宗大怒,全部推到地下,田义从容拾起,叩头道:“辅臣
赵志皋、
沈一贯跪候朝门,不奉处分,不敢退。”神宗勉强取读,见说“其妻自尽,合郡号呼,几成变乱。事关民生向背,社稷安危”,这才下令把吴宝秀等移交刑部狱。九月,太白星昼现,神宗害怕灾兆,才开释吴宝秀、吴一元等,削职为民,放归田里。冬,李道也被撤换。
身甘囊木;血倾陛,而影落长林。
庐山憩召伯之棠,殿上留朱云之槛。食贫,当年共泣牛衣;佐宦羔坨,此日投雉索。为人臣与为人妇,义萃一门;烈丈夫与女丈夫,名芬千古。朕方褒录遗忠,而尔则奄归玄宅矣。方正无禄,悼惜良深。晋秩增荣,加锡宠。惟尔英爽,逮尔室家,尚赖承之。
吴宝秀,字汝珍,
平阳县人。
万历十七年
进士。授
大理评事。历寺正,出为南康知府。湖口税监李道横甚,宝秀不与通。漕舟南还,乘风扬帆入
湖口县。道欲榷其货,遣卒急追之,舟覆,有死者。道遣吏捕漕卒,宝秀拒不发。道怒,劾宝秀及星子知县吴一元、青山巡检程资阻挠税务,诏俱逮治。给事中杨应文等请下抚按公勘。
大学士沈一贯、
吏部尚书李戴、国子
祭酒方从哲等交章为言,俱不报。宝秀妻陈氏恸哭,请偕行,宝秀不可。既为奉所陷,
襄阳市人赴阙诉冤,不听。及出狱,削籍归,家居十七年。
天启初,始起南京兵部
主事。会
辽阳市陷,时议募兵,栋如自请行。遂帑金赴
浙江省,得六千七百人。甫至而
广宁县复陷,又自请出关视形势。乃进太仆少卿,充军前赞画。栋如志锐而才疏。初在浙,不能无浮费。所募兵畏出关,多逃亡。及两疏论
熊廷弼、
王化贞功罪,给事中
蔡思充、
朱童蒙,
御史陈保泰遂交章劾之。栋如疏辨,因请非时考察京官,用清朋党。朝贵大恨,遂下诏狱,榜掠备至。五年秋,坐赃戍滁阳。乃括余及簪珥付其妾曰:“夫子行,以为路费。”夜自经死。宝秀至京,下诏狱。
大学士赵志皋上言:“顷臣卧病,闻中外人情汹汹,皆为矿税一事。南康守吴宝秀逮系时,其妻至投自尽,阖郡号呼,几成变乱。事关民生向背,宗社安危,臣不敢以将去之身,隐默而不言。”星子民陈英者,方庐墓,约儒士熊应凤等走京师,伏阙讼冤,乞以身代。于是抚按及南北诸臣论救者疏十余上,帝皆不省。一日,司礼
田义汇诸疏进御前,帝怒掷地。义从容拾起,复进之,叩首曰:“阁臣跪候朝门外,不奉处分不敢退。”帝怒稍平,取阅阁臣疏,命移狱刑部。皇太后亦闻陈氏之死,从容为帝言。至九月,与一元等并释为民。归家,逾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