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乡
山东省鄄城县富辖乡
城县富春乡地处鄄城县城南郊,东与郑营乡接壤,南与什集镇相连,西与董口镇为邻,北与古泉街道相邻。辖17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区域面积45.41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43950人。4.2万亩耕地,临(清)商(丘)公路纵贯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境内现存尧王墓等名胜古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全乡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富春村附近有菏泽谷林尧陵、孙膑旅游城沙土庙、东山禅寺景区、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鄄城鲁锦、旋木制品、糖果饯、什集烧羊肉、左营绿豆丸子等特产。
富春乡位于县城南8公里处,乡政府驻地富春集。汉、晋朝北魏定陶国成阳县地,隋、唐、宋为雷泽县地,金为大名府雷泽县地,金贞元二年降雷泽为镇,并入州鄄城县。明洪武八年,冯氏始祖复兴自洪洞县迁至濮州南60里富春山建村,取名富春。明万历八年,被划为濮州九保之一。明清为濮州三十四集镇之一,曰富春集。清光绪年间,黄河决口将村庄冲散,河身以南部分取名南富春。清末为濮州富春里。1957年建立富春乡。
1979年1月,成立富春公社。1983年12月,撤社建富春乡。2020年,撤乡建镇。2020年6月,富春镇下辖17个行政村。
2018年,富春镇有工业企业7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8家。
2020年5月,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省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名单。
历史沿革
汉、晋朝北魏时期为定陶国成阳县地。隋、唐、宋为雷泽县地,金为大名府雷泽县地,金贞元二年(1154年)降雷泽为镇,并入濮州鄄城县。明洪武八年(1375年),冯氏始祖复兴自洪洞县迁至濮州南60里富春山建村,取名富春。明万历八年(1580年),被划为濮州九保之一。1979年1月,成立富春公社。1983年12月改称富春乡。2020年,撤乡建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富春镇地处甄城县中南部,东与郑营乡接壤,南与什集镇相连,西与董口镇为邻,北与古泉街道相邻。区域面积45.41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富春镇辖区总人口38600人,城镇常住人口34000人。
2018年,富春镇户籍人口43950人。
经济
综述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瓜菜、名优水果、畜牧三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大力招商引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人发制品、纺织、化工、仪器、仪表、食品农业科技开发等特色产业逐步壮大,2001年以来,先后有菏泽北方发制品有限公司,奥斯卡发制品有限公司,鑫宇发制品有限公司,天意发制品有限公司等9家较大规模的人发加工企业在富春安家落户,大明制衣、富春纺纱厂也已建成投产,新增固定资产投入6000万元,2002年,全乡实现两税收入超过800万元。为甄城县财政富乡,经济大乡。
2011年,富春镇财政总收入3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20万元,增值税560万元,企业所得税35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932.6元,比上年增长20%,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各项贷款余额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农业
2011年,富春镇有耕地面积4.3万亩,人均1.3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农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蜀黍属为主。生产粮食3.9万吨,人均683.5千克,其中小麦2.3万吨,玉米1.6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蔬菜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1.2万吨,主要品种有青椒、大葱、西红柿、黄瓜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2.3万头,年末存栏1.6万头;羊饲养量1.1万只,年末存栏0.7万只;家禽年饲养量17.1万羽。
工业
2011年,富春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6亿元,工业增加值3.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5%。工业企业54家,职工8530人,以人发加工、化工、纺织、农药制造为主。
商业
2011年末,富春镇有商业网点163个,职工98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城乡集贸市场2个,人发市场1个,年成交额20亿元。出口总额76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主要产品有档发、发帘、发套、曲发等,销往日本南非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产业特色
富春乡素有人发加工购销传统,人发产业独具特色。乡党委、政府立足这一优势,在临商公路两侧开发建设了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建设,以此为载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发展民营经济,使企业由1家发展到48家,行业涉及人发加工、纺织、化工、仪器、特种钢、食品、裘革制品等,其中国外投资5家,投资过1000万元的企业11家,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6家。2006年,全乡工商两税完成1950万元,连续四年超过千万元。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营造亲商、爱商、富商氛围。富春乡把招商引资作为全乡工作的一条线,以大招商促大发展。同时,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加大“三难五乱”治理力度,打击阻碍企业发展的不法行为,引导民营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向园内集中,形成规模优势,产生聚集效应。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打造新的招商平台和企业快速发展的载体,膨胀现有企业的规模。根据大项目建设要求,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采取一厂一策,按照产业配套的要求,重点抓好北方公司、泓亚工艺品公司、奥斯卡公司等,拉长产业链条,形成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积极扩大对外贸易。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着力培植壮大发制品、化工、纺织服装等出口优势产业,扶持壮大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创汇的新突破。把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主体,推动民营经济向宽领域,大规模、高层次发展。不论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都放手让民营经济挑大梁,唱主角;不论来自县内县外,不论独资、合资、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就一视同仁,大力支持,鼓励。突出发制品、畜产品等优势产品产业,力求在特色经济发展上实现大的突破。
人发产业
拥有独具特色的人发产业,人发购销加工历史悠久。建有中国富春人发皮毛专业市场,日上市人发皮毛5万斤,成交额160万元,是全国最大的人发集散地。乡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临商公路两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以此为载体,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全乡从事人发加工购销人员8000多人。全乡人发加工企业达到45家,其中县外投资的13家,国外投资的5家。4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除人发外,还有纺织、化工、仪器、仪表、特种钢、食品、裘革制品等企业。富春乡正努力把尧乡建设成北方发都。2003年4月18~19日,鄄城县县在菏泽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鄄城)国际人发风情节(以后每年举办一次),来自韩国、美国等国内外170多位人发界知名人士及客商光临,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社、大众日报社等10多家媒体进行了全程采访报道,促进了作为全国最大人发原料购销集散地和重要加工出口基地——鄄城人发产业的发展。
文化
富春乡有鄄城鲁锦、旋木制品、糖果饯、什集烧羊肉、左营绿豆丸子等特产。
交通
2011年,富春镇有临商路省道过境。乡村道路通车里程55.2千米,东距德商高速4千米。富春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2015年12月德商高速菏泽至鄄城段(菏泽北段),2015年12月28日竣工通车,交通有较大改善。
社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富春镇有文化站1处,文化广场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处,各类图书室6个,藏书6万册,有秧歌和唢呐等民间艺术。体育广场1处、健身器材25套、篮球场2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8%,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0.4万户,入户率58%。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富春镇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700人,专任教师29人;小学11所,在校生3100人,专任教师14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12人,专任教师12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4%,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富春镇有乡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39个;病床21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5.4张;固定资产总值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6名,其中执业医师25人,执业助理医师37人,注册护士44人,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3万人次,新型农合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富春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户,人数15人,支出2万元,月人均11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26户,人数1416人,支出122万元。医疗救助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30人次,共支出10.1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9.8万元,比上年增长2%。敬老院1家,床位18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5人。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3.8万元,使12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合计127万元,比上年增长7%,基金支出合计127万元,比上年增长7%。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6万人,参保率98%。
安全生产
三举措强化汛期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召开乡、村、组干部和驻乡境内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议,学习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二是成立领导小组,与唐家派出所一起对本乡辖区内涉及爆炸物品的矿山等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了排查整治,同时要求村、组等相关单位在汛期增强安生产、安全度汛责任心,加固防汛提坝,随时作好应急财、物的准备,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三是针对本单位实际,制定抢险救灾、抗灾应急预案,加强汛期值班制度,确保值班人员到岗到位,确保汛期安全。
旅游
尧陵又称尧王墓,乃帝尧所葬之处,《吕氏春秋》云:“尧葬谷林”,其址在距鄄城县县城7公里的富春乡谷林,故名“谷林尧陵”。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系黄帝五世孙,父帝喾,母庆都。司马迁列之为五方上帝之一。尧以钦明文思四德安其民,亲睦九族,更以“禅让”美德名扬天下,颇受人民敬仰和拥戴。尧15岁封唐侯,20岁为天子,建都尧都区(今临汾市西境),在位98年,117岁去世,葬于谷林。 《大清一统志·唐尧陵》载:“陵高四丈五尺,广二十余丈,上有庙”。尧庙始修于东汉永康元年(167年),为济阴太守孟郁所建,有“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为证。碑文900字,《山东通志》、《曹州府志》、《濮州志》和《金石录》均有记载。其后四修尧陵:(1)东汉建宁五年(172年)济阴太守审晃修尧祠尧母灵台,立尧母灵台碑;(2)东汉熹平四年(175年)济阴太守刘合修尧庙立“帝尧碑”;(3)明嘉靖初都御史陈凤梧委知州张寰重修建尧庙;(4)清乾隆元年(1736年)山东巡抚岳睿重修尧陵,其因为“自金末河决,尧祀移于东平县州芦泉山之阳,然尧陵自在谷林,不在东平”(《大清一统志》)、“东平一陵,实属沿误,随委员查视,尧陵在濮州城东南六十里古雷泽之西谷林寺前,有享殿三间在焉”(《濮州改祀尧陵议》)。
l935年黄河决口,已毁。陵前现有明嘉靖二十四年(l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书“祭文”碑和清光绪二十九年(l903年)淄州知州缪润绂书“帝尧陶唐氏墓”碑各一块。碑前有享殿、东西朝房、东西更衣亭、大门、牌坊、圣母殿等建筑。院内另有石碑数块及清末所植古柏246棵。陵南500米有尧母庆都陵,西350米有尧妃中山夫人墓及祠,陵南靠黄河金堤,北临箕山河。而现在却仅存墓、碑、龟及柏等稀有文物。
代表人物
尧王
富春乡是尧王故里。尧王生于此,葬于此。尧,姓伊祁,名放勋,系黄帝皇帝五世孙。《史记?五帝本纪》列为五帝之一,约生活在公元前二十二世纪。《皇览》说“甲申岁生于三阿南伊长儒家”(“三阿”,约在今鄄城富春乡境内),在位98载,117岁去世,葬于谷林(今鄄城富春乡谷林寺)。尧治理天下,劳于选才,逸于治事,长于知人,非贤不举;尧命人观测天象,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历法;尧命治理洪水,推行禅让制,以天下为公,推位让国,传贤不传子,为后人所歌颂。“尧天舜日”成为太平盛世的象征。
于纯
于纯,清嘉庆、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武林大侠,善轻功,掌洪拳创始人。生于乾隆二十三年,岁次戊寅,即公元1758年;卒于道光二年、岁次壬午。祖上世代务农,家庭贫寒。其父于会云,原籍濮州南小于庄村(今甄城县什集乡小于庄村),后北迁六里至冯屯(今鄄城县富春乡前冯屯村)。于会云三子,长子于朴,次子于纯,三子于厚。支微人单,常受欺凌。锅、碗、瓢、盆、水、石磨不断遭人秽污。于纯也多次被其邻张发孔殴伤。为洗雪耻辱,支撑门户,于纯年十六岁时,立志习武,遂拜别父母,赴少林寺,立静然大法师门下。
公元一八二二年,爱新觉罗·旻宁二年,于纯寿终正寝,葬于前冯屯西南里许。后人为纪念一代宗师特立纪念碑于前冯屯村北河畔。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业
产业特色
人发产业
文化
交通
社会
文体事业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安全生产
旅游
代表人物
尧王
于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