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信民(1390-1450),名诚,以字行,新昌下宅村人。明永乐十八年(1420)中举,
宣德五年(1430)任工科给事中,母亡,归家营葬,亲抬土石,称:“我葬我母,而专役他人,不安也。”服丧后,改刑科给事中。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
黄萧养起义,杨信民升任
佥都御史、广东巡抚平乱。
景泰元年(1450年),杨信民暴疾而卒,谥号恭惠。
正统八年(1443),在江西备军,后因
王直举荐,升任
广东省左参议,任期内“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并弹劾
按察使郭智、事韦广,韦广亦诬告杨信民,两人一并被逮捕。当地居民哗然,请求乞留杨信民,后
朱祁镇下诏恢复杨信民官职,而郭智、韦广两人下狱除名。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英宗因
土木堡之变被俘,
刘启监国,因
于谦推荐,命杨信民守备白羊口。时广东黄萧养农民起义军围广州城,形势危急,广东人居京者联名奏请杨信民处置其事,乃以杨信民为右
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士民闻而奔走相庆曰:“
杨筠松来矣。”时
广州市被围久,将士战辄败,城门昼闭,禁民出入,城内樵薪尽。而乡下民众躲避
起义军来者拒不纳,在城外多为所害,民众走投无路,参加起义军队伍。杨信民至,立即开城门,开粮仓,刻木锲给百姓作通行证,允许出入。
黄萧养即将投降,而
都督董兴大军至。义军看情势有变,也改变了计划。而正在这节骨眼上,杨信民突然暴卒而亡,时为
景泰元年(1450)三月。杨信民去世前对儿子说:“
我死矣,不能终始王事。知我者,其天乎?”军民聚于城中哭泣,百姓皆穿缟素。
杨信民墓园位于
清新区浸潭镇留良洞。杨信民墓绚丽多彩,墓门
护墙被涂上朱红色,墓碑的对联也染上了黄色。墓园上方竖立着一个锥形小尖塔,在“
后土娘娘来龙”之处则矗立着一座七层的“文笔”型尖塔,其中融入了佛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精髓理念。
墓碑上精心雕刻着“大明
正统都督杨信民之墓”,上首镌刻着“世居
新昌县”,下首镌刻着“九六年丙子岁十月初四日移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