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恩(1869~1929年),字国臣,原籍
潮州市客家人,寄籍
德阳市。
后跟随赛师(
回族)在成都经商,不久因事同回
武汉市。赛师膝下无儿女,所以视刘庆恩如已出,宛如家人。成年后,他顺利完成广东水陆师学堂学业,并相继在益珠、
虎门镇、江阴等炮台工作。
人物生平
1895年随“黑旗将军”
刘永福参与了甲午战后保卫
台湾省的台南之战,在与日军的交战中腿部受伤,返回后方。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进入
汉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担任技工。
1901年被保送日本东京成城学校学习。后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与吴玉章、郭敬宇同班。
1905年在日本加入
中国同盟会。同年考入日本
东京帝国大学,攻机械与枪炮制作,毕业后复回汉阳兵工厂。
1909年,受
孙中山指派往
柏林考察,并到
克虏伯兵工厂学习兵器制作。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刘庆恩受孙中山委任,出任汉阳兵工厂第一任总办(厂长)。
1914年,刘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支五弹连发自动步枪和第一尊远程
火炮。
1917年兼任钢
药厂总办、工务处处长。于北京督军团会议时,结识
阎锡山。阎参观国产武器试射比赛,见
汉阳兵工厂所造枪炮十分精密,邀请刘对山西修械所给予指导。两人偕返
太原市,陪同参观修械所工作。
刘取出随身量具,仔细考察,指出缺点。阎锡山十分赞佩,要求派学生前往汉阳兵工艺工学校学习。
刘庆恩据说个性高傲,常常下工厂自己动手研究,管理甚严。连汉阳兵工厂的主管都很怕他。1917年他与
余庆鳌、邓定浩等人,研制成功白朗宁1917式机枪,后于1921年10月10日开始量产,称之为“三十节重机枪”。
1918年,刘庆恩决定自行开发火炮,因
北洋政府无款可拨,他将个人储蓄倾囊投入,并向亲友借贷。试炮时火力、精确度均高,时人称之为“庆恩炮”,但终未投产。刘庆恩以他的卓越贡献,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兵工学先驱的历史地位。被
国民政府授勋五位,并获二等
文虎勋章和二等
嘉禾勋章。
1920年该校迁往南京,成为中国第一所兵工专科学校。同年8月27日,刘在陆军部开会时,受军阀
曹锟,
吴佩孚等人的排挤,因争辩激烈,导致
脑出血偏瘫而称病辞去职务,乃作一绝自叹:“病床难忘救国志,十年沉愿未酬。老天使我身复健,轰净国贼始方休。”
刘于1912~1920年任汉阳兵工厂总办期间,在厂内开设兵工学校,分预科、本科,培养兵器技士,8名首届本科4年制兵工学员是
中原地区最早的兵器制造业骨干。
1929年4月卒于
上海市,享年六十岁。吴玉章为其治丧,葬于上海江湾。
人物考证
1913年11月15日,他上书陆军总长函:庆恩自承乏鄂厂以来,无日不绞脑血而思求至当之法。现场中规模已初具端倪,惟经费一节则毫无的款。月仅由鄂量为拨给,只是散放薪工及杂用而已。此外与各洋行所订物料价款,积欠五十余万。庆恩此次来京,专为扩充厂及指定定常年经费,并各洋行五十余万欠款起见。此种情形,非面竭直陈,不可道其一二。今日旅居旬余,尚未望见颜色。日复一日,如坐针毡。转瞬年关逼人,实难回鄂。自愧学识不足,又长此虚糜光阴,诚恐有负我总长之委任。窃思庆恩留学德日十年有余,于炮工大学独未竟其业,今年(1913年)已四十,若不趁此机会学,则老之将至,徒唤奈何。我总长夙具培植人才之苦心,是以呈请派赴续学二,三年,庶几为山九仞,不至功亏一。
本枪是1918年提供
美国测试中的一把目前收藏在Springfield Armory Museum,枪口集汽式是自动作业系统发展早期很流行的一种方式,
约翰·勃朗宁(John Moses Browning,1855-1926)曾在温撤斯特(Winchester)贡杆作业枪枪口加上一个集汽装置,将它改装成半自动步枪,后来发展出了1895海军
机关枪,
美国军队用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绰号挖马铃薯机(
阳芋 Diggers),格兰(John Cantius Garand,1888-1974)的M1原型枪也曾采用此种方式,但那是在此十多年之后的事了。
陆军部军械司对试射情形所提出的报告说:
此次试放者,系总办刘庆恩在美所造自装枪,及汉厂造射击飞机机关枪(系仿
丹麦的Madsen)二种。其自装枪之构造约分四大部份。
一.枪口束汽筒。
二.枪管及枪机室。
三.枪机。
四.发条及弹簧。
全枪重量较寻常步枪约重一斤余,大小机件94件,其自装作用之大概,系利用弹药瓦斯余力;当子弹将出时,其枪口束汽筒上有小孔三,受弹药瓦斯力,使该筒向前略伸,因之带同发条使枪机活动;当子弹出口后,尚余一部份弹药瓦斯力,乃将枪机完全退后;发条后部份之弹簧因之伸长,同时将
弹壳退出,托弹板升弹一枚;及弹药瓦斯力完全消灭后,发条后部份之弹簧收缩复原,带同枪机自行关闭。
本枪在2000年中South Carolina拍卖会中出现
子弹放完后,枪机一行退开,即不复关闭,可以表示枪内已无子弹。至欲将自装放改变为寻常放时,只须将枪口束汽筒旋转,使三小孔向外,弹药瓦斯力不能通过,则自装之作用即可停止。
当试放时,初用一枝系汉厂造成者,惟一发后,自装机即运动不灵,据刘总办云:系弹簧之过,因本厂机器不完备,加以手工制。造,故不能精细。随改用在美国造成者,共放弹十余排,甚属灵便。计每次快放连续发弹六粒,若弹药不生障碍,施放迅速。平均计算每分钟约可发弹四十粒,但瞄准稍不易,因枪弹出口时后座力固属减小,而枪口束汽筒之动作,不免使枪口部微动,加之全枪重量多赖左手支持也。
又试放时所用枪弹,药力似颇不一致,快放时,间有枪机不能完全退后,致弹簧作用过快,枪机关闭太速,时有
弹壳未及退出,为枪机轧住者。
又枪机后身较寻常步枪约长10生的(cm),初放时瞄准者稍不留意,枪机罩后退过速,往往易伤面部,然此须在教育时注意,并非枪之病。至改平常放,除当前子壳退出时,间有后二子一齐随出,致碍射击外,别无他病发现。窃查我国枪械久无发明,刘总办于此项
自动枪,本诸学理,证以实验,苦心孤诣一再求精,兹已完全告成,据报试放时成绩甚优,全体机件亦甚精密,实属难得,且查此枪最利快放,虽子弹不免多费,然用于特别时机必能收伟大效力。
月13日,军械司会议的结论:
一.枪重稍微超过一般步枪。二.钢料必须外购。三.原料价值不超过寻常枪二元。四.枪口束汽孔尘沙是否会侵入,转动是否有无不便,应俟军队实用时方能决定。五.多少发会改变口径如果如果用德国钢,大约五千发。六.枪身是否会过热。七.枪机后部稍长,是否影响瞄准?
议决由
刘总办将该枪带至军官学校,作各种详细实验,再将该枪照造若干枝,连同说明书一并送部,以便发交军队实地试用。
该枪所用钢料,应向
德国或
瑞典购买,其子弹所用
发射药,亦以为钢药厂造成者难属适用,似亦须购买。现在沪局本能炼钢,汉德两厂亦能造药。虽程度容有不齐,未始不可设法研究。
从此,中文的资料中再没有此步枪的消息。1918年刘庆恩将枪提供美国陆军徵选,也没有结果。
黑则
少将(Julian S.Hatcher),曾任
美国兵工训练总监,在所着的Hatcher's Notebook(1947年初版)的杂记中,提到了他与刘庆恩在1918年初碰面,因两人都能说
法语,因此以法语相谈甚欢。黑则少将说刘庆恩是极聪明的兵工专家,他从刘处获益甚多。(p.383)黑则少将除了提到刘庆恩之外,并列该页的是强生半自动半枪的Mel Johnson,
路易士机枪的I.N.Lewis,彼得生装置的J.D.Pedersen。
该枪与
丹麦在1912年设计的Bang步枪非常类似(Soren H.Bang所设计),一般称之为平氏原则(Bang Principle)。后来仍有许多这样设计的武器,包括早期量产的M1 Garand和
德国的G41(W)和G41(M)。
各项工业条件无法配合。造枪的钢料都要进口。弹簧都作不出来,就算
约翰·勃朗宁再生在中国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