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哲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
胡明哲,女,1953年1月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东京艺术大学加山又造画室客员研究员。
简介
1953年 1月27日,生于北京;
1960-1965年 在北京市丰盛学校实验小学学习;
1965-1968年 在北京市第八女子中学学习;
1969-1972年 赴陕西省宝塔区河庄坪公社石疙瘩村插队;
1972-1975年 作为河庄坪公社推荐的工农兵学员,回到北京进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
1975年 7月,毕业创作《我是公社小社员》,为北京出版社作为“新年画”出版,全国发行;
留校任教,担任美术系基础素描课程;
1982-1983年 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第一届进修班学习;
1984-1985年 在北京市二十八中日本语学校学习日语;
1984年 作品《秋》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优秀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孕》参加北京市美术作品展,获一等奖,并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
1986年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班,攻读硕士学位,指导教授:卢沉先生;
1988年 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作为中国画系讲师,担任“中国画素描”课程;
丁一林合著并出版教材《当代素描教程》,中央美术学院朱乃正先生为之作序;
作品《高原的灯》参加中国美术馆第四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
1989-1990年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进修日语,通过国家教委公派留学考试;
1990年 东京艺术大学加山又造先生第三次来中央美院中国画系讲学,担任加山又造先生助教,并为加山又造先生接收为学生,开始准备日本留学;
1991年 赴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系,进行为时半年的国家公派强化语言集训;
作品《金玛瑙》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笔画学会第二届大展,获铜奖,被日本友人收藏;
1992-1994年 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加山又造工作室,做访问学者;
1993年 在日本东京“悌”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参加日本东京银座中央美术馆的中国当代画家六人展;
在东京都“永井”画廊举办个画展;
在日本金泽市“石”画廊举办个画展;
1994年 4月,东京艺术大学留学结束,回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1995-1999年 作为副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画教研室任教,以不同于传统的新思路,进行“工笔写生”和“工笔创作”教学;
1996年 邀请和主持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市川保道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学活动;
1997-1998年 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法国巴黎画室进修,进行欧洲十国艺术考察;
1997-2010年 正式提出岩彩命名,文论“以岩彩为契机”在美术观察杂志3月刊发表,“岩彩”概念进入中国美术界。曾在文化部科技开发中心岩彩重彩高研班,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岩彩画高研班,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岩彩画高研班,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材料工作室、壁画系选修课程、博士生部综合材料高研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以及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等,近30所艺术机构和美术院校进行过岩彩画教学;
1997年 岩彩作品《绿叶》参加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大展,获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大奖;
1998年 岩彩作品《绿叶》参加中国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第四届大展,获金奖;
1999年 10月19日—24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胡明哲岩彩作品展,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学术研究部主任范迪安先生,香港艺峰出版社出版《胡明哲画集》;
2000-2002年 再次赴日留学,在日本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市川保道工作室,做访问学者;
2000年 应邀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胡明哲岩彩作品展;
2001年 应邀在福建省画院美术馆举办胡明哲岩彩作品展;
应邀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胡明哲岩彩作品展;
在日本东京小野画廊和WEEKEND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岩彩作品《读No.1》参加中国美术馆“二十世纪百年中国画展”;
参与组织首届“中国岩彩画作品展”,专程回国参加展览筹备及开幕;
2002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良师画室—胡明哲岩彩人物画技法》和《良师画室—胡明哲岩彩静物画技法》;
美术杂志第7期发表文章《岩彩作为画种的提法不妥》—接受美术杂志社的邀请,写了论文《谈岩彩命名》,于《美术》杂志第11期发表;
2003年 岩彩作品《无题》参加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第二届中国岩彩画展;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之邀,赴哈尔滨市举办岩彩绘画高研班;
创作与教学中明确了抽象形式和异质共构等学术研究课题;
教学中开设“形态繁衍”和“色彩表述”课程,出版了相关教材;
开始尝试纤维材质的创作。玻璃屏风作品《自然痕迹》,参加中国美术馆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岩彩作品《寻梦》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原地区画展,获铜奖。引发中国画界为时4个月,关于中国画评判标准的大辩论;
岩彩作品《读No.2》、《听》、《蓝色空间No.1》参加中国美术馆开放的时代艺术邀请展,《蓝色空间No.1》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4年 岩彩作品《听》参加中国美术馆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应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之邀赴安徽,举办岩彩绘画高研班;
2005年 岩彩作品《白日梦》参加中国美术馆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参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筹建工作,带领硕士研究生赴中国美术学院考察;
接受日本多摩美术大学邀请,陪同中央美院潘公凯院长参加多摩美术大学的70周年庆典,参加两校正式建交仪式,带领硕士研究生进行日本当代艺术考察;
2006年 参加南京南站视觉美术馆1976-2006中原地区水墨文献展;
参加台湾关渡美术馆“胶彩·重彩·岩彩”艺术邀请展;
晋升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调入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任教,招收硕士研究生;
主持“材质语言表述”学术课题,实施“材质转换”课程;
接受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先生的委托,创建“岩彩艺术研究中心”,出任研究中心主任;
参与组织了“大漠寻源—中日岩彩画家采风团”,创建了学术刊物《东方岩彩》杂志,担任学术主持;
4月,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岩彩画家44人以及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领导、中国美术家协会领导、著名美术理论家出席的成立大会;
2007年 4月,辞去“岩彩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职务”;
8月,完成第一幅大型作品《都市幻影—生长》;
参展在成都市现代艺术馆举办的第三届成都双年展;
11月,接受东京艺术大学邀请,陪同中央美术学院潘公凯院长参加东京艺术大学120周年庆典,带领硕士研究生进行日本当代艺术考察;
接受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邀请,率领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5名本科生,赴东京艺大进行当代艺术交流,参加“事情发生的场所”国际艺术邀请展;
2008年 3月,参与策划组织“晤对材质”中原地区岩彩绘画邀请展;
岩彩作品四幅参加锦都艺术中心举办的“自由自在”绘画语境中的材质表达展览;
岩彩作品《空》参加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记录历史”中国美术大事记邀请展;
接受荣宝斋出版社邀请,作为主编,编辑出版《东方岩彩绘画11人集》;
接受北京出版社邀请,作为主编,编辑出版《东方岩彩创作工房22人集》;
接受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邀请,作为专栏主持,编辑2008年、2009年、2010年《中国岩彩绘画》专栏;
2009年 岩彩作品《空No.1》参加哈尔滨市国际会展中心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岩彩作品《空》参加西湖美术馆“重返现代”中原地区抽象绘画邀请展;
酝酿中国美术馆“微尘”展览,开始制作大型作品《都市幻影—彼岸》;
接受中国油画杂志邀请,作为专栏主持,编辑全年六期《视觉语言基础研究》;
第二次邀请和主持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市川保道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学活动;
10月,接受东京艺术大学邀请,率领中央美术学院师生赴东京艺术大学进行当代艺术交流,参加“景”国际艺术邀请展;
2010-2011年 两次进驻北京翰高兄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工厂,制作完成80平方米大型装置作品《都市幻影》;
2010年 岩彩作品《都市幻影—生长》参加中国美术馆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7月,接受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国际讲评会邀请,赴多摩美术大学进行“中国岩彩绘画”专题讲座;讲评日本硕士研究生的日本画等作品;
9月,接受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邀请,《空》系列作品参加“东方色彩,中国意象”中国岩彩画之学术理想的展览,研讨会上做了《澄怀观道—中国岩彩画历程反思》的发言;
2011年 5月7日-17日,中国美术馆“微尘”胡明哲作品展开幕。学术主持: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
作品《白日梦》《永远》《漂移No.1》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
部分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和外国友人收藏。
著作:“当代素描教程”(与丁一林合著),“胡明哲画集”香港艺峰出版社,“岩彩画艺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良师画室”——胡明哲岩彩静物技法 人民美术出版社,“良师画室”——胡明哲岩彩人物技法 人民美术出版社,“形态繁衍”——图形创意训练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岩彩画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良师画室》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名家现代重彩画精品集一胡明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画界》2004.4,《艺术界》2001.7.8,《微尘》2011广西美术出版社
作品赏析
作品收藏与拍卖
作品收藏
2022年,胡明哲的作品《都市掠影》被济南美术馆收藏。
2018年,胡明哲的作品《茶马古道新颜》被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2014年,胡明哲的作品《疏离》被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
2011年,胡明哲的作品《白日梦》《蓝色空间》《永远》《漂浮之一》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8年,胡明哲的作品《高原的歌》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作品拍卖
社会活动
社会任职
胡明哲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创作特点
胡明哲的创造特点曾出现过多次转变,她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岩彩画作品,比较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较大转变,再之后,其作品似乎又由具象绘画的语言方式变为抽象材质的语言方式。
多年来,胡明哲的人生观产生了两次巨大的转变,自20世纪80年代的“非我”变为20世纪80年代的“自我”,而后又变成“无我”,所以自己的艺术语言方式自然随之变异。在20世纪90年代,胡明哲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留下由古典向现代身心转变的痕迹。进入21世纪后,尽管作品还是平面形式,用的还是“岩彩”,但艺术观念却完全不同。这是近几年现实生活的真切感悟和创作脉络的自然延展,以及水涨船高的精神思考三者结合的必然结果。
在创造过程中,胡明哲会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会尽量选择天然物质,回避人造的“现成品”,因为人造产物太有社会和文化痕迹,而她希望减少人间烟火和人的意识,渴望赤裸的心灵与纯粹的物质自然交融,企盼作品浑然天成。二是会重视手工操作和亲力亲为,因为这是身体,意识与潜意识与自然的直接交流,每时每刻都是偶然的和不确定的,灵感也在过程中激发和生成,无人可以替代。三是强调材质语言的表述方式,抽象形式的研究是必然的,因为形象表意须转变为形式表意——语言要素本体表意,胡明哲从材质本体出发开始创作,如果铁网是方形,麻布是方形,捞纸浆的工具是方形,所以造型母题就是方形了,如果用的是粽叶的纤维,那么就由棕叶本形引发造型母题,一切顺其自然即兴原创,并无固定模式。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荣誉与成就影响
参考资料
机构/个人收藏.胡明哲官方网站.2024-06-28
拍卖行情.胡明哲官方网站.2024-06-30
胡明哲.胡明哲官方网站 .2024-06-25
目录
概述
简介
作品
作品赏析
作品收藏与拍卖
作品收藏
作品拍卖
社会活动
社会任职
创作特点
荣誉与成就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