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每戡
原中山大学教授
董每,戏剧史家。历任东北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大夏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专科学校、湖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著有《中国戏剧简史》、《西洋戏剧简史》、《〈琵琶记〉简说》、《说剧》等。
相关介绍
董每戡,原名董华。戏剧史家。浙江温州人,192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1927年任北伐军第十六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2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保卫领空》、《天罗地网》等剧。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生平事迹
“韧性当师不老松,风吹雨打自从容”。这是戏剧家董每戡身处逆境时写的两句诗。
董每戡(1907-1980),永嘉县潘桥乡横屿头村人(今属瓯海区)。幼时名国清,入学取名董华,每戡是笔名。
少时在私塾发蒙、就学,后考入温州艺文中学。192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当时著名的共产党瞿秋白、恽代英都在上海大学任教,在他们的教育、影响下,董每戡在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受党的指派,回温州市人事革命工作。不久,由于叛徒告密,上级机关被破坏,来温联系的同志被逮捕。董每戡亦遭勇通缉,走避农村,在三溪岷岗的深山古届中蛰居数月。第二年潜赴上海市,东渡日本,进日本大学研究院专攻文学与戏剧。1929年底返国,任教于上海剧专。
三十年代初,董每戡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左翼剧联,并在剧联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他自幼爱好戏剧,自谓“八亿人中一戏迷。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许多剧本,主要有《C夫人的肖像》、《饥饿线》、《黑暗中的人》、《典妻》等,(这些作品后来都收集在《每戡戏剧集》1-5集中)。其中《C夫人的肖像》发表后,引起文化艺术界的注目,鲁亦加赞许,上海剧专演出时,特地前往观年,并加鼓励。抗日战争初,他参加演剧队到各地巡回演出,宣传团结*侮,抗日救国。并创作不少抗日救国的剧本:《神鹰第一曲》、《保卫领空》、《孪生兄弟》、《孤岛夜曲》、《秦淮星火》等。《保卫领空》一剧曾在温州市演出,轰动一时。
1943年,董每戡转入教学工作,任教于四川三台东北大学等院校。他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中国古典戏剧和戏剧史。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开了一门中国戏剧史课。当时,在全国还是首开课。他很推崇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一书,认为这是中国戏剧史的开山之作,但限于宋元,他决心写一部纵贯古今的中国戏剧史。为此,他的涉及中原地区古今戏剧许多课题。这段时间,他出版了《琵琶记简说》、《三国演义试论》二书。并将分别论述戏剧的脸谱、行头、木偶戏等九篇专论,汇集成《说剧》一书交出版社出版。并选定王实甫的《西厢记》、高则诚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五部古典名剧作为评论的重点,展示中国戏剧的特色和演变。
可是,1957年董每勘夫妇二人,双双被错划为右派,取消一切待遇,二人仅领生活费50元。已出版的《说剧》也不予发行。全家的生活在广州市难以维持,只得于1968年迁居夫人故里长沙市。生活上的贫和政治上的歧视,他深感委屈,却不沉轮。“是非黑白糊涂账,且待他年有定评”。他欣慰身边尚有“一箱论稿十箱书”。于是,振作起来,恢复他的戏剧研究,经常是废寝忘食,带病挥毫。自1959年至1965年间,写成《中国戏剧史》近60万字,《五大名剧论》50万字,增补《说剧》21专篇20万字,《李笠翁曲话论释》20万字,《明清传奇选论》30万字,增补《三国演义试论》25万字,总共二百多万字。他喜不自胜,几乎忘记自身的处境,赋诗说:“千秋大业付我曹,愿与前贤共比高,余悸余生贾余勇,春来又试解牛刀。”
料不到更大的不幸又向董每戡袭来,“文化大革命”中,他连续不断遭到批斗,多次被抄家,最使他痛心的是所有的书籍和二百多万字手稿,全部被抄。只有《说剧》和《五大名剧论》幸存,《说剧》是寄存于亲友处,《五大名剧论》埋藏在地板下,得以免遭劫难。多年呕心沥血的成果,毁于一旦。他赋诗记其事:“一箱论稿十箱书,珍护何曾饱鱼。病手推成文百万,无端野火付焚如。”他的手病颤抖多年,百万字书稿是双手推写而成的。这致命的打击,使他痛苦万分。五十元的生活费也停发,经常过着数米而炊,粥难继的日子。但他并不因此而气馁。他自慰“困踬还能留锐气,”“多年伏枥待春回”。他又把埋在地板下的《剧论》手稿取出,却已被老鼠咬掉一半,他默默地进行修补。他又默默地回忆、记录失去洪汛涛中国戏剧史》的章、节。困难的是,他连买稿纸的钱也没有,只得裁取废纸的空白部分粘连一起书写其上。他是这么执着。
1979年问题得到解决,他写成《喜赋四绝》,其中一绝云:“噩梦醒时天已明,荆丛斩尽见前程。自珍腕底留奇气,彩笔精描未了生。”
回到中山大学,他以全力整理幸存的手稿。《说剧》、《五大名剧论》先后相继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同年十一月,他以特邀代表身份,赴京参加第四次文代会,又被推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编委。返穗后,即着手重写中国戏剧史。可是1980年春,一病卧床不起、带着未能完成《中国戏剧史》一书的遗憾,于2月13日辞世。一代学人,志而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相关介绍
生平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