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武汉大学二级学院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School of Power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以机械工程与能源动力工程学科群为基础的工科学院,是中国能源动力及其装备行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933年武汉大学工学院设立机械工程系,1952年武汉大学成立水利学院,1953年武汉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从武汉大学分离,组建华中工学院,1954年武汉大学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离,成立武汉水利学院,1958年武汉水利学院更名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93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新武汉大学成立,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机械学科合并组建成为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历史沿革
1933年,武汉大学工学院设立机械工程系。
1952年,武汉大学成立水利学院。
1953年,武汉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从武汉大学分离,组建华中工学院
1954年,武汉大学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离,成立武汉水利学院。
1958年,武汉水利学院更名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1959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开设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隶属新成立的电力工程系。
1960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开设化学专业,学生培养从1959级起开始。
1964年12月,北京电力学院的电厂化学专业调整到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1974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三系增设热工仪表自动化专业。
1975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组建了电厂热自和电厂化学系、水电站动力设备系。
1976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电厂热工仪表自动化和电厂化学系增设电厂金属专业。
1977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创建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
1978年,电厂热自和电厂化学系与水电站动力设备系合并为动力系,并在发电厂工程学科下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79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在动力系增设机械师资班。
1980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原有机械师资班、工程机械专业、电厂金属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机械工程系。
1981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水利系增设机电排灌专业。
1982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机械系增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1986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增设电厂热能工程专业,动力系分成热能动力工程系和水能动力工程系。
1987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机械工程系设立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
1993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96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在热能动力工程系、水能动力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的基础上组建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1998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进行学科和院系调整,流体机械及工程系(原机电排灌专业)转入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新的学院下设动力工程系、机械与材料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并以系为运作实体。各专业按照国家新的学科目录进行调整、合并、更名。 
2000年,新武汉大学成立,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机械学科合并组建成为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新的学院下设动力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自动化系、材料工程系。
2003年,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在电厂化学专业历史积淀的基础上设立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并成立水质工程系。
2008年,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增设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2013年,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更名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7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
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专任教师147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61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含双聘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中组部入选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1人。 
学科体系
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4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省二级重点学科1个。 
省一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
省二级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人才培养
• 质量工程
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育部、财政部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个,有先进发电技术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育部、财政部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综合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育部实践教育中心:先进发电技术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武大-广东粤电联合中心) 
• 教学成果
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及实践活动中,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节能减排大赛”、“机械创新大赛”、“CCTV机器人大赛”一、二等奖多项以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奖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季赛一等奖等荣誉。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地方和校级研究中心4个,学院内设科研机构18个。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水力机械过渡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与动力工程装备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水射流理论与新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地方和校级研究中心:武汉市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大学重大工程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无损检测与结构性能评定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能源重化工装备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学院内设科研机构:机械工程研究所、工程建设装备研究中心、机电传动与控制研究所、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研究所、机器人与复杂机电系统研究所、水能动力工程研究所、热能动力设备运行技术研究所、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能源技术研究所、热能动力研究所、焊接研究所、无损检测与结构完整性评定中心、结构材料研究所、大型设备维修技术研究中心、电厂化学研究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发电控制与智能电网研究所、电子制造与封装集成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先后获国家专利15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余项,累计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装备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100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其中高水平三大检索收录500余篇。 
学术交流
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先后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及有关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与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中广核集团、广东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电力集团、中国五矿集团、武钢集团中国机械总院奇瑞汽车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精神文化
校训
校歌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whu.edu.cn.2024-02-2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师资队伍
学科体系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就
学术交流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