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乐镇位于
宁国市的西南部,东与
浙江省临安区交界,南与
绩溪县相连,西与
旌德县接壤,北与
甲路镇毗邻。S215、S323省道和岛鸿公路在境内
鸿门村相交,
皖赣铁路贯穿全境,
溧黄高速公路在
胡乐村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十分便利。镇所在地鸿门村距宁国市区45公里,距
黄山市8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安徽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传统村落。
2017年,胡乐镇行政区域面积18500公顷,常住人口9917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胡乐镇常住人口为6897人。
历史沿革
胡乐镇位于
宁国市西南部,距市区50公里。东与甲路镇和浙江
临安区岛石镇相邻,南与
绩溪县毗邻,西与
旌德县接壤,北与甲路镇和方塘乡相依。
胡乐,是一个古老的集镇。《安徽省宁国县地名录》记载:“相传此地原有姓胡名乐的人居住,故称胡乐”,
南宋初年
杨万里过宁国县,经胡乐时曾赋诗《过胡乐坑》。说明南宋时期此地即称“胡乐”了。《明史·地理志》记载,明初置胡乐巡检司于蜀洪,缉拿奸盗、管理地方治安,以及管理医药、僧道等事。明中期巡检司迁至徽庆乡乡治所在地胡乐镇,司署位于原胡乐镇镇政府所在地一带;营房在胡乐大桥北端下方,与东平殿相邻,即今胡乐小学一带。胡乐巡检司简称胡乐司,地名胡乐又称胡乐司。胡乐巡检司民国初年废除,但地名胡乐司一直沿用至今。
明清时期,胡乐镇属徽庆乡二十八都,民国24年属第三区管辖(驻地胡乐镇)。解放初期设新建、金龙、竹川3个行政村,1952年成立胡乐、竹川两个乡。1958年建社属胡乐公社称胡乐、竹川大队。1961年划社成立胡乐公社,1983年改设胡乐乡,均属胡乐区。1993年12月改称胡乐镇,1990年鸿门乡
鸿门村、龙池村并入胡乐镇,驻地仍为胡乐司。胡乐,曾是胡乐区政府所在地。2009年,胡乐镇政府搬迁至215省道旁鸿门村。
胡乐镇现辖霞乡、胡乐、竹川、鸿门、龙池5个行政村101个村民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14277人。镇域面积1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155亩,山场面积140000亩。
乡镇形成
很早以前,
江西省姓胡名乐一家七口人迁至如今胡乐的黄山脚下。随着胡乐人口集中、商业发展迅猛,胡乐镇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里集市成街,商家店铺一百余家,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这里的物资通过水运直通
长江、流向海外,是浙皖四县水陆交通发达的商贸重镇,是通往
江苏省、
湖南省、江西的交通咽喉,乃兵家必争之地。明代初期,朝廷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了
刘基的建议,在全国36个水陆交通重镇设立了直隶中央巡检司,胡乐就是其中之一,并有巡检兵率。巡检司的衙门阶不大、官不高,巡检司最高长官相当于八、九品。但它的职非常非常特殊:一是监察附近府县官员;二是计征商贸税费;三是维护地方治安。到了
清代巡检司还负有监管盐商乱贩私盐,防止食盐流往外地之责。这就是胡名称的来历来历之所在。
行政区划
胡乐镇面积194.5平方公里,辖区设胡乐居委会和胡乐、霞乡、竹川、龙池、鸿门五个村委会,共101个村民组,14386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胡乐镇常住人口为6897人。
地理环境
胡乐镇属低山区,最高峰龙池山峰海拔1086.6米,系
浙江天目山;西津河穿境而过,境内长11公里,并在霞乡村入注港口湾水库。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山核桃、毛、
元竹等土特产富饶;莹石、矿泉水、
锰矿石等矿藏储量丰实;胡乐司的神功桥、下中川的周氏祠堂、霞乡一万岭的红豆杉群落、龙池阳日山的树门等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胡乐小学也有百年的历史。
经济
皖赣铁路贯穿全镇,
省道215、323、岛鸿公路穿境而过,镇内交通便捷,有吴东路、南姚路、霞新路、五岭路、滑下路,村村通公路。全镇有丰富的水利、矿产、农林等自然资源。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先后引进了社坞坑、三溪塔、龙池山3家水电站和诚诺公司等企业。工业企业15家,其中规模企业6家,
宣城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形成了以
山核桃、耐磨钢球、莹石加工、木竹加工等系列产业格局。集镇建设与管理稳步推进,按照“巩固老集镇,建设
新集镇”的要求,实施了新的环卫机制。2007年完成了部分集镇基础配套工程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明德小学、鸿门村委会办公楼、供电大楼、
中国移动大楼相继完成,并启动了新集镇建设,政府大楼、公安大楼、蛇伤科医院、鸿门加油站、微派建筑商业一条街工程顺利开工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初显成效。
发展战略
胡乐镇新一届政府,带领广大干群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决战十一五,重返百强县,打造新
宁国市”的要求,抓住新机遇,建设新农村,打造新胡乐,以“创建历史文化名镇和
徽派建筑示范乡镇”为载体,着力实施“工业强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三大战略,努力把胡乐打造成宁国市西南部亮丽的商贸旅游重镇。
文化
胡乐系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年古镇徽派建筑一条街保存较好,尤其是
清代著名神童周故居保存较好,通过近几年的修建保护,
周氏祠堂2004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奥陶纪笔石化石地质遗迹,2007年亦被列为省地质遗迹保护单位,先后成功接待全国地质夏令营安徽分营师生160多人,同时配合市政府举办了地质古生物年会,100多位省内外知名专家到胡乐参观考察,把胡乐奥陶纪地质遗迹认定为世界知名地质遗迹,并建议申报省级
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
黄山贡菊奇石、文景石等奇石吸引了多家收藏爱好者,有艺术收藏价值的作品千余件。3000株
红豆杉散生在
青冈、
枫香树林中。其中最大一株红豆杉树高25米,胸径1.4米,为
华东地区之最。云门村海拔1087米的龙池山,风景优美,有美丽的传说。
胡乐镇
山核桃、用材林、
孟宗竹、蚕桑、茶叶等林业资源丰富。其中山核桃面积有13.3平方公里,山核桃分布以平阳村最集中,并以每年0.67平方公里米的速度向全镇扩大,是宁国山核桃生产重点乡镇之一。胡乐镇有用材林40平方公里,毛竹林10.67平方公里,桑园0.67平方公里,蚕茧产量占全市三之二。
胡乐镇名考
千年古镇,承载了几多的文化积淀,在
徽州文化的熏陶与滋润下,蕴藏了千年的梦。
提起胡乐,就很容易联想到胡乐司,胡乐司为胡乐巡检司的简称。根据
明朝李东阳编修的《
大明会典》第一百三十八卷关津一记载,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设置胡乐巡检司,至今616年历史。
关于胡乐之名,一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江西省姓胡名乐一家七口人迁至如今胡乐的黄山脚下。当时这里一片荒芜,他们以开荒种地为生,在这块土地繁衍后代。后来其他姓氏也相继迁于此地。由于胡氏家庭兴旺,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氏族,故把当地命名为胡乐。”
当然这个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因为在有的文献记载,胡乐并不是始名。
根据《宣城沿溪胡氏源渊世系》之
祁门县始祖:“第十世:(胡)元伟:迁徽庆乡之赤岸。”(今胡乐镇龙池村赤岸组)其同世同宗“第十世:(胡)元俊:字汝登木真宗
天禧元年丁巳生娶洪氏生一子问公由?邑
怀安乡迁居株木市
赵祯治平二年乙巳卒。”可知大致在
北宋天禧年间,公元1017年前后,还没有胡乐这一称谓。只有徽庆乡这一个机构,但可知徽庆乡与今胡乐镇区域范围大致相当。
南宋著名诗人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杨万里一生对山水具有浓厚的兴趣,在他的诗作《过胡骆坑二首》中,写的就是游历徽庆乡胡骆坑的所思所想。
在
皖南山区的地方口音当中,胡骆与胡乐发音基本相同。
在《四库全书篁墩文集》九十三卷记载“早发湖乐镇过黄木岭遇佐时及乡人来迎”提有胡乐镇。作者
程敏政,
明朝人,生卒年1445年至1500年,
黄山市屯溪人。
经过一番梳理,大体可知。胡乐巡检司设置于明朝
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但是胡乐一名比较有可能从徽庆乡胡骆坑一词音变转换而来。时间大致在
南宋至明朝之间这一漫长的时间段内,至今还是一个谜题。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显现出胡乐现胡乐这个千年古镇文化的厚重。
代表人物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他经过胡乐时,作《过胡骆坑》诗:“说尽山寒未识寒,此间寒不是人间。岩崖泉冻琉璃涧,冰雪云封翡翠山。一檐衣裳都着尽,两边窗子更深关。耸肩缩颈仍呵手,无策能温两脚顽。已被山寒病老身,车徒溪涉更艰勤。雾皆成点元非雨,日出多时未脱云。猿鸟一声人不见,松杉四塞径无痕。十分情暖侬何福,肯借曦光三五分。”
王镇
明朝人
王镇,过蜀洪作有《宿蜀洪铺有感》诗:“星日尽短衣亭,石路崎岖此暂停。山插万重高似蜀,水盘千折浊于泾。暖风香逐
油桐白,宿雨新抽麦穗青。南去兹巡何所补,皇华深愧古遗经。”
陈一揆
清代人陈一,字端右,湖南常德人,他作有《次胡乐司》诗:“寒林夕噪竞栖鸦,旅思悠悠野店家。作镇山高依绝壁,临居水落见平沙。灯张幔里风难乱,酒对楼前月欲斜。短榻梦消催笋乘,纵横黄石印霜花。”
周赟
周赟周赟(1835—1911),字子美,号蓉裳,胡乐乡人。7岁能诗,9岁作《六声图》,12岁考中秀才,时称“神童”。清同治三年(1864),
南京市开科取士,他考中
举人,清政府授予奉政大夫和花瓴同知。历任
青阳县教谕、
宿松县训导和徽州府教授。
太平军入境
宁国市,他曾参与地方团练与之对峙。
宣统二年(1910),辞官归里,翌年六月病逝。周赟精通韵律,首创《六声韵学》。将固有的汉字四声增分为六声,即取平、去两声字横列阴平、阳平、上阳、阳去、阴去、入阴六字为六声。得到清廷
兵部尚书曾国藩赏识,奏请清廷授以二品教官,亲手书赠“六声堂”匾额和“二品教官天下有,六声韵学古来无”的对联。礼部右侍郎安徽学政邵汴生赐《六声堂》联:“本四声五声以分六声,继往开来真学问;原无极太极而合有极,经天纬地大文章。”周赟还精通书画、篆刻,正、草、隶、篆均有造诣,且创用竹签蘸墨书写,生平藏书画作品近万件。周赟反对封建礼教和溺婴、缠足,多次以稿酬捐资办保婴堂、保赤堂和育婴堂。撰《小脚十害歌》唤醒民众。在调离
青阳县时,百姓赠与“万民伞”,周赟赋诗谢绝:“儒官未是宰官身,岂有恩膏到万民。他日还山须
戴笠,敢将大盖吓乡亲。”周赟著述甚多。著有《山门新语》、《史学骊珠》、《周氏琴律切音》、《二十四史诗韵集》、《说文说》、《观象祛疑》、《有极图经解》、《六声堂读书要诀》、《山门诗史》。编
宿松县、青阳、宁国县志和《九华山志》等。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