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和
根状茎较细瘦,直径3-6毫米,外面淡褐色,内面黄色,具甜味。茎直立或铺散,有时稍弯曲,多分枝,高10-30厘米,疏被短柔毛和刺毛状腺体。羽状复叶,叶长2.5-10厘米;托叶卵状三角形,长4-6厘米,宽2-4毫米,叶柄疏被短柔毛与刺毛状腺体;小叶(5)7-9枚,卵形、宽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0-30毫米,宽3-18毫米,上面深灰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沿脉疏生短柔毛和刺毛状腺体,两面均无腺点,顶端圆,具短尖,有时微凹,基部宽楔形,边缘具微小的钩状刺毛。
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
花梗长于叶(花后常延伸),疏被短柔毛和刺毛状腺体;苞片线状
披针形,膜质,长3-6毫米;
花萼筒状,长7-12毫米,疏被短柔毛,无腺点,萼齿5,线状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上部的2齿微连合;
花冠淡紫色或紫色,基部带绿色,旗瓣长圆形,长13-15毫米,宽5-6.5毫米,顶端圆,基部渐狭成瓣柄,翼瓣长12-14毫米,
龙骨瓣长10-11毫米;子房几无毛。
荚果念珠状,长15-25毫米,常弯曲成环状或镰刀状,无毛,成熟时
褐色,种子2-10枚,近圆形,长2.5-3毫米,黑褐色。该种的体态变化可能是由于不同环境条件所致,其花的蓝紫色也会由于环境不同而有深、浅变化,不宜以之分种。花期5-6月,果期7-8月。
粗毛甘草生于干旱
荒漠草原、沙丘底部及沙丘间、荒滩、垦区农田地边、林缘、宅旁、路边等。常生于田边、沟边和荒地中。
中科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曾引种粗毛甘草,结果表明,播种、分栽根雍苗和地下茎插栽培都获得成功。栽植根粟苗成活保存率高达96.0%,比直播出苗率高44.4%,且生物量大,平均每公顷产干饲草比播种法多607.5
千克(鲜饲草多2115.0千克);2年后鲜药产量达10.5 -12吨/公顷。
种子硬实率达60-70%,种子沙藏、热水浸种、机械打磨和
硫酸处理试验结果表明,70-80%的浓硫酸处理效果较好,发芽率达90%以上。
生长发育情况:芽出土在3月下旬,展叶盛期4月,花期4月下旬至5月,果熟期6月中下旬。物候期比原产地有不同程度的提前。有二次开花现象,一般在9月上旬,叶枯期10月中下旬。物候期略有差异。
粗毛甘草适应性强,喜光、喜热、耐干旱、耐盐碱,在中国三北地区的植被组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具有发达的根和根茎。根孽繁殖能力强,聚集成片,耐沙埋,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的生态保护功能;丛生的茎叶具有良好的挡风拦沙作用。它是良好的防风固沙、维护草原和半
荒漠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植物。
粗毛甘草被应用在
食品加工和轻工业上,茎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中等的牧草,也可用做绿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