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矫健
樊矫健
樊矫健生于1931年3月,籍贯河南省开封市
个人经历
学习经历
1958年4月下放北大荒集团劳动,196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十周年纪念,首次出版大型彩色画册,被借调摄影,有二十余幅作品入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从事新闻摄影报导工作期间,由于工作勤奋,全国新疆报刊均大量使用有关照片,对宣传新疆农垦事业,积累图片史料,做了一些工作。
文革以后,被调入《新疆画报》社任摄影记者。
1982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全国开展了摄影理论研究,樊矫健被选为新疆摄影理论研究会会长。从1982至1999年期间,主   持召开了10届新疆摄影理论研讨会,出版了8本摄影论文集,共一百五十万字,从征稿、审稿到打印、校对,全由他来操办。在摄影理论的指导下,一批年轻的摄影家、摄影理论家成长起来,成为新疆摄影界佼佼者。新疆摄影理论的深入开展,硕果累累。受到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表扬,被誉为“全国开展摄影理论工作之冠”。樊矫健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1998年出版了他的摄影论文集:《摄影漫笔》,汇集他四十余篇摄影论述。
带领老年大学学员在天山实习
上世纪90年代前,新疆的高等摄影教育仍是一片空白,新疆学子要想深造必须要到内地求学。樊矫健主动提出与新疆艺术学院联合举办摄影成人大专班。被聘为客座教授,主持摄影教学工作。办学伊始,困难重重,师资匮乏,他就亲自任教,并请一些来疆的摄影名家举办讲座,陈复礼陈勃于云天、彭国平等老师均曾为之授课。致使8届200多学员受益匪浅,后来他们大多成为新疆摄影界的骨干力量,桃李遍布天山南北。
拍摄经历
走访
樊矫健作品
在8家户第一监狱度过15年春秋王洛宾,1975年终于自由了。3年后,辗转得知王洛宾获释的兰州市军区政委肖华,通过组织渠道,将还戴着“反革命帽子”、“剥夺政治权利”的王洛宾接到兰州,为战斗歌舞团大型歌剧《带血的项链》谱曲。看到《甘肃画报》上刊登了王洛宾的介绍,当时在《新疆画报》担任摄影记者的樊矫健多方打听,找到了刚刚平反在新疆军区文工团工作的王洛宾——
30年前的夏天。那是“八一剧场”后院文工团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宿舍。一架钢琴,一张桌子,一张床,就是房间里的所有摆设。刚刚摆脱厄运的王洛宾坐在钢琴前,正如痴如醉地弹奏着《高高的白杨》凄美的旋律,樊矫健的敲门声都没有打断他。
回忆
采访就从《高高的白杨》开始,老人的思绪跟着旋律回到那段苦难的岁月。1969年的一个夜晚,牢门”咣”地被打开,一个维吾尔族青年被狱警推了进来。他痴痴地坐在王洛宾身旁泪水涟涟。这个名叫吾甫尔江的小伙子是一名科技干部,在布置新房时失手打碎了毛主席塑像,被打成“现行反革命”,未入洞房先入牢房。刚入狱时,吾甫尔江拼命干活,争取提前出狱早曰完婚。但家里传来的噩耗让他彻底崩溃:新娘阿依古丽不堪忍受批斗、谩骂和蹂躏,跳河自尽!心都死了的吾甫尔江彻底变了一个人,他留起了长须,怀念无辜死去的未婚妻。他常常呆呆地凝望着窗外高高的白杨,祈祷上苍保佑阿依古丽冤魂平安。
一对情人真挚的爱,让王洛宾的一腔同情之心在胸中激荡,给他注入了波澜壮阔的音乐语言。他使用了吾甫尔江教他的一首伊犁民歌的旋律,奋笔疾书,一首交织着悲愤与挚爱,感情真切动人、舒畅优美的《高高的白杨》诞生了。“高高的白杨排成行,美丽的浮云在飞翔,一座孤坟铺满丁香,孤独地依靠在小河旁。一座孤坟铺满丁香,坟中睡着一位美好的姑娘。枯萎的丁香引起我遥远的回想,姑娘的衷情永难忘。高高的白杨排成行,美丽的浮云在飞翔,美好的姑娘吻着丁香。曾把知心的话儿对我讲,美好的姑娘吻着丁香,曾把知心的话儿对我轻轻唱,我却辜负了姑娘的衷情歌唱,悄悄地走进了牢房。高高的银白杨排成行,美丽的浮云在飞翔,一座孤坟上铺满丁香,我的胡须铺满胸膛,美丽浮云高高白杨,我将永远抱紧枯萎的丁香。抱紧枯萎的丁香走向远方,沿着高高的白杨。”沉浸在往事中的王洛宾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王洛宾说,后来,吾甫尔江成为了研究员。一次在大街上相遇,两人抱头痛哭,吾甫尔江把这首歌用维文工整地抄写了一遍,并请王洛宾写了一段话,永远地悬挂在书房中央。
定格
这时,新疆军区文工团歌唱家哈米提与加米拉夫妇推门进来,想让王洛宾听听他们的新歌。王洛宾弹起钢琴为他们伴奏,一曲唱罢,老人热情地为他们指点着。
樊矫健不失时机地拿起了相机,拍下了一张情景交融的照片。“他的精力实在是太旺盛了,他想把这15年失去的青春都找回来。”樊矫健说。随后几天,樊矫健一直跟随王洛宾乌鲁木齐市文工团排演歌剧,王洛宾细致地为青年演员讲解剧情和唱歌要领;他与新疆歌剧团作曲家哈力斯共同交流新疆民歌的历史;到南山参加哈萨克族牧民的阿肯弹唱……工作间隙,王洛宾还见缝插针地到红山游泳池游上几圈。这一切,都在樊矫健的相机中定格。在狭小的暗房中,樊矫健精心地扩印着几天来拍摄的照片,他满含深情地在稿纸上记录了这位深受不白之冤的倔强老人同命运的抗争,以及与音乐为伴的艰辛。
挚友
照片和稿件交到了编辑部。一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始终没有见报。不久后在八一剧场采访时,樊矫健遇到了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丁朗,沉不住气的他把事情告诉了丁朗。坐在第一排的丁朗一下子站了起来,他转身面向观众席大声说:“可以发,为什么不能发?”
然而,等了很久,照片还是没能刊发。一位同事事后悄悄告诉他:“上面说了,不宜宣传……”
极端左翼的政治空气中,笼罩在王洛宾头上的黑云仍未散去。然而,历史是公允的。1986年初冬,“人民音乐家王洛宾作品音乐会”在八一剧场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新疆军区司令员刘海清、政委唐广才等自治区党政军主要领导及千余名官兵和市民把剧场挤满了。军区政治部主任张明儒说:“这场音乐会是军区第一次为个人举办作品音乐会,也视为对王洛宾从政治上、思想上、作品上一次全面平反的音乐会。”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从那时起,媒体开始全面关注这位“传歌者”。尽管照片没有见报,但王洛宾和樊矫健却成为了挚友。
举办摄影展
“见证光荣”樊矫健石河子市军垦纪实摄影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樊矫健的军垦纪实照片近90张。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再现了50至70年代辉煌的军垦史,给人直观而深刻的印象。老一代劳模英姿飒爽的形象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每一幅照片都是一段活的历史,每一幅照片都是军垦精神的升华。
樊矫健1949年6月在西安市加入人民解放军,在新华社野战军任记者,1952年调至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纪录片工作,1953年第一次到石河子拍摄纪录片。1961年调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摄影干事。重返石河子市的樊矫健看到一座崭新的城市奇迹般拔地而起,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他用镜头记录下那段光辉的历史,让人们永久地铭记。
在摄影展开幕式上,樊矫健动情地说:“我办这次展览是为了回报石河子人民,感谢那些为建设石河子作出贡献的功臣劳模,期望将军垦精神传承下去。”
离休生活
离休后的樊矫健,有了充裕的时间,他重新操笔,写了一些散文在报刊上发表,2005年结集出版名为《边城夜雨》。他以真挚的感情、优美的文字,抒发胸臆,意境深,情真意切,观者颇有好评。
离休后的樊矫健又关注着新疆的老年摄影事业,有不少离退休的老年同志,迫切想学摄影,于是他又与新疆老年大学协商,办起了老年摄影班。面对这些久经风霜、虔诚好学的老人们,他竭尽全力为他(她)们授课,组织到景区实习,并多次举办展览,到2005年已有近300人在这里学习过,他(她)们的很多作品上了报刊,获了奖,已成为新疆一支新的生力军。老人们说:“我们的余生就与摄影为伴了”。而樊矫健仍是不计名利,以75岁的高龄为他们奉献余热,奉献着一颗赤诚的心。
人物荣誉
1999年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组织)。
1999年他编辑出版的《20世纪新疆图片纪实“往事回”》,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记事
1931年3月生于河南省开封市
1949年6月西安解放,适逢高中毕业,即参加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举办的新华社一野总分社培训班学习,结业后随军采访到兰州.
1950年调西北军区政治部《西北部队文艺》刊物任编辑.
1952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结业后在新闻摄影队工作,先后赴朝鲜、新疆等地拍摄新闻记录片,后调艺术室任记录片剧本编辑,曾在《中国电影》1957年第8期上发表影评:《纪录片中的一朵鲜花——谈“移山填海”》,后编入《中国电影评论集》(第二集)。
1958年4月下放北大荒劳动.
1960年经农垦部分配呼伦贝尔市农垦局拍电影,后垦荒停止,转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农八师从事摄影工作.
196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十周年纪念,首次出版大型彩色画册,被借调摄影,有二十余幅作品入选。
1978年被调入《新疆画报》社任摄影记者。拍下了大量的专题照片和独幅照片,较有影响的是:《从南泥湾到塔里木》《和田布扎克》《吐鲁番盆地》《麦盖提绿洲》《奶茶飘香》等专题报道。并有两幅照片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展览:《石油工人战三九》(第十一届影展)《巴扎归来》(第十二届影展)。
1982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全国开展了摄影理论研究,樊矫健被选为新疆摄影理论研究会会长。
1982至1999年期间,主持召开了10届新疆摄影理论研讨会,出版了8本摄影论文集,共一百五十万字,受到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表扬,被誉为“全国开展摄影理论工作之冠”。
1999年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组织)。
1998年出版了他的摄影论文集:《摄影漫笔》,汇集他四十余篇摄影论述。
1999年他编辑出版的《20世纪新疆图片纪实“往事回”》,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2005年结集出版名为《边城夜雨》。
2006年7月20日上午11时,“见证光荣”樊矫健石河子市军垦纪实摄影展在石河子市艾青诗歌馆隆重开展。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学习经历
拍摄经历
举办摄影展
离休生活
人物荣誉
记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