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台湾人权委员会”以此申请集会。
事件概述
11月30日正式向
高雄市第一分局提出申请,要求在12月10日下午举行游行活动,但一直都未获批准。在多次尝试失败后,党外人士决定依原定计划在高雄举行游行。
12月9日,
中国国民党政府以将举行演习为由,宣布将在次日禁止任何示威游行活动,其实主要针对的就是《美丽岛》可能的游行活动。当日,两名《美丽岛》的义工姚国建和邱胜雄,在发传单告示次日活动时被警察逮捕,并遭到殴打、刑求。《美丽岛》工作人员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往警察局要求放人,一直到次日凌晨,两人才被释放。这次的“鼓山事件”引起公愤,一些原本并未计划参加12月10日游行的党外人士,也立即前往
高雄市,准备参加游行。
12月10日晚上6点,游行队伍出发,但同时当局已经出动镇暴部队。由于原定集会地点已经被封锁,游行队伍只能临时改变集会地点。在到达后由
黄信介首先发表谈话,但很快游行队伍就被镇暴警察包围。
施明德与
姚嘉文出面与警方谈判,要求警方允许他们在原定地点集会到晚上11点,并要求撤回镇暴部队,不过可以让警察到现场维护秩序,但是这些要求通通都遭到驳回。晚上8点半,镇暴警察在游行现场开始喷射
催泪弹,令现场失去控制,爆发严重冲突。到10时左右警方又增派警力,双方发生冲突。
事件发生后,政府开始陆续追捕党外人士。1980年2月20日,警总军法处以叛乱罪将
黄信介、施明德、张俊宏、姚嘉文、
林义雄、陈菊、
吕秀莲、
林弘宣等人起诉,其他30多人则在一般法庭遭到起诉。在张德铭等人的协助下,被告方开始聘请辩护律师,最后组成了一个15人的律师团,每名被告有两名律师协助辩护。最后判决结果,8人全部有罪,
施明德被判无期徒刑,黄信介14年有期徒刑,其余6人12年有期徒刑。
事件影响
美丽岛事件对今天台湾的政局有很大影响。台湾地区民主进步党中的多数领袖,几乎都曾经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美丽岛事件。在8名主要被告中,吕秀莲曾担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
姚嘉文曾担任台湾地区考试机构负责人,
林义雄为民进党前党主席,
陈菊曾担任台湾地区劳工委员会主任委员,
高雄市市长,均是民进党内有相当影响力的领导人。在辩护律师方面,当年
黄信介的辩护律师之一
陈水扁,曾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谢长廷也曾担任民进党党主席和高雄市市长,2005年任台湾地区行政机构负责人;
苏贞昌曾任台北县县长,民进党党主席;张俊雄则曾任台湾地区行政机构负责人,民进党的秘书长。
但是另一方面,曾任民进党党主席的美丽岛事件另两名主角
施明德与
许信良,均已经离开民进党,并常常批评民进党的政策。
林义雄本人虽为前民进党党主席,下台后因“核四”问题,也曾另外办过一场反核游行。
事件的另一方主角中,也有许多人在今天的台湾政坛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色。当时担任新闻局长的
宋楚瑜,在2000年台湾地区“总统”大选中仅以30多万票的细微差距败于
陈水扁,目前是亲民党的党主席、并在2004年台湾地区“总统”大选中成为泛蓝联盟的“副总统”候选人。
多元化、自由化
其次,在社会上,
许信良的
中坜事件及随后一连串的事件,让自228事件以来,整个白色恐怖世代沉默了二十几年的压抑,开始有表达的勇气,活络追求民主、自由的社会生命力,从沉闷单一逐渐多元化、自由化。80年代蓬勃发展的各种社会运动即是最佳的表面征象。
美丽岛事件中于当时统治集团中任职的一方,也有许多依然活跃现今政坛的政治人物。当时担任“新闻局长”的
宋楚瑜,在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以30多万票的差距败给
陈水扁,后担任亲民党主席、并在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成为泛蓝阵营的“副总统”候选人,并参加了2006年台北市长选举,落败后宣布退出政坛。而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民进党的政治资本
美丽岛事件也成为民进党的政治资本。虽然美丽岛事件时民进党尚未成立,民进党内有许多人都曾参与过这次政治事件。民进党以此突显自己在争取民主、推动改革方面的功绩,反映出当时
中国国民党执政的专制统治。但是在民进党内部,美丽岛事件也会被利用来作为党内夺权的政治资本。
例如在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民进党党内的副手争夺之中,
吕秀莲就曾利用此事件来批评29名“反吕”的“立委”,而在“反吕”的“立委”中,也有人批评吕秀莲是在美丽岛事件中供出最多同志的人,以至今日,社会仍在讨论所谓供出同志,因为参与、规划美丽岛事件的人,在游行前已被当时的执政当局掌握全部名单。
经过这次事件,党外势力的骨干基本铛入狱,党外运动元气大伤,被迫转入低潮。而
中国国民党也受到重创,宛如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船“被打了一个大洞”。国民党与党外势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美丽岛事件发生后,许多重要党外人士遭到逮捕与审判,甚至一度以叛乱罪问死,史称“美丽岛大审”。最后在各界压力及美国关切下,终皆以徒刑论处。
此事件对台湾之后的政局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使得国民党不得不逐渐放弃迁台以来一党专政的路线以应时势,乃至于解除38年的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台湾社会因而得以实现更充足的民主、自由与人权。并且伴随着国民党当局的路线转向,台湾主体意识日益确立,在教育、文化、社会意识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转变。“美丽岛事件”是一次由台湾进步力量发动的民主运动。
政坛影响
另外,2月28日的
林宅血案,发生在美丽岛事件大审时,受审人
林义雄家宅中,林母及双生女儿林亮均、林亭均惨遭凶手杀害,独留被杀成重伤的大女儿林奂均成唯一的活口,历经民进党执政,此案至今仍未破。因当时海外“台独”势力仍是各自为政,统治集团因害怕“
二·二八事件”重演,在白色恐怖时期采取“外杀内不杀”的策略,以致为何有人会选择在“二二八事件”发生日屠杀林家一事成为悬案。
高雄捷运05/R10车站即位于事件发生地,特命名为
美丽岛站以为纪念,虽当地极少数的居民力主恢复旧地名大港埔站,但
高雄市政府认为全台人民定位美丽岛事件是绝对正确的民主活动,无反对意见,因此仍主张命名为美丽岛站。
美丽岛事件发生时,马英九担任主编的《波士顿通讯》抨击美丽岛事件受刑人,并将美丽岛事件形容为“丑剧”、“逆流”。
由
李双泽编曲的《美丽岛》,杨祖收录在其1979年发行的专辑《杨祖珺》之中,发行之初并未受到当局关切,仅是不能公开在电视广播上演唱。1979年党外人士以此曲做为杂志之名后,本无政治意图的《美丽岛》,便与党外运动划上等号,从此被打入深渊列为禁歌。然而即便是党外人士,也并非全部人都支持《
美丽岛》此曲。1979年9月8日中泰宾馆创刊酒会上,爆发闹场冲突,
杨祖珺当场演唱《美丽岛》,试图振奋人心,却有同志以“并非鹤佬话”“
仔猪歌”为理由反对。
2010年3月份,
施明德出书曝料
谢长廷是“抓耙仔”(指昔日
中国国民党的线人),更指出“创党元老皆知”,一时间将淡出政坛的谢长廷撤入舆论风暴。同年4月17日,正逢台湾“美丽岛军法审判”三十周年前一日,施明德在另一本新书《叛乱·遗嘱》的发布会上,指出审判过程中,辩护律师团有国民党卧底,目的就是要在审判中铲除异己,收割利益。这些人当中,有些都当上了“总统”、“院长”、主席,言语中含沙射影,矛头直指
陈水扁、
苏贞昌、张俊雄等人。政坛“无间道”,震慑岛内舆论。
事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解放战争爆发,因战局失利,
中国国民党退守台湾。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国民党长期一党专制,针对共产党“统战手段”,国民党政府实施诸多严厉手段限制人民言论、集会、
结社自由,又实施戒严、党禁,即人民无组织
政党之自由。
戒严令之下,好多持异议人士被政府以叛乱罪名收监,情节严重的持异议人士被处判死刑,不少都是冤枉错判。因为政府逼得人民太紧,民间开始兴起好多反对势力,众多的反对势力叫做「党外」,即系国民党以外。
党外人士争取人权保障、司法独立,同时反对戒严、争取集会同结社自由,那个时期好多人士以创办杂志做小众媒体来发表意见,1950年代出版的《自由中国》是这个势力争取言论自由的代表。1960年《自由中国》组织一个叫「中国民主党」的
政党,但遭政府取缔,而《自由中国》也都被停刊。
一路到1970年,好多争取言论自由认同民主的新兴党外势力出现,其中以《台湾政论》《八十年代》《美丽岛》这三本杂志最有代表性,而政府亦常常针对这几本杂志,得闲无事就会查禁吓、打压吓阻。结果民间党外势力对开放党禁、报禁,同时废除戒严的要求越来越激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终于触发“美丽岛事件”。
“美丽岛事件”是台湾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双方均有备而来。党外人士希望借此向
中国国民党挑战,显示自己的实力,而国民党也将计就计,“引蛇出洞”。
美丽岛之前的党外运动
在国民党一党独大的统治时期,台湾社会没有组党的自由。所谓的“党外”,指的就是一群非属国民党、进行反独裁统治、争取民主、自由运动的政治组织或个人。在早期,党外人士主要是通过创办杂志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如50年代雷震的《自由中国》以及60年代的《文星》《大学》等)。到70年代以后,开始透过选举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的串联和组织工作。
“党外”的第一次组织化尝试是在1978年“中央”民意代表增额选举时期,当时非
中国国民党的候选人康宁祥、张春男、黄天福、姚嘉文以及吕秀莲等人,在选举期间以黄信介、林义雄和施明德为中心,成立“台湾党外人士助选团”,作为共同的选举后援组织。他们不但举办各种座谈会、记者招待会等,也正式发表共同政见。助选团的总干事由施明德担任。
文宣攻势
在助选团的协助下,党外人士发动了庞大的文宣攻势,印制自己的传单、海报进行散发,很快就获得了极大的回应。但是在1978年12月16日,美国政府突然告知
台北市,即将终止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这个事件在政坛引发强烈的反应。台当局领导人
蒋经国在获知消息后,行使“宪法临时条款”所赋予的紧急权力,宣布即日起停止一切选举活动。“断交”事件影响深远,一直到2007年,事母至孝的
吕秀莲在第二个台湾当局副领导人任期内,都曾公开抱怨,如果不是“断交”,就不会有美丽岛事件,也不会连自己的母亲往生都不能奔丧。
党外人士国是声明
党外人士反对暂时停止选举的决定,
许信良、余登发等人在1978年12月25日发表《党外人士国是声明》,要求恢复选举,并主张“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1979年1月21日,党外运动的重要领袖余登发因叛乱罪遭逮捕,当时任桃园县长的许信良于是在次日领导20多名党外人士发动要求释放余登发的桥头游行,这是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执政以来民间所发起的第一次集会游行事件。
余登发被逮捕后,在
施明德等人的努力下,党外人士组成了一个60人的“人权保护委员会”,在3月9日开庭时,由
姚嘉文担任余登发的辩护律师,委员会也与国际特赦组织合作为释放余登发而努力。此时施明德等人就已经开始筹划一份党外杂志。1979年4月20日,“中国台湾地区监察院”通过了对许信良的弹劾案,委员会再度组织声援。随着事态的恶化,许信良被迫在1979年秋前往美国。
《美丽岛》杂志
1979年5月中,
黄信介申请创办一个新的杂志,杂志名称之由来,为周清玉提议取李双泽编曲、杨祖珺演唱的歌曲《美丽岛》为名。6月2日,《美丽岛》杂志社在
台北市正式挂牌成立。在7月9日的会议上,该社正式确定许信良为社长,吕秀莲、黄天福担任副社长,张俊宏为总编辑,施明德为总经理。当时《美丽岛》旗下网罗了各派的党外人士,包括了当时倾向统一的社会主义团体“夏潮”以及以康宁祥为代表的稳健派,但是主要还是以施明德等激进派为骨干。
1979年9月8日,《美丽岛》杂志在中泰宾馆举行创刊酒会时,以《疾风》杂志社人员为首的群众(领头者为新党荣誉主席
郁慕明,而里面有中兴中学的学生)在馆外聚众抗议,并向馆内正在进行酒会的人士投掷石块、电池等危险物品,此即所谓中泰宾馆事件。
施明德后来在监狱里表示,创办《美丽岛》的目的是“要形成没有党名的政党,主张实行‘国会’全面改选与地方首长改选”。但是在同时,一批所谓的“反共义士”另外创办了《疾风》杂志,与《美丽岛》相抗衡,甚至不断用暴力袭击《美丽岛》的办公室。虽然“反共义士”自称为民间团体,但很有可能是受到当时执政的国民党当局政府指使。
施明德在1979年11月14日到梧栖参加一场联合祈祷会,在该会中他听从几位长老教会牧师的建议,决定在人权纪念日当天举办大规模纪念活动。在纪念活动举办之前,
施明德与
陈菊进一步筹组“人权纪念委员会”,打算在当天正式成立。
《美丽岛》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1979年11月发行量已经超过8万册。11月20日,“美丽岛政团”在
台中市太平小学举办“美丽岛之夜”,会中开始筹划在世界人权日当天在
高雄举行游行。在11月及12月初,《美丽岛》杂志在高雄的服务处两次遭人砸毁,多地服务社遭破坏。11月29日,
黄信介本人位于
台北市的“立委”服务处和住宅遭到攻击,并被捣毁办公室设备,同日《美丽岛》杂志高雄市服务处也遭人持刀械破坏。虽然报警处理,治安当局一直未能查获;而12月28日,《美丽岛》杂志屏东服务处亦遭到袭击。
事件经过
1979年9月,由黄信介为发行人、许信良任社长、张俊宏任总编辑的党外政论性刊物《美丽岛》在台北创刊。该刊不仅言论激烈,而且来势凶猛,仅社务委员就达70名,几乎网罗了当时所有的知名党外人士,并在全岛设立十多个办事处,最多时发行量达8万册。党外人士想借办刊物集结力量为创造实质性政党的目的十分明显。而
中国国民党从一开始就对这本来者不善的杂志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在杂志创刊酒会上,就有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到酒店门口寻衅闹事;创刊后的2个月中,该刊发行人的住宅和杂志社也多次遭到骚扰和威胁,《美丽岛》杂志与国民党当局积怨已久,对立情绪持续升高。
1979年11月30日,《美丽岛》杂志与“台湾人权委员会”联合向台湾当局申请于12月10日在
高雄举办纪念“国际人权日”集会游行,遭到拒绝。《美丽岛》杂志决定不理会台湾当局的态度,按原计划照常举行集会游行,并准备了一些木棍,以应付可能进行的镇压。他们还派出宣传车,沿街号召民众准时参加。
12月10日,集会如期举行。台湾当局派出大批军警部署周围街道,并对附近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入内。晚6时,聚集在《美丽岛》杂志高雄办事处的民众已达五、六百人。考虑到集会原定地点扶轮公园已经被警察包围,于是临时决定改到另一开阔地区,但队伍却受到警察的阻拦,无法到达。
黄信介、
姚嘉文等就地发表演讲,与会3000多名群众情绪激昂,不断高呼“打倒特务统治!”、“反对
中国国民党专政!”等口号。集会组织者再次出面与警方交涉,要求警察撤离,但遭拒绝。于是在集会结束后,以三辆宣传车开道,几千民众持木棍、火把开始游行。四周待命的警察上前强行阻拦,并用
催泪弹驱赶游行队伍,民众则以木棍、火把、酒瓶还击,双方发生严重冲突。在折返杂志高雄办事处后,双方再次发生扭打,直到11时宣布集会结束,仍有不少民众不愿散去。军警用催泪弹、
电棍等强行驱赶,冲突进一步升级。到11日凌晨2时30分,局势才趋于平静。
事件结果
人员伤亡
美丽岛事件冲突共造成双方近200人受伤。事后第三天,台湾当局开始大规模收捕事件参与者,
黄信介、
施明德、张俊宏等共152名党外人士以“涉嫌叛乱罪”被抓扣,聚集在《美丽岛》杂志周围的党外运动核心人物几乎被一网打尽。1980年3、4月间,经过军法审判,以“为中共统战”和“台独叛乱”罪名,判处施明德无期徒刑,黄信介有期徒刑14年,
姚嘉文、张俊雄等6人有期徒刑12年。另有30多人被刑事法庭判处4至6年的徒刑。
被捕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