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信介
黄信介
黄信介(1928年8月20日-1999年11月30日),祖籍福建安溪,出生地是现在的台湾台北市大龙峒(今大同区),原名黄金龙,民主进步党第三届及第四届党主席,“台湾民主”先行者,对抗威权的反对运动领袖。曾辅佐吴三连高玉树竞选,在角逐大同区区长落败后,便与中国国民党分道扬。
人物生平
1940年夏小学毕业,在铁工厂学徒,后来应征到日本,在印刷厂当徒工,半工半读于上野中学。1946年回到中国台湾,在台湾银行印刷厂做印制钞票的工人,工余学习汉语,勤力自修,1948年夏考取北京大学,但因解放战争日炽而未能入学。1949年秋考入台湾行政专科学校(中兴法商学院、中兴大学前身),1951年母校升格后,回校补修学分,毕业于中兴大学行政学系。
黄信介在兄弟5人中居次,兄金标,1949年4月到祖国大陆入浙江大学农学院,1957年毕业于该校医学院,当过“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二弟黄天福,曾是台湾“国大代表”、“立法委员”。民主进步党第三届及第四届党主席,“台湾民主”先行者,对抗威权的反对运动领袖。
小学毕业后便到工厂当学徒工,后改学印刷技术,并东渡日本念完初中。曾任民进党主席。1946年回台,任职于台湾银行印刷厂,后考入台湾行政专科学校,一度加入中国国民党。曾辅佐吴三连高玉树竞选,在角逐大同区区长落败后,便与国民党分道扬镳。
1960年当选台北市“议员”,1969年入选"增补立委",为终身职,逐渐成为党外运动领袖。1973年,与康宁祥联袂辅助"党外四人联合阵线",竞选台北市“议员”。1975年,二人合办《台湾政论》,任发行人,为党外运动舆论阵地,不久停刊。之后,联手推动党外势力整合工作,1977年,为应地方公职选举,实现全岛性的党外人士大串联。次年组建"台湾党外人士助选团",任总联络人,巡回全省各地助选,开创党外运动新局。
1979年9月,创办新的党外政论刊物《美丽岛》杂志,任发行人,并在全岛建立发行网络,以此集结党外势力。同年12月10日,发起组织"世界人权日纪念大会",发生"美丽岛",旋即被捕。军法大审中,判处14年有期徒刑,夺公权10年。1987年5月假释出狱,8月与张俊宏合办"美丽岛"说明会,对民进党有所指摘。
1988年2月,加入民进党,11月,当选民进党第三任主席。1989年11月连任。1990年受聘"国是会议"筹备委员,并任"台湾主权独立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1991年11月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1992年12月参加"立委"选举,最后获得当选资格。为"泛美丽岛系"领衔人物。
1999年11月30日,因为心肌梗死引发心力衰竭去世。
1928年8月20日,出生在台北大龙峒一个富裕世家,祖籍福建省安溪县
1940年至1945年,在日本读初中。
1951年,毕业于行政专科学校(中兴大学前身)。
1958年,当选台北市“议员”。
1969年,当选终身“立法委员”。
1975年,与康宁祥、张俊宏等创办了《台湾政论》并任发行人。
1977年,与康宁祥组成“全省党外后援会连线”,
1978年,任《这一代》杂志社社长,组“全国党外助选团”。
1979年6月,创办美丽岛杂志社并任发行人,8月发行《美丽岛》杂志。
1979年12月,因《美丽岛》杂志高雄服务处暴力事件被捕。
1980年4月,因“叛乱罪首犯”身份被判刑14年。
1987年5月,获假释出狱。
1988年3月,加入民进党。10月当选民进党第三任党主席。
1989年10月,当选民进党第四任党主席。
1990年5月,获李登辉特赦。
1991年12月,当选第二届“国大代表”。
1992年12月,当选第二届“立法委员”、辞“国大代表”职务。
1996年5月至1999年5月,获聘为有给职“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资政”。
1999年11月30日,因为心肌梗死引发心力衰竭去世。
1999年11月30日,病逝于台北市
家庭亲属
黄信介兄弟五人中排行第二。兄黄金标195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当过“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弟黄天福,曾是“国大”代表、台湾地区民意代表。
黄信介从前曾与一张姓女子交从甚密。1978年黄信介相信张姓女子的话,认领了她的儿子黄至慰为长子。黄信介死后留下百亿“新台币”的遗产。黄的三个女儿到法院诉讼,认为父亲当年被迫认领黄至慰无效。经过DNA检测,确认黄至慰与黄信介没有亲子关系。法院一审判决认养关系不存在,二审逆转,认为黄信介的女儿无权否认黄信介的认养权利,三审又推翻二审的判决。黄信介的小儿子黄至君支持黄至慰。
职业生涯
在民进党历任党主席中,黄信介不仅是唯一连任两届党主席的人,而且以其草莽性格、豪爽憨言的个性,成为最具特色的领袖。他不仅获得党内“欧吉桑”的亲切称谓,还获得各党派“信介仙”的尊敬,更被推为“民进党永远的精神领袖”。
黄信介从小就想做大官,早年他追随台北市地方实力派人士高玉树,1959年与高玉树的另四位得力干将一起参加台北市“议员”选举并当选,获得“议会五虎将”之称。在市“议会”中,黄信介以发言最多、最响和最凶,向中国国民党当局发动猛烈批评,赢得选民的支持,不仅连任台北市“议员”,更在1969年12月,以5.8万多票参加首次增额“立委”补选并当选,成为“终身委员”。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黄信介继续保持强悍问政风格,当面直斥蒋经国的“十大建设”是企图转移民众更关心的问题;嘲讽青年党、民社党是“厕所里的花瓶”。
新旧反对运动的承传者
台湾党外的反对运动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雷震等人筹组《自由中国》,虽然有郭雨新吴三连许世贤高玉树等“台籍”士绅,但却以大陆知识分子为主,“台籍”政治人士尚未成气候,后来雷震组党失败被捕入狱,高玉树逐渐靠向中国国民党,党外反对运动陷入沉寂。
政治环境的严酷,在野声音的式微,令黄信介这个党外“立委”备感责任重大,开始了一连串的行动。1975年与康宁祥、张俊宏等创办了《台湾政论》并任发行人(后被勒令停办),1978年出任《这一代》杂志社社长,1979年6月又出资创办美丽岛杂志社并任发行人,8月发行《美丽岛》杂志,主张“废除万年国会”、“取消戒严令”,“推动新生代政治运动”。
在发行政治杂志、进行政治宣传的同时,黄信介等也开始了全台反对力量的串连:积极鼓励台北市的党外人士出来参选,1977年与康宁祥组成“全省党外后援会连线”,1978年组成“全国党外助选团”为吕秀莲姚嘉文黄煌雄等人助选。在余登发父子被捕、中美建交后等重大政治事件发生后,党外人士对岛内外的政治形势作出“一切抗议示威的和平途径,都已经绝望”的判断,因此有张俊宏的“和平绝望论”、许信良的“玉石俱焚论”以及林义雄的“以暴对暴论”等,从而使党外运动和路线逐渐朝向群众运动方向偏斜。特别是黄信介出资创办并任发行人的、拥有91名社务委员、以政团组织方式筹划出现的《美丽岛》杂志,在全台湾省设立了11个服务处,在第四期即达10万余份,影响非常巨大,一股“没有党的党”的政治势力已然成型。
反对力量的迅速发展令当局十分担心。1979年12月,当局抓住《美丽岛》杂志发表文章评论南韩经济引发南韩政府抗议以及《美丽岛》高雄服务处暴力事件,逮捕了黄信介等人;1980年4月,黄信介因“叛乱罪首犯”身份被判刑14年,同时丧失“立委”资格;1991年他以申请“立委”复职、随即辞职及拒领退职金的亲身实践推动落实“废除万年国会”的改革诉求。
黄信介等人虽然被捕,但“美丽岛事件”却激起了政治千层雪:1980年底,“美丽岛”受难者家属投身公职选举,多人高票当选;1981年底,“美丽岛”辩护律师群如谢长廷陈水扁等也投身台北市“议员”选举,再加之各地无党籍及地方政治人物也纷纷投入政治运动,从此,岛内的党外反对运动迅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于1986年正式成立了民进党。黄信介也因其“民主运动新旧时代过渡期关键人士”角色而获得了党外精神领袖的地位。
“终身党主席”
在狱中,黄信介依然时刻关心着高墙外的事,每天除了阅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还有当局免费送阅的三份报纸、杂志以及力争得到的二份民营报纸。1987年5月30日,在蒋经国的亲自指示下,黄信介和张俊宏获假释出狱。
初出狱的黄信介并没有立即加入民进党。对于这个自己冒着性命危险而催生的反对党,看着那些当年为自己打官司,而今活跃在政治舞台最前面的律师后生们,他实在有着太多的落寞;在狱中八年,他已摒弃过去的激进立场、转趋温和,与民进党现行的群众运动路线截然对立;特别是因其反对运动龙头地位,其加入民进党势必对党内的权力结构和派系利益产生强烈冲击。然而,尽管有不少人劝进黄信介另组新党,黄本人也自认“若要组织新党,相信人数不会比民进党少”,但在“民进党成果来之不易,不能破坏它”的认知下,经过“锣声若响,扬帆出发”名为全台巡回演讲,实为全岛政治实力的民意测验,1988年3月,黄信介在通过友人表达“非常希望当上民进党的‘终身主席’”,民进党特为其修改党章(改党主席“连选得连任”、扩增党主席权力)后,在两三千群众参加的大会上,以公开方式风风光光地加入了这个“本来就是我的党”的民进党。
1988年10月,黄信介凭藉党外运动龙头的地位,当选第三任民进党主席,1989年10月蝉联第四任党主席。在两届三年党主席任内,黄信介不仅自掏腰包,为草创初期的民进党解财务上的困难,更藉着务实、深具妥协性的性格和自成一路的思考逻辑,带领民进党渡过几次重大危机。
黄信介领军的“美丽岛系”与党内“新潮流系”在权力分配、党的发展路线、“台独”等重大问题上严重分歧:民进党成立以来,“新潮流系”一直掌控党机器,坚持走群众抗争的街头路线,力主将“台独”主张纳入党纲。而黄信介却反对这种“把人民当做夺取政权的工具”的群众路线,称此“只会破坏民进党的名声、吓走群众”,主张“政党就是选举党,必须走议会路线”;明确反对将“台独”纳入党纲,认为“应先求台湾的民主化,再谈国家认同问题,因为只有台湾先有了真正的民主,所谓‘自决’才有普遍、真正的意义”,主张“台湾与大陆有必要多认识、多了解”,建议民进党若一定要修改党纲,应将原案的“人民有主张'台湾独立'的自由”改为“人民有主张'台湾独立'或统一的自由”;再加上黄不顾党内强烈反对与李见面,参加所谓“国是会议”,海派的行事作风,招致新潮流系的无情批判与斗争。双方矛盾激化,民进党几度面临分裂危机。
1991年10月,黄信介两届党主席任满后,先是恢复“终身立委”职务、旋即又辞职;12月当选第二届“国代”。1992年底,他扛着“元帅东征”大旗,空降花莲县参选第二届区域“立委”,原以62票之差落选,民进党不服、发动大规模抗议作票,经重新验票发现排名第二的中国国民党候选人误差票数达534票而被“中选会”撤销资格,黄信介当选,从而攻克了国民党坚守半世纪的东部江山。1996年2月“立委”任满后,5月黄信介被聘为有给职“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资政”。
请缨任鲁仲连
晚年的黄信介虽然仍有民进党首席顾问头衔,却因年纪大、身体不好而逐渐淡出党务和政坛,他最后一次介入党务是在1999年协助民进党解决“总统”提名人选。
许信良一直有志于大位,1996年不惜与昔日战友张俊宏割袍断义,回锅出任民进党主席即为参选2000年“总统”铺陈;而陈水扁靠着台北市市长的资源迅速窜升为民进党超级政治明星,锋头强劲,虽然竞选台北市长连任失败,却反而获得更多的民意支持,成为民进党内最有希望获胜的“大选”人选。双方志在必得、互不相让。
一边是昔日患难的战友,一边是以“嫡传弟子”自居的后辈,久不过问党务的黄信介不顾身体有病,主动请缨担任鲁仲达、居中穿梭。1999年3月,他在家中安排许信良、陈水扁晤面,并曾提出陈许配或许陈配,企图解决二人的人选之争,但未获当事人的同意。5月,在党内大势已去的许信良发表声明退党,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7月,黄信介在民进党第八届一次临全会上,作为历届民进党主席代表发言支持陈水扁代表民进党参选第十任“总统”。
只是黄信介未能等到民进党登上政治舞台的那一刻。1999年11月30日,黄信介因突发心肌梗死,经过三四个小时急救无效,病逝于台大医院加护病房,结束了他传奇的人生,终年七十二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家庭亲属
职业生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