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业银行是北洋政府时期始建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其有新旧之分,最初成立于1919年,宗旨是“开发边疆,巩固国防”。总行设在库仑(今蒙古
乌兰巴托),1920年迁到北京。由于战乱及其它原因,边业银行一直经营不善。1924年
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军阀
张作霖取胜,
张学良收购原来的
殖边银行的股份,增资扩建,于1925年4月10日再次开业,史称新边业银行,总行设在
天津市,张学良为总经理。在北京、
上海市、
张家口市、
沈阳市、
长春市、
哈尔滨市、
黑河市设分行。1926年6月迁总行到奉天。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边业银行被日军强行接收,1932年并入伪满
国家银行。
由于战乱及其它原因,边业银行一直经营不善。1924年
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后,奉系军阀
张作霖战胜了直系军阀,
张学良收购原来的
殖边银行的股份,然后再增资扩建,该行由奉系地方势力控制。边业银行于1925年4月10日经过三个月的筹备再次开业,总行设在
天津市,张学良为总经理。在北京、
上海市、
张家口市、
沈阳市、
长春市、
哈尔滨市、
黑河市设分行。
张作霖父子在1926年6月又将边业银行总行由天津迁到奉天。1926年7月1日奉天分行改为总行,即东北边业银行;天津总行变为分行。
东北地区边业银行成立后,在东北各地先后设立分支机构26处,全国共有分行30余处。由于东北边业银行股东皆为政府要员,业务开展颇为顺利,经营日益兴旺,到1931年“
九一八事变”时,共有员工237人。
“九·一八”事变后,被日军接收,1932年并入伪“
满洲中央银行”,
张学良又在
天津市另立边业银行总行。1936年经张学良批准,向关内东北人募集股金,将天津边业银行改为
Inc.。但不到一年,因资金不足,股东纷纷抽股,边业银行变为
张姓的独资银行。1936年8月1日,总行移至
上海市。1937年4月,张学良因“
西安事变”被软禁,同年10月边业银行宣告停业,结束了它的历史。
边业银行创建时资本总额1000万元,
实收资本255.9万元,公积金52736.95万元,特别公积金80173.38元,官股97万元,商股158.9万元。1920年
潘馥、章瑞廷等加入新股,重新改组。
1925年4月边业银行另行集股,修改章程,股本总额定为2000万元,当时收足525万元,其中
张学良与张氏家族出资500万元,旧军阀
阚朝玺出资10万元,泰勋(
吴俊升)出资10万元,北京财政部出资5万元,另设公积金30万元。
边业银行开业时,董事潘复、曹士藻、
徐世章、
吴鼎昌、朱宝仁、李光启、勒怀旭、
倪道杰、张学良。监事
周作民、鲍英麟。总理章俊琛,协理叶登弟。津行经理杨承甫,副理华欣如。
1931年总行从
沈阳市迁回
天津市后,董事长
于学忠,常务董事宁恩成、鲁穆庭,董事王树翰、
王克敏、
刘尚清、荆有岩、沈振荣、周大文。监察人荆雪岑。总经理韦锡九。
1933年4月,由张学良向住在关内的东北人募集了一些股金,重新成立董事会,推举刘尚清为董事长,张学良等9人为董事。监察人
万福麟、
张作相、
鲍毓麟。总经理仍为韦锡九,津行经理为富连祯。
边业银行成立后,由于其股东皆为政府要员,业务开展颇为顺利。1921年发行纸币72.2万元,1922年发行39.7万元,1923年发行101万元。1931年
九一八事变前,该行业务发展到顶峰,年纯益最高额达到300万元左右。此后,随着形势的恶化,营业规模日益缩小。1932年该行发行兑换券1135500元,存款285.5万元,放款352万元,纯益1013元。1933年存款233万元,放款321万元,汇出23万元,汇入23万元。1936年发行兑换券350800元,存款910625元,放款516702元,纯益10977元。
1926年边业银行总行由
天津市迁到
沈阳市的办公地点设在帅府的接待处。边业银行实际是
张作霖的
私人银行。今天
张氏帅府南面的小楼,当时是帅府的接待处,达官显贵、社会名流常常聚居的地方,所以有“帅府舞厅”之称。
东北边业银行的新办公楼是由德国人设计的,东临朝阳街、西靠张氏帅府、南临帅府接待办,占地5000多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氏帅府建筑群的一部分。建筑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二层,门脸三层。正面采用罗马古典复兴的建筑样式,十级台阶上设有门廊、六根直径为一米的爱奥尼巨柱全部由
花岗石石雕而成。1930年竣工后为边业银行总行。1932年被并入“
满洲中央银行”。1945年
日本投降后改为“中央银行沈阳分行大南门分理处”。1949年以后由
东北地区煤炭局等单位使用。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
沈阳市人民政府决定辟为
金融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