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常平中学初中部
1958年创办的学校
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优良的教育质量,在广东省享有较高的美誉,学校占地面积38046.9平方米,生均34.5平方米,建筑面积42505m2,校内古树葱茏,处处林荫,环境优雅。现有教学班26个,学生1346人(2009年9月达30个班,学生1500人),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40人,本科以上75人,学历和职称合格率均达100%。学校教学设施配套完善,拥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所有教师均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目前校园网、校园广播网已覆盖各课室、功能室、实验室、办公室和校内教师宿舍,并利用光纤与省、市教育专网连接。
学校简介
1946年,以抗日名将蒋光为代表的先贤们倡导创办了“县立常平初级中学”,1958年,升格为完全中学(东莞市常平中学)。63年来,数以万计的常中人,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智慧和毅力,实现了常平中学的一次次腾飞。今天,常平中学(初中部)已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东莞市文明学校”、“东莞市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等。2007年9月,学校顺利实现了初高中分离,留在原址的“东莞市常平中学初中部”赢得了更大的教育教学空间,有更多的优质学位来彰显她的重要地位。
学校坚持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和管理强校的道路,坚持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和民主化管理。师资队伍不断得到优化,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中考成绩连续多年获东莞市初中教育质量奖,2006年和2007年获一等奖,2008年获三等奖
办学历程
创办于1946年春,前身为“东莞县立常平初级中学”,蒋光鼐先生题字“县立常平中学”,秋季开始招生。
1948年由中山大学历史学教授郑思许作词,黄可清作曲,马思聪教授审阅修改创作出《东莞常平中学校歌》
1949年7月初中首届毕业。入学时为84人,毕业时为69人。
1952年夏为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募捐活动
1957年夏反右派斗争,大批教师蒙冤
1958年8月始办高中,升格为完全中学,
1959年6月洪水为患,校舍被淹
1961年7月高中首届毕业,升学率为东莞县之冠
1965年7月首届高考,升学率居东莞县前茅
1966年6月18日作为首批完全中学开展文化大革命
1970年9月回收大队村级高中班,办成九个高中班
1979年7月恢复高考全国招生,升学率东莞县之冠。
1986年高中转制(开设高三)
1990年1月常中男子篮球队代表常平镇香港特别行政区访问“香港元朗体育中国艺术节
1999年10月,常中男子篮球队作为中国青少年体育代表团赴埃及访问
2000年1月东莞市常平中学升级为“东莞市一级学校”
2003年10月23日,常平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揭牌庆典,副市长张顺彩致辞
2004年5月承办2004年全国奥运会中学生生物联赛(广东赛区)
2004年5月26日东莞市委书记佟星来我校视察工作
2007年7月常平中学初高中分离,高中部迁至常平司马村,原址更名为“东莞市常平中学初中部”。
校风校训
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三风合一为“严、勤、实、活”
校训:“平心致远,正道力行”
校园文化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中学初中部校园文化建设
1.汉语词典对“平”字的解释很丰富,例如有:均等、安定、安静、公道、治理、抑止、和好等解释。当然还可以把“平”字理解为和谐、温和和稳定。
\u003c广韵\u003e对“平”字的解释是-平,正也。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中,主张对古人之言“迎而距之,李鼎声而察之”
2.以“平”字定位为东莞市常平中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核,并外延到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坚持“常平”精神理念,就是要求广大师生员工――常怀平和心,常干平凡事,常做平实人;平中求真善,平中创奇伟,平中见远大。
3.学校建筑物的命名
当前,大部分学校的建筑物都没有命名,或者使用数字命名,因此缺乏文化的内涵。最近,学校跟一些教育界前辈和教育专家研究决定,对我校的全部建筑物以“平”字头命名,彰显常中独特文化。
①新八层大楼――平正楼
平正意指公平正义。
在平正楼靠近篮球场一侧大墙上竖立体现常中精神理念的三字句――常怀平和心,常做平凡事,常做平实人。
②原八层大楼――平心楼
平心即平常心。心情平和,态度冷静,除去成见,用心公平。
③旧三层大楼――平实楼
平实――平易朴实。
主楼:书声涵志趣鸟语伴琴弦根深叶自茂学博品宜高
④原六层(连改建女生)宿舍――平睦楼
平睦――倡导学生平等和睦相处。
⑤新建七层宿舍――平俭楼
慈仁及物,平俭节身
---《灵宝无上度人上经大法》无上十戒中第三。
⑥图书馆――平津楼
·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武进区)人,清乾隆五十二年榜眼,历任山东省按察使、布政使。清代著名经学家、校勘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方志学家、目录学家。著作甚富,著有《寰宇访碑录》、《平津馆金石萃编》、《魏三体石经遗学考》、《京金石考》、《泰山石刻记》、\u003c续古文苑\u003e等。孙星衍藏书处名为“平津馆”,因其官署驻地与汉代平津侯封地相近而得名。
⑦五栋教师宿舍分别取――
平真楼平善楼平愉楼平顺楼平安楼
⑧后凉亭――平悦亭
⑨心理辅导室:平怡轩
五、师资队伍
教师资源是学校第一资源,伴随着我校初、高中分离,初中部发展嬗变为一所具有63年历史的新校。东莞市常平中学初中部现有在岗在编教师84人,平均年龄32.4岁,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75人;中学高级教师8人,中学一级教师32人,中学二级教师44人。
我校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体现着东莞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全校教师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区,他们怀着为教育奉献地理想聚集在了莞邑大地。这是一个承载着新课程理念的集体,每一个成员非常注重反思,认为这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这是一支勤于思考的队伍,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的见解;这是一支能博众家之长,“拿来”别人的优点,以克服自己本身不足的队伍;这是一支能用自己的头脑来鉴别各种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队伍。
提高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办学成果
1980年
“东莞市体育卫生先进学校”
1984-1985年
“东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1985年
广东省体委命名为“篮球传统项目学校”
1986年
“东莞市体育卫生先进学校”
1988年
“东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1989年
“东莞市体育工作先进学校”
“东莞市校园三化建设先进单位”
“东莞市体育卫生达标先进单位”
1990年“东莞市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东莞市校园三化建设先进单位”
“东莞市生物园建设先进单位”
“东莞市体育工作先进学校”
1996年9月
东莞市高考优秀集体奖
1996年12月
东莞市初中教学质量一等奖
“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学校”
“东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1997年12月
“东莞市德育先进单位”
1997年11月
“东莞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
1997年12月
“东莞市群众体育先进学校”
1999年3月
广东省中学生篮球传统项目比赛第二名
1999年11月
东莞市第五届中小学航模竞赛第一名
2000年2月
东莞市初中教学质量二等奖
“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
“东莞市‘美丽校园’活动先进单位”
2000年4月
荣获东莞市中小学生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高中男子第一名
2001年1月
“东莞市园林式单位”
2001年3月
“东莞市2000年度科技教育先进单位”
2003年6月
“东莞市新课标改革实验先进单位”
2003年
东莞市中学生文艺汇演管弦乐演奏一等奖
2004年2月
“东莞市文明学校”
2004年3月
东莞市初中教学质量二等奖
2004年10月
研制开发的“基于类标准分和网络的考试成绩动态管理无纸化操作系统”获广东省黄华奖二等奖
2005年3月
“东莞市文明学校”
东莞市初中教学质量二等奖
2005年5月
校长王功学荣获“广东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5年9月
被国家教育部授予“贯彻\u003c学校体育工作条例\u003e优秀学校”称号
“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实验学校”
2006年2月
“东莞市文明单位”
“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06年7月
广东省中学生篮球传统项目比赛第三名
2006年9月
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奖;市俱乐部少年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第一名
2006年11月
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2007年1月
市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
2007年3月
东莞市巾帼文明岗
2007年4月
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2008年1月
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
东莞市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
2008年1月
2008年度全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
2009年3月
2008年度东莞市学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未来展望
课程改革:
根据新课程理念,努力开发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人格发展为核心目标的人文课程,以发展学生外在形体和内在艺术修养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课程,以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为极终目的的活动课程,形成特色校本课程。
教学科研:
树立教育发展以科研为先导的思想,人人参与科研。以科研三年发展规划为学校教科研的起步阶段,备课组以上单位要承担至少一个课题,培养研究型教师;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途径,以教学反思辅助,努力培养、学习型及反思型的教师。
队伍建设: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依托,不断优化队伍素能,努力建设形成一支师德高尚、合作创新、优化高效、追求进步、崇尚一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办学成绩:
中考成绩逐年提高,争取三年后在东莞市初级中学享有一定声誉;鼓励参与学科竞赛活动,努力使学科竞赛水平在东莞市初级中学在有一席之地,争取有学生获全省一等奖实现学校以竞赛促提高的要求。
参考资料
东莞市常平中学初中部.东莞阳光网.2024-07-09
目录
概述
学校简介
办学历程
校风校训
校园文化
办学成果
未来展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