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妇人
上海一妇人
《上海一妇人》1925年张石川执导,黑白影片,本片讲述了上海农村姑娘吴爱宝的故事。
剧情简介
农村姑娘吴爱宝与同村青年赵贵全订婚后,感情甚好。一日,爱宝的寄母林氏从上海市回乡探亲,吴父羡慕林氏富有,将女托之。林氏慨然允诺,即日携爱宝返上海。临行,贵全依依惜别,嘱其早归。林氏原系上海妓院老鸨。爱宝抵沪后,即被诱为娼,并改名花淡如,未几又被一批有财势的客捧为花国总统。官场恶少李叔香贪其姿色,以重金纳之为妾。出嫁之日,爱宝登车去李家,瞥见贵全正伫立路旁。原来爱宝走后,贵全因母亲病逝,孑然一身,乃赴沪寻妻,初见爱宝衣饰华丽,不敢猝认,及车启行,飞步追赶,不幸被另一汽车撞倒。爱宝闻讯,潜往医院探视,出资为之治疗。贵全生性懦弱,愈后又跛足致残,生计无着。爱宝乃帮其娶妻置田,遣送回乡从事农耕。日久,爱宝被李叔香遗弃,仍入林氏妓院重操旧业。一日,林氏又从乡间携来一少女,爱宝询其身世,与自己当年相似,遂萌怜悯之心,出私蓄为其赎身,并送往女子职校学习,藉能自食其力。
导演简介
张石川中影股份导演。原名通伟,字蚀川。浙江宁波人。1913年任亚细亚影戏公司顾问,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16年又导演了轰动一时的《黑籍冤魂》。1922年合作组织了明星电影公司,主张“唯兴趣是尚”,后主张艺术应“教化社会”拍摄了一些反映妇女命运的影片。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中他首次运用了电影特技的手法,引起竟拍武侠神怪片之风。1931年美国有声片进入中国后,他导演了中国第一部腊盘配音的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抗日战争期间,在左派电影影响下,导演了表现抗日的左翼电影。1942年出任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分厂厂长兼导演。1946年后为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和上海大同影业公司任导演。一生导演长短故事片近150部,大部分为社会言情片,风格细腻,故事性强,受市民欢迎,其经历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中国早期电影发展史。
编剧简介
郑正秋,中国编剧、导演。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原籍潮州市,生于上海市。曾任亚细亚影戏公司编、导、演业务,1913年改名正秋,与张石川合作编导了中国第一部无声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上映后在社会上引起轰动。1922年合作创办了明星公司和明星影戏学校。在此后的几年里,出现创作高峰,编、导、演了几十部影片,渐渐走向商业化。然而经过自己对人生、艺术的不懈追求,又重新回到现实主义题材上。30年代初,他的思想发生明显变化。1932年,发表《如何走上前进之路》一文,总结和回顾了他一生的感受,提出"反帝、反资、反封建"口号,欢迎新文艺工作者参加电影工作。同年编导了《自由之花》、《春水情波》、《姊妹花》和参加了《女儿经》、《热血忠魂》的部分工作。其中以《姊妹花》为他后期的代表作。他一生共编导40多部作品,情节曲折感人,对中国早期电影事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演员简介
马徐维邦,中国电影导演。1905年出生。原姓徐,因入赘马家,遂改姓马徐。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24年他入明星电影公司,担任演员,曾在《诱婚》、《上海一妇人》、《良心复活》等片中担任角色。1926年改任导演。他的导演处女作是《情场怪人》,在片中他还身兼男主角。此后他在金龙、联华影片公司主演默片《荒塔奇侠》、《骨肉之恩》等。1935年,他编导有声片《寒江落雁》。1937年,他为新华影片公司编导了《夜半歌声(1937)》,该片上映后,极为轰动,颇获好评,影片以反封建争自由为主题,塑造了宋丹萍、李晓霞等有血有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此后,他为天一、联华、艺华等十余家电影公司编导了《古屋行尸记》、《冷月诗魂》、《夜半歌声续集》等恐怖片。1943年在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参加导演了《万世流芳》等影片。1947年后,他到香港,先后在长城、新华等影片公司导演了《琼楼恨》、《碧血黄花》等影片。他一生共导演三十二部影片,于1961年去世。
王献斋,原名王有廷,著名电影演员。1900年出生于符拉迪沃斯托克。二十年代毕业于沪江大学医科,曾是中国最老的精益眼镜公司的验光员。后来自己开设一家眼科诊所,与当时的明星影业公司相邻,众多的影界人士常去他的诊所治疗眼疾,他因此与许多影界名流相识,后经当时大名鼎鼎的张石川导演介绍进入电影界,从此弃医从影,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滑稽大王游华记》。他进入影坛后,很快显露出了表演才华,成功的塑造了《孤儿救祖记》一片中的反派角色,形成了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数十部影片的反派表演风格,当时舆论界曾这样评论“在当今电影圈内饰演反派角色,演技的圆熟,深度达到‘炉火纯青’者唯王献斋一人。”第一个坏蛋的绰号响彻整个影坛。王献斋饰演的正派人物,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有《玉梨魂》、《新旧上海》等影片。
王献斋一生主演过多部影片,可谓将全部本领都贡献在银幕上。“做人就得做一个好人,否则便自绝人群,无善结果”。这句话道出了他舞台银幕与台下的为世心得。1942年病世于上海市
相关背景
金玲小姐从明星公司出来,回到她极不愿去却又逃脱不开的地方——四马路会乐里,上海滩有名的烟花巷。十五岁时母亲去世哥哥染病,她沦落到卖笑之所。
郑正秋希望《上海一妇人》的故事能更丰满,谨慎地向宣景琳询问,并把一些细节融进了电影。原来拍戏所得之所以会被老鸨发现,起因是帮助一个被卖到会乐里的小姑娘,看她的悲惨身世和自己十分相像,宣景琳不忍她走自己的老路,就出钱帮助这个素昧平生的姑娘逃走,结果被发现,查抄了所有积蓄。郑正秋把这个情节写进了《上海一妇人》。
《可怜的闺女》、《少奶奶的扇子》、《歌场春色》是郑正秋酝酿已久的妓女题材。
郑正秋主动帮金玲提亲,并为其人格担保。由于明星公司的义举,王公子可以鼓起勇气向家里提这件婚事了,王家也许有所风闻宣景琳的背景,拒不同意。郑正秋听说后,决定要管一管,独自登门拜访王家,担保宣景琳的才貌人品,表示要做这个媒。以郑正秋的声望和地位,同样身为社会名流的王老先生,不好驳他的面子。在郑正秋等人的坚持和调停下,并且由郑正秋正式出面提亲,王家终于松口,但是不办婚事,不请家长出面,小夫妻不准进王家大门。
影片简评
针对《上海一妇人》,郑正秋提醒观众注意以下“四端”:“人格堕落,大抵由于吃饭难;骄奢淫逸之上海市,每能变更人之生活,破坏人之佳偶;多妻制不打破,妇女终必见侮于男性;欲废娼而不徒托空言,极应为妇女开辟生路。”进而明确表示:“娼岂生而为娼者,社会造成之也。”针对《可怜的闺女》,郑正秋呼吁:“拆白不除,有碍妇女解放。期望女界光明,当向诱惑女子之拆白紧急动员,此乃女界醒目之暗室灯,拆白诛心之开花胶也。”显然,社会改良既是郑正秋电影的出发点,也是郑正秋电影的目的地。
郑正秋电影始终站在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弱势群体一边,以同情的姿态摹写他们的处境,为他们的悲剧性命运鼓与呼;尤其是对深受“三纲五常”封建思想之毒害以及社会、家庭、婚姻和爱情之束缚的妇女地位的关注,均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郑正秋电影中的女性大多是身处生活底层或社会边缘的寡妇、孤儿、童养媳、婢妾、歌女、女伶、娼妓、交际花。在这一点上,郑正秋电影几乎不输同时期任何形式的启蒙话语。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豆瓣网.www.douban.com.2011-04-28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导演简介
编剧简介
演员简介
相关背景
影片简评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