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梨(学名:Pyrus phaeocarpa)为
蔷薇科梨属下的一个种,是一种
乔木,高可达8米。褐梨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无危(LC)。
乔木,高达5-8米;小枝幼时具白色绒毛,二年生枝条紫
褐色,无毛;冬芽长卵形,先端圆钝,鳞片边缘具绒毛。叶片椭圆卵形至长卵形,长6-10厘米,宽3.5-5厘米,先端具长渐尖头,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齿尖向外,幼时有稀疏绒毛,不久全部脱落;叶柄长2-6厘米,微被柔毛或近于无毛。托叶膜质,线状
披针形,边缘有稀疏腺齿,内面有稀疏绒毛,早落。伞形
总状花序,有花5-8朵,总
花梗和花梗嫩时具绒毛,逐渐脱落,花梗长2-2.5厘米;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很早脱落。花直径约3厘米;萼筒外面具白色绒毛;萼片三角披针形,长约2-3毫米,内面密被绒毛;花瓣卵形,长1-1.5厘米,宽0.8-1.2厘米,基部具有短爪,白色;
雄蕊20,长约花瓣之半;花柱3-4,稀2,基部无毛。果实球形或卵形,直径2-2.5厘米,
褐色,有斑点,萼片脱落;果梗长2-4厘米。花期4月,果期8-9月。
一般繁殖方式为播种、压条、嫁接繁殖。可以通过嫁接繁殖。培育苗木的嫁接方法,3月上旬播种砧木种子,8月上旬至9月中旬用“丁”字形芽接、带木质芽片嫁接。10天后检查成活情况,未成活的进行补接。翌年春季萌芽前剪砧,未成活的用单芽腹枝接、带木质芽接、劈接进行补接,砧木离皮后可以插皮接、带木质“丁”字形芽接。采用单芽腹枝接或带木质芽接等,可用地膜绑接口,接芽处只缠一层地膜,接芽萌动后可顶破地膜生长,这样苗木可以解绑,避免由于解绑过早对苗木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使幼苗生长良好,达到当年嫁接的粗度,必须要加强幼苗的前期管理。苗木出土后及松土、除草。幼苗3~5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和带土蛇移栽补苗。在苗高50厘米时,进行摘心,使其增粗。芽接前捋去砧苗基部10厘米的校叶,以利嫁接。嫁接芽成活后切断主根促进侧根生长。主根保留长度要求20厘米以上。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还要追施速效肥2~3次,以
尿素、
硫酸铵、
磷酸氢二铵为主,每次每亩用量在10
千克左右,追肥后浇水,划锄保,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果实成熟后可
生食。褐梨果实肉脆皮粗,可以食用。可以栽培在花圃及住宅中,以供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