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之战
清朝与吴周的作战
岳州之战,是三藩之乱清代吴周之间的一场战役,开始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结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岳州之战是关系吴三桂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之战,清朝能否最后消灭吴三桂,重新统一全国,也取决于此战。
背景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省起兵叛清后,迅速向湖南省推进,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月,其将吴应期岳州。此后,吴三桂就以常德市长沙市岳阳市湘潭市衡阳市为战略据点,又以长沙、岳州为战略重点,派驻重兵精锐,各达七万余人。特派吴应期守岳州,抗拒江北荆州清军;大将马宝等守长沙、萍乡市醴陵市,以拒江西省清军。后以衡州为首都,其心腹大将女婿胡国柱夏国相吴国贵等皆聚守衡州。吴三桂不时地前往长沙坐镇,以坚其将士守御之志。岳州位湖南东北部,北隔长江,与湖北相望,占据着战略位置。长沙是吴军的粮食基地,岳州等处粮饷“全赖长沙水陆运送”,吴水军所需鸟机船也在长沙制造。吴三桂对长、岳两城一直时刻给予关注,以两处恃洞庭湖湘江之险,有水陆之便,设北洋水师、列象阵,与陆军相配合,配备大量火器发射药,掘重壕,挖陷坑,设木桩,构筑坚固工事,护卫全城。康熙帝则派重兵守荆州市,并以荆州、襄阳市宜昌市、武昌等处为重点,厚集兵力,迅速沿长江布防,阻止吴军渡江北上。
过程
初期
康熙十三年(1674年)六月十三日,康熙帝以贝勒尚善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领旗下兵之一半及蒙古兵4000赴岳州。七月二十五日,贝勒察尼、将军尼雅翰等统水陆兵齐发,进攻岳州。吴应期等由岳州率7万兵自陆路拦击,被清军击溃。清军舟师进至七里山,发炮炸沉吴船十余艘。因惧天气炎热,清军未乘胜攻岳州,退回荆州,失去战机。八月初三日,尚善帅师离京向岳州进发。八月二十八日,康熙帝因岳州吴军防守坚固,难以进取,又谕尼雅翰部赴江西省,会合他部,由宜春市(今江西宜春)进攻长沙市,夹攻岳州。尚善率所部至岳州后,迁延不动。十一月,清廷从尚善所请,命湖广总督蔡毓荣绿营前往岳州,并先后调荆州市、京口战船350余艘赴岳州军前;明确指示尚善令绿营兵以车运土填岳州重濠,满洲蒙古精兵继进,收复岳州。但尚善顾虑岳州之敌掘濠三重,间设陷坑、木桩、竹签,未敢轻动。十二月,康熙帝命定远平寇大将军和硕安亲王爱新觉罗·岳乐,自江西攻长沙,夹攻岳阳市。岳乐主张先定江西,后攻长沙。
中期
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清廷采纳诸贝勒的建议,令暂停攻岳州。蔡毓荣所部奉命撤回荆州。康熙帝十五年(1676年)三月,岳乐部包围长沙市,并顿兵城下。尚善命所部北洋水师败在洞庭湖击败吴军,攻取君山区(今岳阳君山乡,在洞庭湖中),逼近岳州。三月二十六日,遣副都统阿进泰率兵1800名,取道通城赴援长沙岳乐军。此后,尚善未作积极行动。从康熙十五年(1676年)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双方的战斗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康熙十七年上半年,争夺尤为酷烈。清军进入湖南省东部与东南部,连夺茶陵县、攸兴等十二座县城,又在东北部夺了平江县湘阴县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穆占部则攻下郴州市苏仙区)、永兴县(今仍名),以数万的兵力由永兴北上直取耒阳市(今仍名)进逼衡州府。清军在实行军事进攻的同时,不断地展开政治攻势,向吴三桂的将士和被占地区的百姓发出告示,陈说形势,公布朝廷招降政策,指明出路。身在前线的尚善经常用他个人的名义,或指名给三桂的部属,或给岳州长沙市的兵士与百姓发出布告。清朝的政治攻势,增大了吴军内部的离心力,吴军大将林兴珠、陈华、李超等先后投降清军,克取岳州的条件与时机已趋于成熟。
后期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诏责尚善出师无功,令率所部驻长沙,而以爱新觉罗·岳乐统军取岳州。尚善请率舟师克岳州自效。七月,吴三桂部将杜辉等来犯,尚善遣军迎击,并命北洋水师前来会战,于洞庭湖败叛军,杜辉败走。八月,尚善卒于军。清廷命贝勒察尼代安远靖寇大将军,准备进攻岳州。察尼制定方略:舟师入湖,断敌饷道,于岳州城四周,围以木筏,立木桩,列火炮,用小船巡警,长久围困。这一方略得到清廷批准,清廷并令副都统关保前来济师。八月,吴三桂病死。九月十一日,康熙帝改变原方略,命急取岳州。察尼采采纳降将林兴珠的策略,率领官兵3万、绿眉毛百艘、沙船400余艘,以其半泊君山,截常德市华容县之道;以其另一半泊扁山香炉峡、布袋口等地,并沿九贵山立营,以断湘阴县长沙市之道。水陆绵亘百里,岳阳市饷竭援穷。十月,叛将吴应期与诸将江义、巴养元、杜辉驾巨舰200,乘风攻打柳林嘴。察尼令水师乘轻舟,等吴舰接近,发炮击打,将吴舰击毁过半,吴兵皆入水死。吴应麒又率5000人在高家庙渡江,攻打陆石口,将军鄂内、署前锋统领杭奇率师拦截,吴应麒败走。察尼又乘机施展反间计,吴应麒因怀疑杀数将。湖广总督蔡毓荣捐买木植数千棵,打桩做牌,拦截上流。十二月中,吴军来援,势盛,见水陆戒严,不能飞渡,败回。岳州城内叛军弹尽粮绝。康熙帝十八年(1679年)正月十八日,吴应期总兵王度冲、将军陈珀等各以其舟师降。吴应麒收残卒,挟辎重,溃围奔长沙市。清军遂收复岳州。岳阳市一下,清军直下湖南省,长沙亦于数日后被攻克。清军取得取平定吴三桂叛乱的决定性胜利。
结果
岳州这座坚城,在吴军坚守下,历时五年,终被清军收复。虽说件喜事,康熙帝并不那么高兴。因为他数年来一直关注此城的收复,而他的将领们迟迟不进兵,致使这个胜利来得太迟了。他也明白,投入这么多兵力、没有攻下城,而是叛军主动撤离,竟让吴应期携众逃跑了,不过是得了座叛军“所弃之空城”罢了。为此,康熙帝大为恼火,斥责贝勒察尼失计,让吴应期率数万人在眼皮底下安然逃跑了,这支有生力量没有被歼灭,势必加强其他战略据点的防御,将给清军的下步行动造成很大困难。话虽是这么说,毕竟得到了一个战略要地。正如他曾指出的,长沙市岳州恰似两足,若断其一足,吴三桂就不能自立。从这个意义上说,岳州之得,对全局的影响是重大的。岳州之战,敲响了吴氏政权的丧钟,以此为开端,便开始了吴军大溃退。直至最后彻底倾覆。
评价
战后,康熙帝曾作诗一首,评价历时五年的岳州之战,“五载踌蹰常恭默,会当灭此乃朝食!旗卷闽疆甲士降,阵开百粤坚城克,已见怀光伏冥诛,更看元济成俘馘,鼙鼓旌旄定岳阳市。”。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背景
过程
初期
中期
后期
结果
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