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诏帖
传为柳公权写的一通信札
蒙诏帖为柳公权写的一通信札,告诉对方自己年老体衰,能力有限,虽然有个闲官职位,可也不能为别人办什么大事,请谅解自己的难处。
作品释文
原文
公权蒙(1)诏,出守(2)翰林(3),职在闲冷(4),亲情(5)嘱托(6),谁肯响应(7),深察感幸(8)。公权呈(9)。
注释
1、蒙:蒙受,接受。
2、出守:出任,担任。
3、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4、闲冷:清闲冷落的官职或处境。
5、亲情:父母亲人。
6、嘱托:托付。
7、响应:回复,应答。
8、感幸:感激涕零。
9、呈:下级向上级送交文件等时用语。
收藏跋印
鉴藏印有宋“绍兴”、“瑞文图书”、“贤志赏”,元“赵氏子昂”、“乔氏成”、“齐郡张绅士行”,明“冯氏鹿庵珍藏图籍印”,清“安岐之印”、“王常宗”、“陈氏彦廉”、“韩世能印”、“韩逢禧印”等。
作品著录
詹景凤《东图玄览》,张谦德《南阳书法表》、《真迹日录》以及清安岐《墨缘汇观》著录。
作者简介
柳公权(公元778年-公元865年),字诚悬,唐朝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创作背景
 南宋所刻《兰亭续帖》中收有《翰林帖》(或称《蒙诏帖》),其文曰:“公权年衰才劣,昨蒙恩放出翰林,守以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惟深察,公权敬白。”据《蒙诏帖》文意推测该帖应写于文宗时柳姓任翰林院书诏学士期间,而此帖中的“出守翰林”在文辞上不符合当时居官者职守的称谓,因此可能是宋人据《翰林帖》的大意写出。书法的前四行用笔较雄畅,结字亦尚稳妥,而后几行用笔逐渐瘦薄,结字多松散,末行的“权”字笔画也不成结构,与柳氏遒媚劲健的书风悬殊较大。种种迹象表明,此帖非柳书,乃是宋人仿本。
艺术鉴赏
点画
《蒙诏帖》笔墨浓淡轻重有致,具有层次上的变化。其用笔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铁骨铮铮,耿介特立,而是有刚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圆,或露或藏,粗不臃肿,细不纤软,笔墨控制得恰如其分。通篇一气呵成,多用连笔,气势从第一个字一直贯穿到最后一个字。作者善用长画,有些牵丝甚粗,如“情”“嘱”之间,“察”“属”之间的牵丝都成实画。 
结体
《蒙诏帖》气势磅礴,痛快酐畅,浑莽淋漓,意象恢弘,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其结体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纵势,而是因形而变,依势而化,或长或短,或大或小;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正势,而是欹侧多姿,险绝有致,不拘常规,放浪形骸,极少唐朝森严法度的束缚。 
线条
《蒙诏帖》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作者善于用线,如“守”“翰”“林”“职”“闲”“冷”“情”“嘱”“肯”“响”“察”“感”等字。《蒙诏帖》中的长线条或纵或敛、或蜿蜒为弧线或如飞燕惊掠,却不激厉,而是以淡润潇洒取胜。为避免长线条的单调与软弱,作者用笔强调大幅度的提按顿挫。由于少用点,作者就非常注重线条的联缀位置,有的延伸拉开距离,有的又紧衔于上字尾端。 
名家点评
中原地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沉着痛快,而气象雍容,欧虞褚薛,不足道焉。” 
詹景凤《玄览编》:“柳诚悬墨迹帖一卷是真。笔法劲爽而纵横悉如意也,盖自文皇、大令而自成家,奇妙竟日玩之不倦。” 
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弘历:“险中生态,力变右军。” 
历史传承
《蒙诏帖》曾经明代詹景凤《东图全集·玄览编》、张谦德南阳法书表》《真迹日录》、清安岐《墨缘汇观》等著录,并刻入《《快雪堂帖》》《《三希堂法帖》》等。 
后世影响
《蒙诏帖》是中国书法行书上的里程碑,虽风神稍逊,但仍可与李白的《上阳台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等相媲美,对后世特别是杨凝式及宋四家有较大影响。 
重要展览
2008年9月15日至10月31日,唐朝柳公权的《蒙诏帖》在故宫武英殿的第三期书画展上被展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作品释文
原文
注释
收藏跋印
作品著录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艺术鉴赏
名家点评
历史传承
后世影响
重要展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