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学渊(1940年12月——),字慎,号石亭。四川广汉人。中共党员。2014年1月聘任为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博副研究员。中国美协四川分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研究员、三星堆书画院画师。
龚学渊的作品在国内外大型报刊刊登,出版个人专辑5本。曾于
绵阳市、深圳、
海南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由四川广东有关出版社出版名家个人专集(挂历)、《中国书画百杰》个人专辑,在《
人民日报》、《
人民政协报》、《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书画报》等专题评介上发表作品,参加全国省级以上和出国展览作品300多件,各级报刊评介文章40余篇。中国当代美术家词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翰墨名家博览、中国高级专家词典、中国诗词家大词典等均有传。
龚学渊曾任绵阳市书画院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研究员、
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美协四川分会会员、四川墨华艺术研究会会员、三星堆书画院画师、
东莞市凤岗书协顾问、中国当代农民书画协会顾问、绵阳市美协顾问、绵阳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
蜀中龚美人”,说的是以画仕女图而饮誉海内外的
绵阳市籍画家龚学渊。他既立足于中国古典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西方古典绘画艺术的精髓;既重自己画笔的磨砺,又重艺术家画外工夫的修炼,坚持以形传神,兼收诸家之长,无论是画山水花鸟,还是画古今人物,都能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曾得到著名画家
娄师白的高度评价。其笔下的仕女灵动清朗、
钟馗豪气如虹、观世音仙气飘然……赢得了“蜀中龚美人”的雅誉。
66年前,龚学渊出生于
四川省广汉农村。和当时的其他农村小孩一样,他的童年也是与“和泥巴”相伴度过的。龚学渊家附近有一个百年古庙,庙里供奉着十多个菩萨
塑像。他便经常在家附近的水田旁、竹林里挖泥巴,然后拿到
小庙里对着塑像的样子捏泥人。除此之外,他还把那些自认为满意的作品用柴火烧制成所谓的“陶瓷塑像”。
1958年,刚满18岁的龚学渊揣着20个
鸡蛋做干粮,独自从
广汉市赶赴
成都市应考
四川美术学院,一幅即兴作品让当时在场的专家们对这个“泥腿子”出身的农村娃刮目相看。龚学渊被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破格录取。
毕业后,龚学渊分配到了
梓潼县文化馆工作。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仍坚持务实绘画功底。每次下乡搞农村工作,他总会背上一个画板,一旦有闲暇时间就开始练画。他还自己做画笔,并将其捆在三四斤重的铁笔上苦练线条工夫。为了学习、保护古代艺术作品,他曾在明代士官
王玺墓中一呆就是三个多月,临摹了180幅壁画作品。
龚学渊师从张大千的女婿
肖建初,临摹学习了不少张大千的敦煌壁画手稿、仕女人物画以及古代名家作品。在近五十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创作了上千幅作品。《李太白》、《贵妃出浴图》、《
钟馗图》、《仕女》、《观音》等著名作品堪称代表。他以传统的坚实功底融中西之长,形成了诗、书、画全面发展的艺术风格。 “落笔皆珍宝,挥毫尽范本”。龚学渊深厚的
国画造诣赢得了业内专家、前辈的高度评价。我国知名学者、书法家
徐无闻称赞其“胸中有清风朗月,腕底出吴带曹衣”;已故著名画家
孙竹篱看完他的画后评价道:“龚画天然成,卷卷有灵气”。龚学渊的作品深得民众喜爱,他先后在
绵阳市、
深圳市、
海南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先后出版多部诗书画专集,并有数十幅作品被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收藏。
美国、
法国及东南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重要人士大多都收藏有他的作品。1989年,作为寿礼送给邓小平的《乾坤大寿图》颇受邓小平称赞并珍藏;2000年,作品《麻姑祝寿》作为国礼赠送给
南非前总统
纳尔逊·曼德拉;一幅“大肚能容古今事,笑口常开话统一”的《笑佛图》令
蒋纬国拍手叫绝。龚学渊其人也已经被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家词典》、《中国当代艺术家词典》、《中国文艺家词典》等典籍。
提起龚老,很多熟悉他的人都会说:“龚老这个人很和蔼,简直就是个‘
弥勒佛’”。
“处己何妨真面目,对人总要大肚皮”。这是龚老在自创的《弥勒图》中题词,也是他数十年来为人处事的标准。他说,一个画家要具备文人的格调和匠人的工夫,要力拒“三气”,即小气、僵气和俗气。龚老有众多的追崇者慕名拜访,登门求丹青墨宝的人络绎不绝。他从不骄奢,至今仍住在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依旧清餐素食,深居简出。他对人和蔼热情。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豪门显贵,他都一律以礼相待,信守承诺。他说:“在一个画家眼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知音疏陋之别。只要爱我的画,我都视他为知音。”数十年来,龚老就是这样朴素、谦虚、和气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为此,他备受人们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