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义
清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作义,男,1962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现任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设计师、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1979年,张作义从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考入清华大学。1984年,张作义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同年进入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1988年,张作义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张作义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工作,从事反应堆热工与事故分析研究,并进行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循环的方案研究。1991年12月,张作义被破格聘为清华大学副研究员,担任研究室副主任。词年8月,张作义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前往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10月回国,被聘为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1997年起,张作义担任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1999年,张作义担任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参与10兆瓦高温气冷堆的研究与发展工作。2001年3月,张作义上任新一届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院长2003年,张作义主持启动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的科研工作。2006年,张作义被任命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的总设计师和专职技术责任人。201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7月7日,张作义参加清华大学的第十四次党代会。2021年9月,全球首个第四代核电——石岛湾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开启带核功率运行。张作义被任命为总设计师。12024年5月10日,张作义接受《舍得智慧人物》的访谈。
张作义曾获得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钱三强科技奖、杰出成就奖、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等荣誉奖项。
人物简介
男,清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兼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任命的核电自主化专家组成员之一。
人物经历
1962年11月,张作义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79年,张作义从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考入清华大学1984年,张作义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同年进入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1988年,张作义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张作义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1989年,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工作,从事反应堆热工与事故分析研究,并进行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循环的方案研究。1991年12月,张作义被破格聘为清华大学副研究员,担任研究室副主任。1992年8月,张作义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前往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 年10月回国,张作义被聘为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1997年起,张作义担任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1999年,张作义担任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参与10兆瓦高温气冷堆的研究与发展工作。
2001年3月,张作义上任新一届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院长,提出“清华200号它已经不能在这里头继续建实验堆了,必须是要走到外头去,要把它变成一个产业”。2003年,张作义主持启动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的科研工作。2006年,张作义被任命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的总设计师和专职技术责任人。2011年4月19日,张作义参加“百年校庆百场学术活动”,并且做了“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国家重大专项的科研与工程进展”学术报告。2015年6月,张作义应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清华大学学生科协邀请,在《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上发表了题为《走在世界核能科技创新的巅峰》的演讲。201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7月7日,张作义参加清华大学的第十四次党代会。
2021年9月,全球首个第四代核电——石岛湾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开启带核功率运行。张作义被任命为总设计师。10月26日,张作义参加北京展览馆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其所主持的“全球首个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示范堆”项目光荣入展。2024年5月10日,张作义接受《舍得智慧人物》的访谈。
研究领域
核能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分项总设计师、专职技术责任人。长期致力于固有安全的先进核能系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人物成就
研究成果
2008-2023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作为专项总设计师、专职技术责任人,带领团队研发建设了全球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使我国在高温气冷堆这一先进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
2003-2008年 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发电系统、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改造及氦气透平发电系统役前试验研究。作为以上两个课题负责人,主持推动了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发电关键技术、总体方案及重要试验研究,为商用氦气透平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学术成果
张作义作为高温堆专项总师、专职技术责任人,带领产学研合作团队,在取得重大科学和技术进步基础上,建成并运行世界首座工业规模200MW 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完成“0 到 1”的创新性工程跨越,在第四代核能系统高温气冷堆技术上实现世界领先。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下:
一、首次在工业规模核电站上验证了不需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反应堆不会熔化、放射性不会大量外泄的固有安全特性,在科学上以全尺度方式证明了“不依赖人为操作,仅依靠物理和自然规律即可实现”的固有安全核裂变能的存在。
二、提出一系列创新性思想,着力突破大型反应堆高温氦气冷却与密封、高温核级系统与设备制造等重大技术挑战,主持开展了立式磁悬浮主氦风机的研发和工程验证,提出创新性的反应性控制、能动加非能动主氦风机挡板技术、乏燃料干式储存系统等方案并在工程中实施,支撑了工业规模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建设。
三、主持建设世界首座工业规模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作为总设计师及专职技术责任人完成电站总体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研究,组建产学研联合体,主持核电站研发、工程设计、安全审评、建设安装的技术工作以及调试技术服务。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于 2023 年 12 月6日投产商运,使我国在第四代核能系统上实现世界领先。
学术论文
社会任职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工程的领航者,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掌舵人。张作义的故事,是关于勇气、牺牲与不懈追求的篇章。(周口广电融媒 评)
以张作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核工业的清华人,在自主科研、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征途上奋勇拼搏、笃行不怠,勇闯“无人区”,最终把“没有先例”变成“成功案例”。(清华大学 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经历
研究领域
人物成就
研究成果
学术成果
学术论文
社会任职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