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召,又名方召麟(1914年1月17日-2006年2月20日),生于中国江苏无锡世家,现当代杰出国画大师。方召麐早年留学伦敦,中年定居
香港特别行政区。
人物经历
方召麐其父
方寿颐为江苏纺丝厂的实业家,母为王淑英;13岁起跟随老师陶伯芳努力学习中英文并学国画,1933年随国画大师
钱松嵒、陈旧村学习山水画,同年其作品入选白浪画会之“无锡各团体书画联展”。
方在香港经营出入口公司同时跟随国画大师
赵少昂习书画,1951年与国画大师赵少昂到
日本举办画展,于
东京出版《方召麐近作集》。
1953年她拜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师。
1954年入读香
香港大学学,随国学大师
饶宗颐、
刘百闵等研读
中国哲学及文学,1955年在港大举办办个人画展,1956年到英国
牛津大学修读文学博士学位。
1970年在张大千
美国之“可以居”随侍聆教一年,创绘山水作品。
她的作品包括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
国画成就备受各界肯定。她的作品保留老师的风格,作品色彩浓烈,用笔豪放;“书则刚毅沉厚,画则古朴浑拙,且多年锲而不舍,力求创新,三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刘唯迈评),晚年作品多反映世局现况,如《船民图》《祈求世界和平颂》《平稳过渡长卷》。作品风格在中国艺术史上尚属罕见。笔挟风雨雷霆,石破天惊;稚拙朴茂,画格清雄,袒露童心。在继承传统和融合现代的方面,她出入传统,引书入画,骨气洞达,墨香流衍。小画不纤弱,大画不空泛。凌厉激扬,散藻漓华。山舞海歌,奇崛深质。由于留洋的经历,她的艺术也吸收了西方现代
抽象艺术神韵之美,大胆构图,主动创新,开创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种全新美学面貌。
方召麐由1999年起由于体力退化未能如往常般每天练习7-8小时书画,2001年出席中央图书馆举办《书画缘─方召麐的艺术》个人书画展时需坐轮椅并由子女代答问题。
2006年2月20日上午心脏病发入院,下午5时半因
心力衰竭在其子
方津生为院长的
圣保禄医院病逝,享年92岁。其后在
香港殡仪馆设灵,并于跑马地天主教坟场与其夫方心合葬。
创作经历
幼时学画 少年丧父
方召麐的父亲是实业家,在无锡经营纱厂,家境殷实。七岁之前,她的童年无忧无虑,学习书法绘画,并且随家庭教师学习英文。
七岁那年,战争爆发,方召麐的父亲带着妻女逃难。尽管已经坐上小船,还是没有躲过劫难,幼小的召麐亲眼看见父亲中弹身亡。
孤儿寡母重返无锡时,家里的工厂、财产都已消失尽。所幸她有一个坚强开明的母亲,坚持要她和妹妹上学。方召麐先后就读无锡竞志女中、上海启明女校、青岛德女中级学校和上海学华大学。同时拜师著名国画大家
钱松嵒、陈旧村学习书法绘画,还和老师一起办画展。钱松喦赞她“必有大成”。
留学伦敦 抗战逃难
22岁那年,方召麐留学伦敦。方召麐幼时曾跟家庭教师学英文,这在当时的无锡非常鲜见,成为了她留学海外的良好准备。于是她进入
曼彻斯特大学攻读
欧洲近代史。并在那里结识了未来的丈夫方心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们从
英国回到上海,上海也在打仗。辗转到香港,不久,香港沦陷。这时她已经是六个孩子的母亲了。十年里,拖儿带女地逃难,先后经过了
桂林市、贵阳、
重庆市、
天津市。虽然逃难万分辛苦,但生性乐观的方召麐还是给每一个孩子取了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宁时期生下的双胞胎,叫“安生”和“宁生”。后来,这个叫
陈方安生的女孩儿,成为了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
安家香港 中年丧夫
逃难数十年,他们终于在香港安顿下来。方心诰开了一间
国际贸易公司,生活好转,方召麐也开始重拾画笔。
平静的生活下布满暗涌。突如其来的一场
医疗事故,夺走了丈夫的生命。
方召麐像疯了一样抓着医生的白大褂要人。但丈夫终究是回不来了。八个孩子围着母亲一起哭,而此时,年纪最小的孩子也许并不明白父亲到底怎么了。
她没有哭,像失去了哭泣的力气。她不明白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生活刚刚燃起一点希望,就被命运无情的掐灭。
重拾画笔 拜师赵少昂、张大千
方召麐与一般女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她不会垮掉。料理完后事,她打理丈夫的
国际贸易公司供给家用,抚养孩子;并且真的重拾画笔,拜师
岭南名家赵少昂。
方召麐十几岁时,蒙国画大师
钱松嵒对她进行传统方法的严格训练,具有了扎实的古典书画基础。但不幸的是,因为战乱逃难,她辍笔十年。拜师岭南名家赵少昂,是她十年后二度拿起画笔。
没过几年,方召麐的岭南派花鸟画已经炉火纯青,“换个款就是赵少昂”。然而方召麐却却隐隐感到,这不是自己喜欢的艺术。
苏州市籍女画家
顾青瑶,是方召麐的朋友。顾青瑶曾在
上海市和张大千“生平第一知己”
李秋君在上海同办“
中国女子书画会”,于是也与张大千交好。1953年,张大千正好旅居
香港特别行政区,顾青瑶看到方召麐在艺术上欲寻求突破,遂介绍她拜师张大千。
不久,张大千收方召麐为大风堂门人。
方召麐在四十岁时,又做出一项惊人的事,入
香港大学读博士,四十二岁入
牛津大学研究《楚辞》。
遍游海外 改造国画
中原地区数千年的绘画史,被记住的女画家不足百位。民国女画家一部分是“玩票”性质,一部分是因为性别原因而被当做故事传播。
但方召麐不是这样,她在思考的问题是“怎么样才能画出具有新面貌的、让世界认可的
中国画?”“怎么样能够为美术界吹送新风?”
这是一个站在艺术史角度上的思考,而并非只考虑到自己的艺术生涯。这样的工作本不应该交给一个女子,而是需要众多艺术家共同完成。但是,也只有她,有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来迈出这样的一步。虽然婚后弃笔十年,但从幼时严格按照传统规矩进行的书法绘画训练,让她拥有了深厚的传统底子;而她留学伦敦时,游历
欧洲,后来又曾在
美国随侍老师张大千一年,接触到大量顶级的西方文化和
现代艺术,因而,方召麐非常自觉的开始了在美术上中西结合的探索。她的日记和题款里经常写道“在伦敦画室试制新画”、“伦敦画室宽畅,试制新画,更能尽兴”等。
这个过程漫长而深入,绝非在国内看一些画册,或者是短短几天的观光所能达到。她在自身深厚的中西美术基础上,将传统笔墨、西画的抽象精神、以及自己对人生的认识,非常自然地融进了画里。我们可以看到西方
抽象艺术的影子,以及
中原地区传统大写意山水的精神;有
唐朝高古山水的造型,更有汉代墓室壁画的人物,以及她自己天然稚拙的美学趣味。种种因素在一起作用,形成一种全新的,但又的的确确脱胎换骨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
千笔只一笔 惊破画人胆
方召麐的大写意山水风格一出世,就震惊画坛。笔墨势如雷霆闪电,大写意精神淋漓尽致。融汇西方抽象精神和中国传统绘画韵致。
历年来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书画展览并获奖,为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方召麐花鸟画集》(
东京版)《方召麐作品集》(伦敦版)《方召麐书画集》(
上海市版)《召麐画艺》(
香港特别行政区版)等。书法以楷、行,古拙朴厚,气势磅礴,自具风貌。
晚年变法
方召麐一生勤奋,在艺术上用力尤甚,并在晚年试图变法,画面更加干净清淡,将拙重大的风格,提高到一种新的境界。
但时间是残酷的,即便是精力充沛,四点就起床作画的方召麐也过了
花甲,走近。晚年的方召麐,身体不济,画画越来越轻描淡写了。但苍劲的笔墨线条还在,只是颜色越发纯净。水开始波澜不惊。人仍然是开心的,但不再热闹,山仍然雄壮,却少了咄咄逼人的味道。
一天,年逾九旬的方召麐画了一幅轻轻淡淡、干净无比的山水,被一直追随她的学生
李典看到。李典心里咯噔一下,先生这是要去了,她画的是天堂啊。
2006年,方召麐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92岁。
也许我们不该流泪,因为她去到真正的天堂了呀。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1938年与方心诰结婚。方心诰于1950年病逝。
健康状况
2006年2月20日下午5时半因
心力衰竭在其子
方津生为院长的
圣保禄医院病逝,享年92岁。
家庭生活
诞下八子女。
其父
方寿颐为江苏纺丝厂的实业家,母为王淑英;13岁起跟随老师陶伯芳努力学习中英文并学国画。
家庭成员
方召麐于留学
英国期间结识抗日名将
方振武之子方心诰并于1938年结婚,共诞下八子女,抗战时曾逃难到
桂林市、
天津市、
上海市;1948年方氏举家于战后移居
香港特别行政区,方心诰虽于1950年病逝,但子女皆名成利就,有称“方氏一门八杰”。
方林生是旅游公司经理
方庆生是香港著名医生
创作特点
方老作为壮美风格的女画家,中国书画史上尚属罕见。她的作品笔挟风雨雷霆,石破天惊。稚拙朴茂,画格清雄,袒露童心。在继承传统和融合现代的方面,她出入传统,引书入画,骨气洞达,墨香流衍。由于留洋的经历,她的艺术也吸收了西方现代
抽象艺术神韵之美,大胆构图,似之不似,不似之似。在艺术风格上,她的小画不纤弱,大画不空泛。凌厉激扬,散藻漓华。山舞海歌,奇崛深质。貌似程式,而自由鲜活,大气充盈。方老的书法亦是碑帖渊源宽博,慈蔼闪烁女性温煦。为海内外画家所钦敬。
主要成就
方召麐开创的书画风格,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名字,勉强被后人称为“融合抽象精神的大写意山水“,特点是“稚拙”“天然”“大写意”。
获得荣誉
方召麐创造的桃花源般的画境受到了无数称颂。香港政府给她许多奖励,包括铜紫荆奖章,在地铁票上也印上她的画。海内外博物馆为她办了许多的展览,出版了几十本不同语言的画集,她还成为不同大学的名誉教授。
无锡市政府成立了方召麐艺术研究会,在无锡博物馆开辟了方召麐书画陈列馆。她的画在拍卖行价格仅次于
齐白石和张大千。书画家
林散之为方召麐赋诗:今观方老眼界开,奇奇怪怪出人才。从今始识书画里,无法之中有法来。
1992年获香港艺术家联盟颁发“1991年画家年奖”;
2003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
铜紫荆星章,方先后捐出3幅作品给
恒生银行;
2000年2月获东京富士美术馆颁赠最高荣誉奖;
2005年6月把其42幅1953至1990年间之作品赠予
旧金山亚洲艺术馆。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