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生卒年不详),字曼成,
山阳郡钜野县(今
山东省巨野县)人,
东汉末年著名儒将,
曹操的部将。
东汉末年,李典
叔父李乾聚集门客数千人,归附曹操。李典随叔父投奔曹操,参与镇压
黄巾军起义,又攻打
袁术、
吕布。叔父李乾与堂兄李整死后,李典担任
中郎将,统率亲属旧部。曹操击败袁绍,平定北方,李典因功升任
裨将军。李典随曹操征战四方,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因功升任捕虏将军,封
张翼。曹操攻占
魏郡(治所在今
河北省临漳县)后,李典将
宗族与部属三千多家迁居到魏郡,曹操赞赏其忠,提拔他为破虏将军。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十月,李典与
张辽、
乐进驻守
合肥市。次年八月,
曹操西征
汉中市,
孙权趁机进攻合肥。李典放下私怨,与张辽、乐进通力合作,击退孙权。不久,李典染病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追谥为侯。
晋朝史学家
陈寿评价李典勇谋兼备,儒雅好学、尊贤敬士,不与众将士争功;宋朝学者
张预、明末学者黄道周等人认为李典将宗族部属迁居
魏郡,忠心事主,
合肥之战时他公而忘私,协助张辽以寡敌众,击败孙权,堪称一代名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典早年与族人居住在
乘氏县(今
菏泽市巨野县龙固镇),李典的
叔父李乾气概雄壮,在家乡聚集门客数千人。初平年间,李乾带着门客投奔
曹操参与讨伐
黄巾军,李典也追随其中。李典年少好学,不喜欢军事征战,而是拜师学习《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曹操很欣赏李典,曾安排李典处理治理百姓的事务,以试探他的才能。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征讨徐州,部将
张邈与
陈宫在兖州(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发动叛乱,迎接
吕布,州各郡县纷纷响应。曹操派
李敬回到家乡乘氏县,安抚周边各县,吕布的部将
薛兰、
李封招揽李乾,劝他反叛曹操,李乾不从,被杀。曹操让李乾的儿子
李整统领旧部,参与平定兖州。后来李整去世,李典转任颍阴县令,担任中郎将,统领李整的部队。不久,李典又升任离狐郡太守。
勇谋兼备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曹操与
袁绍两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县境内)。李典率领自己的宗族和部属运输粮食、布匹以供军需。曹操打败袁绍后,李典因功升任裨将军,驻扎在安民城。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去世后,曹操继续进兵
浚县(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讨伐袁绍的儿子
袁谭、
袁尚,派李典与
程昱用船输送军粮。袁尚派魏郡太守
高蕃领兵扼守在
黄河一线,断绝了水路。此前曹操曾命令李典与程昱,如果运粮船队不能过河,就下船走陆路。李典与众将商议,认为高蕃的军队缺少
甲胄,倚仗黄河天险,士气懈怠,如果猛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取胜。程昱也这样认为,于是军队往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击溃敌军,水路得以打通。
同年,
曹操征讨袁谭、袁尚期间,
刘表派
刘备向北侵犯,到达
叶县(今
河南省平顶山市南部),曹操派李典随同
夏侯惇率军阻击。刘备突然烧毁营寨撤退,夏侯惇领兵追击。李典却看出来这是刘备的伪遁之计,事先埋伏,然后假意败退引夏侯惇进攻,伺机伏击。李典劝谏夏侯惇不要追击,夏侯惇不听,让李典留守大营,自己和
于禁率军追击刘备,果然陷入刘备的伏击圈,遭遇惨败。李典急忙率军前往营救,刘备看到援军到来,这才分散撤退。
从征四方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
曹操命李典率部协助
曹洪围攻
邺县(今
河北省临漳县境内)。次年十月,
袁绍的外甥
并州牧高干投降后又举兵反叛,曹操派李典和乐进攻打高幹,高幹退守壶关县城(今
壶关县)。李典和
乐进围城三个月,久攻不下,曹操亲率大军前来协助,这才攻下壶关。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八月,海贼
管承聚众作乱,曹操率大军到达淳于县(今
潍坊市境内),派李典、乐进率兵击溃乱军,管承被击败后逃往海岛,海滨一带得以平定。战后,李典累计前功,升任捕虏将军,封为
张翼。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
曹操南征荆州,李典随军征讨。同年八月,
荆州市牧
刘表病逝,他的儿子
刘琮继承职位,率众向曹操投降。同年十二月,
刘备与
孙权联盟,曹操率大军抵达
赤壁市(今
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任命
赵俨为
都督护军,协调
于禁、
张辽、
张郃、
朱灵、李典、
路招、
冯楷七支军队进攻孙权和刘备,
曹军交战失利。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七月,
马超、
韩遂在
渭河平原举兵叛乱,曹操亲率大军前往征讨,李典率部随军出征,曹操用计离间马超与韩遂,击败马超与韩遂的军队,平定关中。李典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劳苦功高。李典的
宗族和部属有三千多家,都居住在乘氏县,他主动向
曹操提出,想把他们移居到
魏郡(今河北
临漳县、
魏县一带),以补充曹操属地的人口。李典一共迁移宗族、部属一万三千多人到
邺县居住,曹操很赞赏他的忠诚,以汉朝中兴名将
耿纯来勉励李典,并提拔他为破虏将军。
镇守合肥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七月,曹操南征
孙权。同年十月,曹操自领大军返回,留下李典与
张辽、
乐进等人,率领七千多人镇守合肥。次年曹操西征
汉中市张鲁,孙权趁机率领大军包围合肥。
曹操先前曾留下手令,如果孙权带兵前来攻打,就让张辽、李典两人率军出战,乐进负责守城。乐进、李典、张辽三人平素都不和睦,张辽担心两人不听调令。李典慨然表示在国家大事面前,全凭张辽调遣,不可因为私人成见而忘了公义。李典的话人张辽打消了顾虑,专心调兵遣将,连夜招募
死士八百人,杀牛犒赏,准备明日大战。次日,张辽与李典率军出城,列阵迎敌,大败吴军。
孙权包围
合肥市十多天,李典与
张辽、
乐进三人合力守城,孙权久攻合肥不下,只得领军撤退。战后,李典获封食邑百户,连同以前的共有食邑三百户。
英年早逝
据《
三国志》记载,李典去世时三十六岁,其子
李祯继承了他的
爵位。
曹丕曹丕继位后,追念李典在
合肥之战的功绩,增加李祯食邑百户,又将李典的另一个儿子赐爵关内侯,食邑百户,追谥李典为愍侯。正始四年(公元243年),魏帝
曹芳朝廷下诏,李典等
曹操时期的已故将军,配祭魏武帝曹操的庙庭。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李典崇尚学问,看重儒雅的学者,为了公义而不计较私怨,不和众将争功,值得称赞。又尊敬贤德的士大夫,恭顺得唯恐失去他们,军中都称他为忠厚有德的长者。
东晋史学家
孙盛评价:至于镇守
合肥市,孤立无援,如果只任命勇武的将领则会因好战而生出祸患,如果只任命怯战的将领则担心守不住城池,而且彼众我寡,敌人必生贪堕之心。用不要命的军队,攻打有贪念的士兵,形势上必然取胜,胜利之后再坚守城池,必然能守住。因此
曹操选择
张辽、李典、
乐进时,考虑到了他们的差异,又留下密令节制指挥他们,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曹操预料的那样,实在是妙不可言。
刘宋将领
沈林子评价:汉朝的
耿纯全家都投兵,三国的李典将
宗族迁居到
魏郡。我虽然才能比不上两位古人,实在是得到朝廷的恩赏深重。
宋朝学者
张预评价:孙子兵法说,如果按照战争的形势一定能取胜,即使君主命令不能出战,也可以出战,李典不听从曹操的命令而击败
高蕃。孙子兵法又说,敌人假意败退不要追击,与
刘备对战时,李典劝阻
夏侯惇,敌人没有缘由败退不可追击。孙子兵法还说,临阵应该上下同心,才能取胜,
合肥之战时,李典不因为个人私怨而耽误大事,是战胜
孙权的关键。
宋末史学家
胡三省评价:
曹操任用
张辽、李典,因为他们的勇武精锐,让两人出城迎战,
乐进老成持重,让他坚守城池,
薛悌是
文官,让他不要参与战事指挥。
明末学者
黄道周评价:曹操追击
袁谭、
袁尚,兵至
浚县。命令李典与
徐晃,用船运送军粮。高藩断绝水路,船不能通行。高藩的军队缺少甲兵,依靠
黄河天险而逞强。李典看出敌人的懈怠,发起攻击打败敌人,使水路得以通畅,功不可量。
刘备攻打
叶县,
夏侯惇和李典镇守城池,刘备突然烧掉大营撤退,夏侯惇打算追击,李典劝阻,担心敌人设有伏兵,夏侯惇不听,果然遭到刘备伏击,所幸李典救援及时,才没有重大伤亡。李典将
宗族和部属都迁居到
魏郡,彼此都能安居乐业。
张辽守卫合肥时,担心李典因私怨不听调遣,李典公而忘私,尽力击败敌人,堪称忠勇兼备的名将。
清朝学者
赵翼评价:其以少击众,战功最著名的,如
合肥之战,张辽与李典以步卒八百,大破
孙权十万兵。
家族成员
次子:名字不详,曹魏官员,李典死后授爵关内侯。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罗贯中所著《
三国演义》中,李典被塑造为勇将,与
乐进齐名,长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后来李典、乐进充当
张辽副将,协助张辽率兵七千人镇守
合肥市,在
合肥之战中击败孙权。
影视形象
1994年出品电视剧《
三国演义》中,演员张英武在“群雄逐鹿”部分饰演李典;演员桑宝在“赤壁战”部分饰演李典;演员张京海在“三足鼎立”部分饰演李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