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迷思是指团体在决策过程中,由于成员倾向让自己的观点与团体一致,因而令整个团体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进行客观分析。一些值得争议的观点、有创意的想法或客观的意见不会有人提出、或者是遭到忽视及隔离。团体迷思可能导致团体作出不合理、甚至是很坏的决定。部分成员即使并不赞同团体的最终决定,但在团体迷思的影响下,也会顺从团体。
简介
团体成员在
集体主义精神感召下,积极追求团体的和谐与共识,却忽略了团体的真实决策目的,从而无法进行准确判断的一种思考模式。
团体迷思是团体凝聚力导致的一个负面结果,这一现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引起了的注意,认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会影响各种类型的组织决策,如工作组、研讨会、委员会等等。
现在可以认为是
意大利哲学家
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最早提出了团体迷思(group think)的概念。
1972年,美国心理学家艾尔芬·詹尼斯(Irving Janis)利用“团体迷思”一词形容团体作出不合理决定的决策过程。詹氏对“团体迷思”的原定义为“一种思考模式,团体成员为维护团体的凝聚力、追求团体和谐共识,而不能现实地评估其他可行办法”。及后于1982年,詹尼斯再探究美国入侵猪猡湾事件(Bay of Pigs Invasion)、
偷袭珍珠港、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马歇尔计划的发展、
水门事件等美国政府历年外交决策事件,参照各个事件的环境、决策过程、决策结果,归纳出团体迷思的模型。
团体迷思模型包括8项诱发的前置因素、8项表现形式、及7项对群体决策过程及结果的影响。
2004年,
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发表的
伊拉克情报失误报告,严厉批评美国情报部门在
伊拉克战争前,夸大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美国情报部门的过失,是归咎于团体迷思。
前置因素
·群体高度凝聚力(High group cohesiveness)
·群体隔绝外界资讯与分析(Insulation of the group from outsid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命令式领导(Directive leadership);
·决策规范缺乏条理(lack of procedural norms);
·群体成员背景和价值观的相似性(Homogeneity of members' social background and ideology);
·来自外部威胁以及时间限制的压力(High stress from external threats and
时间 stress);
·团体没有信心寻求比领导所提出的更好的方案:可能因为领导具有强大影响力(low hope of a better solution than the one offered by the leader);
·成员自尊心低落:可能由于刚经历失败(low self-esteem)。
表现形式
无懈可击之错觉
(illusion of invulnerability):群体过分的自信和盲目的乐观,忽视潜在的危险及警告,意识不到一种决策的危险性。
集体合理化
(Collective rationalization of group's decisions):群体通过集体将已经作出的决策合理化,忽视外来的挑战。一旦群体作出了某个决策后,更多的是将时间花在如何将决策合理化,而不是对它们重新审视和评价。
道德深信不疑
(Unquestioned belief in the inherent morality of the group):成员相信群体所做出的决策是正义的,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忽视道德上的挑战。
对外偏见
(Shared stereotypes of outgroup, particularly opponents):倾向地认为任何反对他们的人或者群体都是邪恶和难以沟通协调,故此不屑与之争论;或者认为这些人或者群体过于软弱、愚蠢、不能够保护自己,认为自己群体既定的方案则会获胜。
对异议者施加压力
(Direct
压强 on dissenters to conform):群体不欣赏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于怀疑群体立场和计划的人,群体总是立即给予反击,但常常不是以证据来反驳,取而代之的是冷嘲热讽。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多数人在面对这种嘲弄时会变得没有了主见而与群体保持一致。
自我审查
(Self-censorship; members withhold criticisms):成员对于议题有疑虑时总是保持沉默,忽视自己心中所产生的疑虑,认为自己没有权力可以去质疑多数人的决定或智慧。
全体一致的错觉
(Illusion of unanimity):这是群众压力和自我压抑的结果,是使群体的意见看起来是一致的,并由此造成群体统一的错觉。表面的一致性又会使群体决策合理化,这种由于缺乏不同的意见而造成的统一的错觉,甚至可以使很多荒谬、罪恶的行动合理化。
心灵守卫
(Self-appointed "mindguards" protect the group from negative information):某些成员会有意地扣留或者隐藏那些不利于群体决策的资讯和资料,或者是限制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以此来保护决策的合法性和影响力。
过程及结果
·不全面研究替代方案(incomplete survey of alternative);
·不全面研究决策目标((incomplete survey of objectives);
·不考虑既定选择的风险((Failure to examine risks of preferred choice);
·信息搜集不足(Poor information search);
·信息处理过程有偏见(selective bias i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t hand);
·不重新评估当初放弃的选择(Failure to re-appraise initially rejected alternatives);
·未制定突发情况的备用方案(Failure to work out contingency plans)。
防范
·群体成员懂得群体思维现象,其原因和后果;
·领导者应当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场,防止形成不成熟的倾向;
·领导者应该引导每一位成员对提出的意见进行批评性评价,应鼓励提出反对意见和怀疑;
·应该指定一位或多位成员充当反对者的角色,专门提出反对意见;
·时常将群体分成小组,并将他们分别聚会拟议,然后再全体聚会交流分歧;
·如果问题涉及与对手群体的关系,则应花时间充分研究一切警告性资讯,并确认对方会采取的各种可能行动;
·预备决议后,应召开“第二次机会”会议,并要求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
·决议达成前,请群体之外的专家与会,并请他们对群体意见提出挑战;
·每个群体成员都应当向可信赖的有关人士就群体意向交换意见,并将他们的反应反馈给群体;
·几个不同的独立小组,分别同时就有关问题进行决议(最后决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以避免群体思维的不良影响)。
创立者及由来
意大利哲学家
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最早提出了团体迷思(groupthink)的概念,
南京市市民谢子徒于2011年7月27日星期三摘自“
意识形态”百科名片。
葛兰西本人的简历见“葛兰西”百科名片。
欧文·贾尼斯 [Irving Lester Janis 1918.05.26-1990.11.15],美国心理学家,致力于政策制定的心理学分析、危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他出生于
纽约州布法罗(Buffalo),逝于
加利福尼亚州圣罗莎市(Santa Rosa)。
1939 年获得
芝加哥大学理
学士,1940 年入
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曾和柯林贝格(Otto Klineberg)举办社会心理学研讨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司法部特别战争政策小组的高级社会科学分析家,和社会学家斯托佛(Samuel Stouffer)、C.霍夫兰共事,战后回到哥伦比亚大学文成其博士论文。1947 年受聘于
耶鲁大学,开始其教学和研究生涯。
在耶鲁之初,他参与了霍夫兰的“态度改变”的研究计划,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他主要研究心理压力问题,1958 年出版《心理紧张》一书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在该书中他提出术前焦虑与术后情绪状态的曲线理论,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反映,病人由于手术引起的心理应 急反应,在手术前后显示不同的特点。术前表现为焦虑,恐惧情绪增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术中应急反应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术后水平较术中有所升高,手术患 者心理应急水平的时间特点,反映了围手术期不同阶段应急对手术患者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之后他的研究逐渐转向人在压力下的选择,1972 年出版《小团体思想的受害者》一书。根据贾尼斯 - 费埃拉本德假设,同样是争论赞成,赞成的观点比否定的观点先出现,将会使争论更有效。在另一项实验中,他发现,在高度可说服性和低度自尊之间,以及在可说 服性和社会压制之间存在着相关。他还发现怀有适度意的人更不易被说服。他在 1985 年从
耶鲁大学退休,退休后任耶鲁大学名誉教授及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兼职教授。
贾尼斯因其提出的团体迷思理论而闻名。团体迷思亦译为群体迷思、团体盲思或团体思考,在1972 年的《团体迷思》一书中首次提出团体迷思(Groupthink)一词,贾尼斯定义为“在一个较有团队精神的团体,成员为维护团体的凝聚力,追求团体和谐和共识,忽略了最初的决策目的,因而不能确实地进行周详评估的思考模式”。而他也特别注意到在团体中很少出现这样的现象:每个成员的能力能够呈现为团体整体的能力。例如:在学校会议上,大部分教职员鲜为发表个人意见,但是一走出办公室纷纷却又有不同的看法,影响学校团体决策的品质与效果。当团体中的成员建立起很强的团队精神,即拥有了高度的凝聚力,他们会很在意不要分裂团体的向心力,因而不愿意去挑战团体的决策。当这种压力导致思想效能破裂、不愿意探究真相,较草率地作出价值判断时,就容易出现团体迷思。
1982 年,贾尼斯再探究入侵猪猡湾事件、
偷袭珍珠港、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马歇尔计划的发展、
水门事件等美国政府历年外交决策事件,参照各个事件的环境、决策过程、决策结果,归纳出团体迷思的模型。该模型包括八项诱发团体迷思的前置因素,八项团体迷思表现形式,及七项团体迷思对群体决策过程及结果的影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