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大为,男,1947年出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书画家。
其作品自1981年起入选历届“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曾在多种全国性书法、篆刻大赛中获奖;1989年
香港艺术馆颁予“市政局艺术奖”(书法项目)。
人物经历
曾任香港浸会学院校外进修部书法课程导师;香港大一艺术设计学院书法篆刻课程导师;
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兼任讲师;1961年起即随
吴子复先生学习书法;1967年随吴子复先生学习篆刻;气候自学山水画。学术注重广泛涉猎,于周、秦、汉、魏得益尤
深,长于隶书。其印章取法,亦庄亦谐;山水重笔墨,自有闲逸。作品自1981年起入选历届“当代
香港特别行政区艺术双年展”,曾在多种全国性书法、篆刻大赛中获奖;1989年
香港艺术馆颁予“市政局艺术奖”(书法项目);1987、1992年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书法、山水、篆刻个人展览;1990年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师生书画展。辞条及作品辑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当代篆刻家辞典》、《香港艺盟名录》等。出版有《区大为印谱》、《区大为的书画印》、《区大为印谱之二—— 一刻难忘》、《区大为印谱——石也能言》、《区大为书法山水集》等。
人物评价
区大为的书法用笔质朴古拙,合金石和甲骨文形象,磅礴之中有秀逸之气。他的几十幅焦墨山水画尤其引人注目,颓笔破墨间,石壁拔地而起,云影氤流动,表现出大自然的静穆和秀美。出生于
广州市的区大为现任教于
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数十年潜心中国书画,曾获
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的“香港视觉艺术发展奖”。区大为不以诗名世,然而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一个执毛颖握刻刀、胸中自有丘壑、生活在诗境之中的艺术家。说他是诗人,他一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自己偶而写几首诗自况自娱,怎敢戴此桂冠。的确,写诗不是区大为艺术探索的天地,他的天地是书法、篆刻、山水,是笔墨不是文字。然而,我说他是「诗人」,是从大处落笔,不拘其专业所长;是说他艺术创作的心灵状态,不计其艺术成品之功。因为艺术创作
到了最后,超越了技艺的层次,就是艺术家心灵的探索,对自我生存意义的追求。达到了这个境界,艺术作品就超越了潮流与市场,超越了物质的商品价值,呈现了独特的风格,影响所及,不论是书画篆刻还是诗词歌赋,乃至於立身处世,无不流露
高风逸趣。古人说,是真名士自风流,区大为可以当之,所以,是「诗人」。
不过,这个诗人不怎么写诗,诗韵风流要从书画篆刻之中来看。先说书法。区大为早期以隶书著称,书法波,颇有奇气。其是当然有
邓石如、
何绍基一脉相传的奇诡求变路数,但毫无疑问,更有了
吴昌硕引篆刻入书法影响。有些笔触,实为刀法,在磅礴之中带有秀逸之气,望之如
魏晋士人临风而立,与吴昌硕以石鼓大为基调的风格倒是不同。通体而言,他的隶书充满了童趣,在质朴与稚拙之中,捕捉自然原始的风韵,很像
关良的戏曲人物,开创了书法现代新貌。
区大为的书法近年来渐渐由早期的恢奇不羁走向沉潜厚实,由一九九六年的大字〈
李贺联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到一九九八年的大字联句「不敢为异,岂能强同」,再到二零零二年的对联「水为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可以清楚看到他艺术内敛修养工夫。
他的篆书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从吸取甲骨文而独树一格开始,逐渐由诡谲支离而意趣冲融,也可看出书家臻入诗境的过程。典型的例子是他篆书〈
梁启超词句〉:「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法为消磨。」其实区大为不必担心,只要艺术境界有所提升,即使少年心事受到岁月的消磨,也会在琢磨之后发出
美玉的光辉。这幅字极有雅趣,写在海草纸云气隐约的质地上,洒脱风神,且看看那个「恨」字,就是甲骨文脱胎而出,是篆书溯古摹拟,却有创新的意趣。
我倒是觉得区大为的
章草气韵十分生动,是他书法成熟的代表,像他的〈咏友〉,圆融流畅,一气呵成,令人看来心旷神怡。最有趣的是,第二行未「吁」字瑟缩成一团,而下一行首「荡」字却有振衣千仞岗之势,一扫乾坤,尽吐局促挤压的浊气。他的〈指上春风〉更是佳制,从头到尾,潇洒流脱落。
孙过庭在《
书谱》中说的一段话「若运用尽於精熟,规矩闇於胸襟,自然容与绯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拿来称赞此幅,可谓允当。我最欣赏「搔首何由」四个字的结体构局,真是萧散自由,任情恣性,欲又中规中矩,自然天成。
再说画作。区大为这次展览以焦墨山水为主,只有一幅设色山水〈山气化云云作烟〉。说是设色,其实只是略敷薄彩而已,与其他的画作无大不同。要感觉画中的山气云,主要还是看
黑色,看笔墨的流动点染。看的是线条,是笔墨的工夫和观赏书法同一个脉络。
区大为的焦墨山水,常用秃笔破墨,毫无媚态,走的是
髡残、
黄宾虹一路。看画只是看表面的人会觉得纷乱苍凉,甚至满目疮,既不秀美,更不华丽。其实,观画者只要静下心来,滤去自己心中的杂念,不要只想着股市楼市的升跌,不要去想上下班的塞车赶路,不要去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务琐事,把握站在画前这一刻清灵明澈的心境,就会发现,这一幅幅焦墨山水是多么秀媚多姿,以多么委婉曲折的笔墨向我们展示,画家的心灵正在追求大自然沉穆与和谐的欢欣与秀丽。
若是你总觉得焦墨山水的笔触是纷扰纠缠,是松散零乱的,总觉得
黑色破碎干枯,东一块,西一点,不成条理,且听职
清代的
笪重光在《画》中是怎么说的:
人知抢笔之松,不知松而非懈;人之破墨之涩,不知涩而非枯。墨之倾泼,势等崩云;墨之沉凝,色同碎锦。笔有中锋侧锋之异同,更有著意无意之相成。转折流行,鳞游波驶;点次错落,击花飞。
这就是告诉你,书画
同源,看水墨山水就像看书法,看的就是笔墨的气韵血脉,看的就是艺术家灵动的意境,而不是表面的技法是否好看,是否可以媚俗。还请仔细看看\u003c云影松风碧水间\u003e的石矶及耸拔而起的山壁,更请看看氤氲流动的云气。云影山色,水光粼粼,画面的灵动流畅,是大自然的天机流畅,也是画家心灵的自然流畅。再请看看\u003c青天削出金芙蓉\u003e的悬瀑,就着峥嵘的山势,画面上丛丛簇簇的笔墨点染,无一不是书法线条,无一不是自然美景的高度抽象提炼。再借
笪重光的话来解释,就是:“拂为斜脉之分形,磔作偃坡之折笔,啄毫能合影疏,策颖每教势动。石圆似驽之内扼,沙直似勒之平施。故点画清真,画法原通于书法;风神超逸,绘心复合于文心。”
什么是文人画?这就是文人画。画境就是诗境,画家就是诗人。
最后谈谈刻印。刻印讲求的是空间的设计,在有限的方寸之间,刻出阴阳明晦的对照。
吴昌硕曾经说过:“一方印章犹如一个人体,肢体躯体必须配置得当,全身血脉精气尤应贯通无阻,否则就易陷于畸形呆滞,甚至
偏瘫。”也就是有机地看待印文的空间设计,讲究的是精、气、神,不是刻板模仿古文学的造型。特别要注意的是,中国文学固然有其千变万化的固定形制,但也同时是意义的载体,可以通过雕刻而赋予字义以艺术的造型。
区大为的篆刻有其特色,不单是他师法某家某派,其中更有他本人的喜爱与性情。他的闲章特别有趣,通过了独特设计的篆字造型,以厚实朴拙的刀法,呈现了艺术家本人的生活态度,造就了笃实而不失潇洒的风格。且看“忙人之所间”与“呵呵一笑红泥”这两方白文印章,质朴无华之中带有谐趣,毫无剑拔弩张故作
张力的态势,却在稳健平衡之中流露了闲适的萧散之气。印文的空间安排与
线面对应,与辞意展示的超脱心境可以相互辉映,观赏起来令人心惬。
再如“天马行空”、“笑而不答”及“书禅”三印,借边与连边的安排有着别具匠心的随意性,在沉稳厚重之中添加了不稳定的因素,使得粗拙的线条流动起来,不仅仅像天马行空,简直就是波音七四七以超音速的姿态,飞翔在天穹。
黄宾虹在《书法画旨》中说过:“金石之家,上窥
商周彝器,兼工籀篆,又能博览古今碑帖,得隶、草、真、行之趣,通书法于画法之中,深厚沉郁,神与古会,以招贴胜巧,以老取妍,绝非描头画角之徒所能比拟。”区大为在艺术境界的探索,颇似黄宾虹对金石之家的赞誉,因此,容我录下这段话,作为这篇缀语的总结。
郑培凯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