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岩寺
双岩寺
双岩寺弋阳距县城南5公里,位于南岩街道,圭峰旅游风景区境边·早在唐朝大中年间(847-860),就有僧人开山建寺。宋崇宁年(1102-1106)经重修后声名鹊起了不少观光人进香者。明万历年间、双岩古寺又进入一个兴旺时期,邑人花,又重建殿堂三所,邑人范有韬题文镌刻其岩洞上方,“双岩寺”三个大字。
修建史
释修慧做到“不为自得安乐,但压大众肠离苦.”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自养、自持、自传、自身建设精神。在党政府领导下,各界人士、居士和信众的帮助下。建设了如下:
1996年建二层宿舍楼、斋堂、会议室,280平方米97年7月建好。
1998年建海会塔、化身窖、龙泉井,铁香炉长1米,高2.7米:
1999年建钟鼓楼房40平方米1千1百斤大钟1个。1.6米鼓I个。铁宝鼎1台:
2000年观音殿40平方米,西方莲池和花园242平方米。龙风花板14块,狮子头花住26根,铁香炉长一台:
2001年建放生池坝长20米、宽3.6米。有龙风花板、狮子头花柱总面积788平方米。建大雄宝殿地下室280平方米:
2002年建大堆宝殿上层建好,中间三尊大佛,诸尊等菩萨。总面积360平方米:
2003年建西方接引“接引佛,一尊,佛基和花园面积168平方米。
2004年建厨房和流通处两层共200平方米
2005年大殿地下室、天王殿地下室粉刷好。又请铁香炉1台,建天王般上层.
2006年天王殿建成功,有请铁香炉2台,请2米高樟木地藏菩萨和两父子共3尊。
寺庙文化
双岩沉积着丰厚的文化,是古代江南佛教文化传播的一处重要场所。早在唐朝大中年间(847—860),就有僧人开山建寺,宋崇宁年间(1102一1106)经重修后声名鹊起,引来了不少观光和进香的人们,后又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屡兴屡废,到明万历年间(1573—1620),双岩古寺又进入一个兴旺时期,邑人花文重建殿堂三所,邑人范有韬题文镌刻其岩洞上方,双岩寺再度辉煌。双岩寺一度成为官寺,受到历任县官的重视。清顺治十五年(1658),弋阳县县令刘临孙亲自为双岩寺募捐筹款,双岩寺主持成芯再度修缮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胜地,寺内还创办了慈济学堂,容纳善、教之道,育社会孤儿于一体,广播善事,使双岩的知名度大增,影响甚盛。
周边景区
龟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处江西省东北部的弋阳县城郊,总面积135平方公里。龟峰风景优美、奇峰如画,集自然精华、纳人文风采,聚天下名山之雄奇、俊秀为一体,融五千年历史、宗教、养生、民俗文化于一炉,是一处不可多见的人间胜境,是一个魅力无穷的旅游区。
龟峰人文风景资源特点显著,表现为佛、道、儒三教交融,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交融,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交融。既有古代南方四大名刹之一的瑞相寺,又有道教重要遗址葛仙观及象征儒学昌盛的叠山书院;既有“江上龟峰天下稀”的美景,又有极富文化韵味的历代文人胜迹;既有商周文化遗迹、梵文摩崖石刻、摩尼洞天等灿烂的古代文化,又有丰富的革命史迹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现代文明。龟峰有三奇:独步天下的龟形丹山之奇,天造地设的洞穴佛龛之奇,千古流传的仁人志士之奇。龟峰风景名胜区以此“三奇”为主要特色分为三大景区。
一景区
龟峰面积25平方公里,远望极象一只硕大无明的昂首巨龟。属丹霞山地貌,因自古有“古十六峰八大景”之说,峰峰奇特,景景绝妙,象形独秀,故被誉为“丹霞精品”、“丹霞标本”,吸引了历代文人政要。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叹说:“盖龟峰峦嶂之奇,雁荡所无。”在流传下来的《徐霞客游记》中,有关龟峰的游记篇幅与黄山庐山武夷山等名山游记等同。明代诗人高明则称“若教移向幽燕地,殊胜长城壮汉关”。
二景区
南岩寺、龙门寺、双岩寺象三颗明珠镶嵌在U型发展的龙门湖畔,附近洞穴星罗棋布达23个之多。南岩佛窟有“江南第一佛龛”之称;龙门湖则有“水上迷宫”之誉,三者共同构成巨型岩雕文化区。
三景区
则是以方志敏纪念馆、叠山书院、龟峰文化森林公园等人文景观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区。
龟峰风景名胜区东临江南第一仙峰三清山,南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夷山,西邻道教第一山龙虎山,北靠著名瓷都景德镇,共同构成一个迷人的旅游风景带,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这里交通便捷,西距华东铁路枢纽鹰潭站40公里,东至上饶站及闻名天下的上饶集中营仅50公里,公路320国道则从景区内径直通过。龟峰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直是江西省委疗养院所在地。到龟峰旅游,令人心旷神怡。
中国寺庙
寺庙--中原地区的艺术瑰宝库,它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仅仅与佛教一家有关。但在佛教中,寺庙就有许多种称谓: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朝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如白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庙。还有四大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开门,三面开凿小,供僧人在龛内坐地修行;一种为支提窟,山洞面积较大,洞中靠后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会拜佛。在蒙古语中称“寺”为“召”。如大召、五当召等。另外,有称之为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等.
道教中,寺庙的称谓也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又称为“庐”、“靖”、也称为静宝。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宇文邕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其它还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元君祠等。儒家则称之为“庙”、“宫”、“坛”,如孔子庙、文庙,雍和宫天坛等。伊斯兰教称之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称之为“教堂”。在原始或民间中,称之为“庙”、“祠”,如旧时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叫太庙、中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岱庙等。如祖庙聂氏宗祠(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有武侯祠韩文公祠等.
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中原地区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乃当之不愧。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同时,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入寺须知
入寺须知佛教最讲规矩,出家人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讲究行住坐卧不离法度。那么居士与游人香客进入道场,又该遵循一些什么规矩呢?下面罗列几条以供参考:1、入寺:入寺之后,不宜中间行,进退俱当顺着左臂行走,入得殿堂,帽及手杖等物,不可向香案或佛桌上安放;2、礼拜: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所用,外人不可在上礼拜,宜在两旁拜垫上礼拜。凡有人在礼拜,不可从他的前头经过;3、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书,宜从容翻阅。须先净手,端身正坐放案上阅读,不可放置膝上,更不得亵渎;4、见僧人:凡见僧人,宜合掌称法师或师傅,向他礼拜时,他若说一拜,不必强行多拜。在殿堂见僧人,宜先礼佛,然后再说顶礼师傅,作礼时亦当面向佛像顶礼;5、法器:寺中、木鱼、钟鼓等法器为龙天眼目,不可擅自嬉戏敲打,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动;6、听经:殿堂若有法师讲经,宜随众礼拜入座,以恭敬心听闻。不得向熟人打招呼,不得起坐不定,闲谈嬉笑,影响他人。如有事不能听完,但向法师合掌问讯,肃静而退;7、用斋:如在寺院用斋,经客堂同意后,闻前椎随众徐徐进入斋堂,宜坐于僧众之下坐或后排,不得语笑喧哗,不得翘腿而坐;8、会客:若需会见在寺院中熟悉的师傅或居士,宜去客堂向知客师秉白,待知客通知后方可与熟人会见交谈,不可自作主张进入僧人房或客房。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修建史
寺庙文化
周边景区
中国寺庙
入寺须知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