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前水母(Nomura's
五彩透明水母,学名:Nemopilema nomurai)是现存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水母之一,仅次于狮子头水母,是世界上最大的刺丝胞动物。越前水母的直径一般超过1米,部分个体甚至达到2米至3米。这种
水母在
长江三角洲到日本海泛滥,每年秋季大量出现,严重影响当地
渔业生产。越前水母虽然可食用,但质量不高。其名字来源于日本
福井县的古令制国国名“
越前国”。
简介
野村水母(Nemopilema nomurai),又名越前水母,属于
钵水母纲(Scyphomedusae)
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是一种在长江三角洲到日本海泛滥的巨型水母,体型非常庞大,可以达200公斤(450磅),宽度跟一个成年人差不多,是现存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水母。
形态特征
越前水母的伞部为半球形,伞外表面密布小颗粒状突起;
中胶层坚实,向伞缘逐渐变薄半透明;口腕8条,基部愈合,皱褶状,口腕沿腹面具一深槽;垂管坚实;肩板附于垂管上位于口腕上部,其内管与垂管相通;肩板游离边与口腕相通,并且其内管末端分支也形成喇叭形开口,作为摄食入口。口腕和肩板分布有球状和丝状附属器,深褐色,其上有大量刺细胞;胃腔四角形,内有4条马蹄形胃丝带,粉红色,其末端有
生殖腺;生殖腺带状,为膜状折叠型。
分布范围
越前水母主要分布于西北
太平洋海域,包括中国
东海北部、
黄海、
渤海以及日本海。由于全球暖化及
海洋污染等各种问题,越前水母于1960年代开始亦有在日本海出现,而且数量愈来愈多。
生活习性
越前水母喜欢栖息在沙底或泥沙底的海域中,对清水或浑浊海水都能适应。以
浮游动物为食。
生长繁殖
越前
水母的生命周期与大多数水母相似。在完全长成之后,直径可达两米,重量达到220公斤,媲美另一种
巨型海蜇发形霞水母。越前水母原来主要栖息在黄海及东海,但由于全球暖化及海洋污染等各种问题,于1960年代开始亦有在日本海出现,而且数量愈来愈多。越前水母的繁殖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全球增温影响下的多种因素加速了其繁殖和生长。
危害
虽然被野村水母灼伤会很痛,但它的毒并未足以对人体构成严重伤害。不过,有报告指有些案例的伤者由于肺部积聚液体而致命。因此,为安全计,渔民在处理这种
水母时都会格外小心,除了穿上保护衣物(如:长筒水鞋、长袖胶手套)等。幸好直到现在,只是有九人因为被野村水母灼伤而致命。
越前水母的存在其实已有一段时间,在1958年曾被
日本当局以为是
水雷。但到2000年代的大量繁殖,野村水母对渔民的生计构成影响,在2005年8月方为其他人所认识:在当时,不少在日本海捕渔的日本渔民开始发现在他们日常下网捕取三文鱼、墨鱼等渔获的海域里,都被一种巨型水母所占据,西日本邻近日本海沿岸的
福井县及
岛根县受到的影响最大。这些巨型的越前水母由于数量众多、重量又重,很多时候会把渔民的
渔网挤破,又或是把渔获压死。在最极端的例子中,有多达1000只越前水母在渔网中被发现。它们食量惊人,往往把一半的渔获吃掉;即使没有被吃掉的渔获,若被水母灼伤的话,渔获亦很难生存。2007年10月,数十只越前水母在
千叶县弄沉了一艘
渔船,使三名渔民坠海。
早期渔民会把巨型水母杀掉,然后倒回大海里。后来发现水母的泛滥愈来愈严重,于是日本政府派专家研究解决方法。研究发现:原来当水母被杀时,会立即排出身体的卵子和精子,使之在水里
受精卵。于是,当渔民把被杀的水母倒回大海,这些卵子和精子亦同时回到大海,并大量繁殖。因此,现时在有关水域的渔民,在捕获
巨型海蜇之后,都不会立即杀掉,而是运回岸上加工作食物处埋。在
长江沿岸,
水母被制成食用海蜇,而在日本,水母会被晒干磨粉,并混进饼干内。
2009年9月下旬,有人就开始发现越野村母大量涌现,令日本渔民叫苦不迭。在
青森县八户港,旺季的秋 季
三文鱼捕获量比2008年减少一半;在三泽渔港,
比目鱼等捕获量比2008年同期减少60%。这次水母“大爆发”对
渔业的影响,将会持续到2010年。
与日本海域渔民经历类似是,西班牙沿海也在遭遇水母入侵,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和南部一些近海海域有水母群大量聚集,对其渔业与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仅在2009年8月份的一周里,西班牙南部城市
加的斯省就有大约1200人被
水母蜇伤,几乎是正常年份的9倍,这也让很多游客对西班牙的
海滩望而却步。
9月中旬,海洋研究组织公布的研究称,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西班牙沿海出现大量水母,这对西班牙的
渔业和旅游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水母“入侵”西班牙影响旅游的情况,早于2006年就开始显现,当年出现了大量游客被蜇伤事故。
2008年7月,法国南部闻名于世的度假区蔚蓝海岸曾遭野村水母入侵,逾500名游泳的人及
日光浴人士被。此前,虽然蔚蓝海岸耗资8万欧元铺设了防
水母网,但还是遭到了数以十万计的水母侵袭,这些水母不仅在沙滩游泳范围内出没,还随着海浪冲上沙滩。对此,专家归咎于全球暖化和过度捕鱼,令到水母数量异常急升。
泛滥成因
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下的海洋变暖,导致了近2000种水母中的一些物种扩大了活动范围,不但每年出现 的时间提前,而且整体数量也在增加,这就像气候变暖导致虱类、树皮甲虫以及其他昆虫扩散到新的纬度一样。
海洋中水母的数量不断增加,已经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和
人类活动,致大批其他海洋生物的死亡,让原本生机勃勃的
海湾成为一个个“死亡地带”。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报告指出,每年全球大概有1.5亿宗
水母伤人事件发生。
海洋生物学家认为,过度捕捞
海洋鱼类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暖都是水母数量激增的原因。对水母肆虐的原因,中日韩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变暖使海水温度提高,使海洋更适宜水母繁殖,从而使水母数量成倍增长。对此,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海洋学家詹尼弗·伯塞尔也发现,在全球至少11个海域,水母成灾与气候变暖有关联。
最新动态
中国网2014年12月16日讯 据
英国《
每日邮报》报道,摄影师Lucia Terui在潜水时发现了深海中的“野村水母”,他表现出了很强的兴趣。这些惊人的照片是现年已经40岁的她在日本越前海岸潜水时拍摄的。
她拍摄的这只
水母直径约4英尺9英寸(约1.5米),一般“野村水母”可以生长到直径6英尺6英寸(约2米)。
参考资料
水母.《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