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南(1550-1623年),字会甫,号曙谷,江西崇仁二都石庄(今
石庄乡石庄村)人。官至
礼部尚书。明代诗人。幼时受其父一龙教诲,涉猎《
尚书》及
儒家心学。万历十七年(1589)中
进士,授为
编修,知经筵日讲,预修正史,主《河渠志》。
人物生平
万历二十二年(1594),任
浙江省主考官。二十五年,晋升
东宫直讲学士。他学识渊博,讲解经书,必多方引喻解说,务求明白晓畅。三十二年,任武进士考试总裁。三十四年任顺天乡试主考。三十七年以
礼部侍郎署理部事。他重申国家有关典章法度,确定谥典,不屈从权贵,秉公办事。十次上疏,请皇太子出来听讲,但因
赵顼对皇位继承另有考虑,对其奏章置之不理。时值京都一带大旱,上疏清除“五郁”,多切中时弊。神宗不予采纳。
朝鲜派人来请售
发射药,道南力争不可给予。
吐鲁番盆地进贡
美玉,他又以“不贵玩物”为谏,不予收受。
万历三十八年(1610),皇帝将吴道南升职为
礼部尚书,他先后三次以守父丧为由上书辞谢,未获恩准,始赴任。一路上,吴道南择车简从,不事铺张,迎送礼仪皆免,所往之处,无人知其为台阁铺臣。“居官自有操守,铺政不为诡随。”
万历四十一年(1613),为礼部尚书兼
东阁大学士。从家乡赴京时,行装简朴如普通人,途中,谢绝地方官提供的费用和护从人员。所经各处,无人知其为台阁辅臣。四十三年五月,入阁参预机务。到职后,先后就皇储听讲、诸王豫教、
朱常浩婚礼、简选大僚、荐举遗佚人才、撤销管理税收的太监、补足言官缺员诸事上疏,
赵顼虽嘉为“优诏”,但大都不予采纳。
万历四十三年(1615)六月,
梃击案起。
朱翊钧召
方从哲、吴道南入内商。方从哲只是磕头,一语不建,吴道南也不敢说一句话。直到万历失去耐心发怒,在一旁的
御史刘光复越次进言,被万历厉喝拿下。群阉立刻哄聚围殴刘光复,吴道南吓得倒地僵卧,
尿失禁,也是一个笑谈。
万历四十四年(1616),主持会试,因考场出现舞弊行为,遭到言官的攻讦。皇帝虽然谅解他,但他决定辞职,先后上疏20余次,直到四十五年七月,才得以批准。
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
赵惇继位,改
泰昌元年。
天启初年(1621)进
太子太保,下诏加吴道南禄秩,望其再度辅政,此时道南已重病在身,仍带病作《大政议》12条,竟成为他的绝笔。两年后病卒。荫四子,赐祭13坛,赠少保,谥
王鏊,从祀乡贤祠。
主要作品
著有《河渠志》l卷,首创绘图。另有《秘新书》13卷,《别集》3卷,《日讲录》、《巴山草》、《曙谷集》、《奏议》、《语录》等,存目于《
四库全书总目》。有《吴文恪公文集》32卷传世。
为政举措
吴道南对科场作弊,历来从严处理,决不手软。在他任礼部右侍郎时,曾对汤宾君的科场作弊进行了及时的处理。深同和作弊被处理以后,卸史李嵩、周师旦即连章弹劾吴道南,给事中刘文炳相继上疏激烈攻论。吴道南疏辩乞休,疏中对文炳有较多的挟击,于是,刘文炳更加激烈地抵毁吴道南,
御史张至发也上疏为刘文炳助威,甚至肆口谩骂。吴道南自责“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赵顼对吴道南颇为爱重,不仅没有按弹劾者所言,而是令刘文炳外任,并夺李嵩等六个月的俸禄。御史
韩浚、朱渭又相继上疏为刘文炳伸张,再次诋毁吴道南。吴道南益加求去归里,杜门不出。第二年上疏二十七条,作为告别朝廷奏。神宗阅疏,仍予勉留,不许致仕。适逢吴道南继母死,准其速归,并赐道里费,遣人护送回乡。
天启元年,
朱由校朱由校“以覃恩即家”,进
太子太保。
吴道南中年入仕,在朝廷为官二十余年,清廉淡泊,不阿附权贵,不谋私情,他平易近人,从不因高官显爵而盛气凌人。他任
东阁大学士时,行装简仆,不仅没有过高过分的要求,即使按规定应有的供给、护从等,均一律拒绝。据《崇仁县志》记载,他官至皇帝的辅臣,而他的家产却不及一般中等人家。他虽长期从政为官,在学业上也有成就。
明史记载
吴道南,字会甫,
崇仁县人。万历十七年
进士及第。授
编修,进左中允。直讲
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
谕德少詹事。
礼部右侍郎,署部事。
历城区、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
山东省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寻请追谥建文朝忠臣。京师久旱,疏言:“天下人情郁而不散,致成旱灾。如东宫天下本,不使讲明经术,练习政务,久置深闱,聪明隔塞,郁一也。法司悬缺半载,无人,囹充满,有入无出,愁愤之气,上薄日星,郁二也。内藏山积,而闾阎半菽不充,曾不发帑振救,坐视其死亡转徙,郁三也。累臣
满朝荐、卞孔时,时称循吏,因权珰构陷,一系数年,郁四也。废弃诸臣,实堪世用,一斥不复,山林终老,郁五也。
皇帝诚涣发德音,除此数郁,不崇朝而雨露遍天下矣。”帝不省。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
朝鲜贡使归,请市
发射药,执不予。
吐鲁番市贡玉,请勿纳。
辽东议开科试士,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父丧归。服阕,即家拜
礼部尚书兼
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
方从哲并命。三辞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居数日,言:“臣就列经旬,仅下瑞王婚礼一疏。他若储宫出讲、诸王豫教、简大僚、举遗失、撤税使、补言官诸事,廷臣舌敝以请者,举皆杳然,岂
皇帝简置臣等意。”帝优诏答之,卒不行。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
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织造中官
刘成死,遣其党吕贵往护,贵奸民留己督造。中旨许之,命草敕。道南偕从哲争,且询疏所从进,请永杜内降,弗听。
鄱阳县故无商税,中官为税使,置关湖口征课。道
南极洲言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请罢关勿征,亦不纳。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
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
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
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贿
礼部吏,与
同里镇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第一,鸣阳亦中式,都下大哗。道南等亟检举,诏令覆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
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
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文炳遂极诋御史
张至发助之。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帝雅重道南,文炳外任,夺嵩等俸。御史
韩浚、朱救文炳,复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
天启初,以覃恩即家进
太子太保。居二年卒。赠少保,谥
王鏊。
后世纪念
有涉吴道南的正文轶事,民间皆诵为佳话,与世流芳。今崇仁县城“道南路”即为纪念他而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