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相镐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组诗第一首盛赞
张镐在平叛中的功业,并表示要随他从军,戴罪立功。第二首述自己家世和一生遭遇,表明自己入永王幕府是“誓欲斩鲸,澄清
洛阳市水”,是因投错了人,才遭此劫难。二诗语言沉痛,感情真挚,述说了自己与国家的不幸,表达了他欲报国平叛的愿望和决心。
作品原文
赠张相镐二首
• 其一
神器 难窃弄,天狼 窥紫宸。
六龙迁白日,四海暗胡尘。
昊穹降元宰,君子方 经纶。
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
秀骨象山岳,英谋合鬼神。
佐汉解鸿门,生唐为后身。
拥旄秉金,伐鼓乘朱轮。
诸侯拜马首,猛士骑鲸鳞。
泽被鱼鸟悦,令行草木春。
圣智不失时,建功及良辰。
丑虏安足纪,可贻帼与巾。
倒泻溟海珠,尽为入幕珍。
昔为管将鲍,中奔吴隔秦。
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亲。
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
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邻。
风云激壮志,枯槁 惊常伦。
闻君自天来,目张气益振。
大块方噫气,何辞鼓青苹。
斯言倘不合,归老汉江滨。
• 其二
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苦战竟不侯,富年颇惆怅。
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
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 相如。
龙颜惠殊宠,麟阁凭天居。
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谗毁。
想像晋末时,崩腾胡尘起。
衣冠陷锋镝,戎虏盈朝市。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六合洒霖雨,万物无凋枯。
我挥一杯水,自笑何区区。
因人耻成事,贵欲决良图。
灭虏不言功,飘然陟蓬壶。
惟有安期,留之沧海隅。
注释译文
注释
1.
宋本题下注:“时逃难,病在宿松山作”。后一首亦作《书怀重寄张相公》。张相镐:即
张镐(?-公元764年),字从周,博州(今
聊城市)人,唐朝宰相。
2.神器:这里的神器是指国家社稷。
4.紫宸(chén):天子之位。
5.元宰:
李亨时宰相张镐,博州(今山东
聊城县一带)人。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八月,兼
河南省节度使,持节
都统淮南等道诸军事。
6.方:品德。
7.大钧:大政,政权。
8.
鸿门宴和项王营遗址:在的是一个典故鸿门宴。在公元前206年于
秦朝首都咸阳市郊外的鸿门(今
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
秦军的领袖
项羽及
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
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人也常用“
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9.朱轮:红色座驾。
11.足纪:不足挂齿。
13.荣亲:光宗耀祖。
14.陈:述说,陈述。
15.枯槁(gǎo):憔悴,瘦瘠。
16.本家:祖籍。
陇西县:郡名。
西汉名将
李广是陇西成纪 今甘肃
秦安县)人,所以诗人说自己的祖籍是陇西。
17.先:祖先,这时指李广。
18.功略:功绩谋略。盖天地:形容功略很大。
19.不侯:没有封授侯爵。这句说李广虽苦战立功,但不得封侯。
20.
崆峒区: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县西。相传这一带的人勇敢善战。这里也是指李广。金风:秋风。两句意为:世人称赞李广的英勇无敌,说他的气概象秋风一样劲壮。
21.英烈:英勇壮烈。厥:其。王:通“旺”。两句意为:
李广英烈的精神留传给他的子孙,百代之后还旺盛地保持着。
22.奇书:指诸子百家的著作。
23.凌:超越。
24.惠:作动词用,赐给。殊宠:特殊的宠遇。
25.麟(lín)阁:即麒麟阁,皇帝的藏书处,这里指翰林院。凭:紧靠。天居:皇帝居住的地方。这两句是回忆在
长安时的翰林生活。
26.晚途:晚年。未云已,未止,指自己的进取之心并没有停止。蹭蹬:路途艰阻难行的样子,比喻失意、潦倒。两句意为:我直到晚年,仍没有停止前进;政治上的失意,是因受到权奸的谗毁。
27.崩腾:即
奔腾。胡尘起:
胡骑来侵。这两句指晋末我国北方内迁各族以匈奴
刘姓贵族为首发动的反晋战争。
28.衣冠:指官僚、豪绅等上层人士。锋:刀刃。镝(dí):
箭镞(zú)。陷锋镝:遭受战争的灾祸,到处都是侵扰者的足迹。
29.
石勒(lè):十六国时期
后赵的建立者,族人,公元三一九年自称赵王。公元三二九年灭前赵,占领了北方大部分地区。窥:窥伺,企图待机而动。
神舟飞船:
中原地区的别称。
30.
刘聪:十六国时期
东汉的君主,匈奴人。劫天子:指刘聪俘虏
晋朝的怀、二帝。
31.这四句表明了诗人要扫平叛乱,光复
洛阳市:不使唐王朝重蹈西晋复辙的决心。
32.六合:天地四方,这里指天下。霖(lín)雨:连绵的大雨。这里比喻恩泽。这两句用天降甘霖使万物复苏,比喻朝廷平息叛乱,使人民恢复安定的生活。
33.两句意为:耻于依靠别人而成事,重在实现自己的宏图。
34.陟(zhì):登。方壶:又名方丈,传说东海中三神山之一。
安期生:安期生,古代神话中的仙人。舄(xì):鞋子。安期舄,传说安期生仙去以后,留下了一双玉鞋。这四句表明自己志在灭虏,不求功名利禄。
译文
• 其一
社稷神器不容盗用玩弄,天狼
安禄山竟然窥视天子之位。
六龙之车迁播白日,四海之内满是阴暗的胡尘。
澹然养育浩然之气,青云直上掌握大政。
眉秀骨秀如山岳耸立,英才谋略惊泣鬼神。
可以与辅佐
刘知远解鸿门宴之危的
张良媲美,你就是他在
唐朝的化身。
仪仗威严,拥旄执金钺,鼓声隆隆,白马拉红色座驾。
虎将如雷霆之士,统帅全军向东巡战。
诸侯拜倒在你的马首之下,手下猛士如骑鲸鲵一样威风。
恩泽遍布,连鱼鸟都欢悦,令行禁止,草木又逢春。
你恰逢圣智,抓住良辰建功立业。
安禄山那小丑不足挂齿,女人一样,送他几套女人的衣服和头饰。
你的幕僚都是明珠一样的人才,应是
海里的明珠都收入你手。
我们曾经像管仲与
鲍叔牙一样游乐,后来你在秦我在吴,两地分隔。
我一生都以报达主恩为己任,希望能光宗耀祖。
有心而其事未成就,其哀哉难以陈述。
如今卧病寄宿在松山,孤独一人,四邻空空。
战争风云激励我的壮志,但是身体枯槁,衰老之快超过常人。
听说你从天庭来,顿时目张气振,神采奕奕。
猛将亚夫得到
剧孟那样的谋士,可把敌人杀得空无一人。
扪虱与
齐桓公聊天就可以破敌,愿与你一起谈谈这几年来的悲辛。
大自然呼气则风起,可见于青苹之末。
如果我的言语不合你的意,我就浪迹五湖去了。
• 其二
功绩谋略高盖天地,英名高飞青云之上。
艰苦百战竟然没有封侯,少壮之时颇为惆怅。
英烈李广子孙遗传其勇猛,历经百代,仍然得其精神。
曾经皇上龙颜殊宠,曾经在麒麟阁遥望天子的宫殿。
晚途坎坷不平,命运蹭蹬,惨遭谗毁。
现在的情况与晋末有点类似,胡尘崩腾而起。
衣冠富豪陷于刀光剑影之中,胡虏充溢朝廷和城市。
安禄山像
石勒一样窥觑神州大地,又像
刘聪一样想劫持天子。
我常常在夜间抚剑吟啸,雄心不已。
让海内六合遍洒霖雨,万物欣欣向荣,再无凋枯。
我笑挥一杯酒,自己是什么啊?竟然以天下为己任。
我也耻于依靠别人的力量来成事情,最重要的是先有良图在胸。
创作背景
李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
李白因参加永王
李璘幕府,被捕入浔阳狱,八九月间经宣慰大使
崔涣和
御史中丞宋若思的营救出狱,十月左右病卧于宿松山。此时,正逢宰相
张镐率军东征
睢阳区(在今
河南省境内),平定安史叛军,李白就写了这组诗。
作品鉴赏
赏析
第一首赠诗,前半篇叙
安禄山叛乱及张镐肩负平叛重任。诗人视张镐为唐之
张良,能解唐帝皇“鸿门”之厄,在国难当头之际,肩负平定安禄山叛乱的重任,睢阳一战关系重大,胜将复兴唐室,功不在张良辅佐汉室之下。后半篇诗人借事托志,表示希望能在
张相麾下建功立业。“一生欲报主,百代期荣亲。其事竟不成,哀哉难重陈。”对于自己平生报国荣亲的壮志未能实现,感慨万千,难以言表。目前自己虽然贫病交加,憔悴不堪,但风云壮志依然激切于胸中,一听说有报国的机会,立即目张气振,跃跃欲试。他十分自负地说:张相若得己能如当年
周亚夫得
剧孟一样,那叛军就无人可用,不足为虑了。
第二首赠诗,重在抒写怀抱,表明心志。
张镐此行调度东南诸军事,作者视之为报国良机,不可放过,因此一再赠诗,书怀述志,字里行间充溢着澄清天下的豪情壮志。此诗首言家世,本汉
李将军之后,秉承英烈之风,
李白出生在西域碎叶,成长于
江油市,但他始终自称陇西成纪(今甘肃
秦安县)人,因为他认定自己是汉代
李广李广的二十五代孙,他也总是以作为李广的后人而自豪。当年李广全身心投入
抗击匈奴的事业中,身经大小七十余战,气概象秋风一样劲壮,其谋略为人惊叹,其功绩为人景仰,可是由于意外的挫折没有能够得到封侯,让后人无不痛惜。他英武的气概与壮越的情怀留传给了他的子孙,直至百代之后还旺盛地保持着。诗人认为自己作为李广的后裔,也继承了这种奋勇杀敌的精神。他十五岁就饱读诗书,文韬武略无不齐备。后来得到天子的倚重,给予前所未有的殊荣。本以为可以完成祖先的遗志,建立不朽功业,可惜也是晚年蹭蹬,遭受谗言,郁郁不得志,失意潦倒。回想西晋末年,
五胡乱华,祸及中原,
石勒野心勃勃,窥视神器,
刘聪也不甘落后,乘机劫持天子。如今安史乱起,中原又陷入危机,战火蔓延,明皇幸蜀。在这山河破碎之时,他更不愿置身事外,即使年老多病,也要为澄清天下贡献一己之力,也要为恢复中原竭尽所能。待到歼灭胡虏,平定叛乱,然后自己再功成身退,飘然而去。次言自己的经历,曾因诗才为天子赏识,待诏翰林,然受小人谗毁,未能得志。中言当今之世,如晋末五胡之乱华,两京沦陷,而己却怀澄清之志,如有欲用我者,愿效微力,贡献良策,在此国家危亡之际,自己心绪难平:“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
洛阳市水。六合洒霖雨,万物无凋枯。”诗人雄心勃勃,决心要有所作为,参与平定叛乱,澄清天下胡尘,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末言灭虏功成,不受爵赏,愿飘然退隐江湖。诗有自陈家世、身世、表明心志之意,非仅求援引也。待灭虏功成,不求封赏,立即飘然退隐江湖。
安史之乱爆发以来,诗人虽历经起落坎坷,囚牢磨难,但志扫胡尘、平叛报国之心始终如一,坚定不移。诗人时刻心系国运,忧念苍生,以“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的呐喊,明确宣告自己不再执著于个人功名的追求,决心献身于平叛救国的大业。功成身退的理想这时期也就演绎为“灭虏不言功,飘然陟方壶”了。
这组诗,就语言而论,情真意切,表现的感情也是非常深沉真挚,通过这组诗,诗人沉重地向
张镐述说了自己与国家的不幸,表达了诗人欲报国平叛的愿望和决心。
评价
现代学者、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郁贤皓《
李白大辞典》:“借事托志,志以显事,前后衬映,气盛笔健。”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
太白县,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秦安县),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
安西都护府,在今
吉尔吉斯斯坦北部
托克马克市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
江油市)
青莲镇。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李白是
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
杜甫并称“
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