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属
雀形目黄鹂科下的一属
黄鹂属(黑枕黄鹂马来亚种:Oriolus),黄鹂科黄鹂属鸟类的总称。截至2024年,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网站收录该属下有包括29个物种68个亚种,其中有7个物种在中国分布,最常见的为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俗称黑枕黄鹂。黄鹂属鸟类主要分布在除新西兰太平洋岛屿以外的在欧洲、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温带热带地区。栖息于树林和稀疏树木的开阔原野。
黄鹂属鸟类为中型鸣禽,羽色鲜亮叫声悦耳。包括黄鹂属鸟类在内的黄鹂科鸟类体长一般均在20-30厘米之间,体重在50-135克之间。喙长而粗壮、多呈粉红色,羽色鲜丽多为黄色,也有暗褐色、红黑等色,雌鸟羽色较为暗淡,幼鸟具条纹。多数黄鹂属鸟类为留鸟,不喜群居,通常独自或成对活动,为树栖鸟类,以甲虫、蝗虫等昆虫和浆果为食。繁殖期雌雄鸟共同筑巢,巢呈杯形,由树枝和纤维筑成。雌性黄鹂属鸟类一般平均每次产3-5枚卵,两性共同育雏。
黄鹂属鸟类的生存面临生物资源利用等因素的威胁。总体来看,截至2024年,黄鹂属鸟类中约有13个物种数量呈下降趋势,13个物种数量较为稳定,而东非黑头黄鹂(Oriolus larvatus)的种群数量呈上涨趋势,其余物种数量未知。2021年,鹊色鹂(Oriolus mellianus)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23年,金黄鹂(Oriolus oriolus)(乌克兰种群)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Ⅲ。截至202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该属下1种为极危(CR),1种为濒危(EN),1种为易危(VU),1种为近危(NT)。
起源演化
黄鹂属为黄鹂科下的一属。黄鹂科起源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首先移居到亚洲建群,然后移居到到非洲和菲律宾,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其他几个禽科相反,黄鹂科代表了一种从澳大利亚经由亚洲向非洲依次扩散的模式。太平洋岛屿和群岛仍未有黄鹂科建群。黄鹂属起源于中新世,约在 1300万年前。澳大利亚和华莱士棕色黄鹂(支系 I)的分化时间较短,仅为500万年前,黄鹂属建群在亚洲的时间约为 1200万年-1100万年前,而从亚洲扩散到非洲约在1000万年前 。从非洲向亚洲的反向建群在5百万年,从亚洲扩散到菲律宾 从亚洲扩散到菲律宾发生在 5百万年。亚洲大陆、菲律宾和非洲的成功建群是由几个分支进行的,这些分支仍然居住在这些地区,包括伊莎贝拉黄鹂(Oriolus isabellae)对菲律宾的早期建群事件。此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群岛被来自亚洲大陆的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重新建群。
命名与分类
黄鹂属在传统分类学中为雀形目黄鹂科鸟类。黑枕黄鹂普通亚种Oriolus,起源于古法语单词“oriol”,意思是回声,源于鸟的叫声,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起源于古典拉丁语“aureolus”,意思为金色。1766年,瑞典博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 Linnaeus)在其著作《动物分类学》中引入和描述了黄鹂属。截止2024年,在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的分类中,黄鹂属共包括29个物种,68个亚种。中国境内共有六种,包括金黄鹂(Oriolus oriolus)、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细嘴黄鹂(Oriolus tenuirostris)、黑头黄鹂(Oriolus xanthornus)、朱鹂(Oriolus traillii)和鹊色鹂(Oriolus mellianus)。其中最常见的是黑枕黄鹂,俗称黄莺。
形态特征
黄鹂属鸟类为中型鸣禽,包括该属鸟类在内的黄鹂科鸟类的体长一般均在20厘米到30厘米之间,体重大约在50克到135克之间。它们的喙相对较粗壮,长度与头部相近,上喙前端微微下弯并带有一定的缺刻,常呈粉红色,虹膜为红色。整体羽毛通常呈现鲜亮的黄色。头部从脸颊延伸至后颈有着宽阔的黑色纹路,翼和尾基部大部分呈现黑色,脚和趾近乎黑色。它们的翅尖较长,有12枚初级飞羽,尾巴短而呈现圆形,尾羽10枚,跗较为短小且不太粗壮。其中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相较于细嘴黄鹂(Oriolus tenuirostris)的嘴较粗,颈背的黑带较宽。一些黑枕黄鹂的羽色较深,呈暗褐色,如暗褐鹂 (Oriolus phaeochromus),褐鹂(Oriolus szalayi),塔宁巴尔群岛黄鹂(Oriolus decipiens)等。朱鹂(Oriolus traillii)和鹊色鹂(Oriolus mellianus)与其他黄鹂属鸟类羽色较为不同,以黑色和红色为主。
雌鸟的羽色相对较暗淡,例如金黄鹂(Oriolus oriolus)的雌鸟上体呈现黄绿色,下体为黄白色,并带有一些褐色条纹。细嘴黄鹂雌鸟(Oriolus tenuirostris)多绿色,下体具深色纵纹。而幼鸟则具有更多的细密条纹。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黄鹂属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遍及多个地域和大陆。它们主要栖息于除新西兰太平洋岛屿以外的东半球温带热带地区,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在欧洲地区,金黄鹂(Oriolus oriolus)是唯一分布的物种,其分布范围向东延伸至中亚印度地区。而朱鹂(Oriolus traillii)则主要分布于亚洲,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一直延伸至印度支那地区。绿黄鹂(Oriolus flavocinctus)则主要生存在北澳大利亚。
栖息环境
黑枕黄鹂是一种适应能力强的树栖鸟类,其栖息环境灵活,可以在多种不同的生境中生存。它们常见于树林和稀疏树木的开阔原野,喜欢在森林边缘地带寻找栖息地。除此之外,人工林地、各类园林甚至是村庄里的高大乔木上也常可见到黄鹂的身影,它们在这些环境中频繁活动。主要活动在树冠层,很少到地面活动。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黄鹂属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蝗虫、蝉等,并且也吃一些浆果和水果。如黄雀(Oriolus chinensis)的主要食物有鞘翅目(Cole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幼虫、螽斯科(Tettigoniidae)、剑角蝗科(Acrididae)、夜蛾科(Noctuidae)幼虫、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幼虫、斑蛾科(Zygaenidae)幼虫、蝶类(Papilionoidea)幼虫、蟋蟀科(Gryllidae)、螳螂(Mantodea)等昆虫,金黄鹂(Oriolus oriolus)在繁殖期主要甚至全部以昆虫为食。
节律行为
大多数黑枕黄鹂留鸟,但少数种类会进行季节性的迁徙。在迁徙时,它们不会形成大规模的集群,通常是单独或成对的迁徙。如金黄鹂(Oriolus oriolus)和鹊色鹂(Oriolus mellianus)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每年4月中下旬迁来中国繁殖,9月末10月初迁走。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的普通亚种云南省东南部、海南岛和台湾为冬候鸟,其他地区为夏候鸟。金黄鹂也是(Oriolus oriolus)黄鹂科中唯一在北温带地区繁殖的成员,每年夏季迁往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飞行特点
黄鹂属鸟类飞行轻松,呈波浪式。如黑枕黄鹂的飞行强劲而直接,稳定的翅膀拍打可以有效地推动它们前进。这使得它们能够在迁徙过程中长途跋涉,或者在觅食时穿过茂密的树叶。在较长的距离上,它们的飞行可以包含浅倾角和上升,形成一条有些起伏的路径。虽然主要专注于向前移动,但黑头黄莺也可以在需要时表现出敏捷性和机动性。它们能够急转弯和快速改变方向,特别是在追逐猎物或躲避掠食者时。偶尔,黑冠黄鹂可能会在长途旅行或从高处下降时进行短距离滑翔以节省能量。然而,持续滑翔并不是它们飞行技能的突出特点。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和黑头黄鹂(Oriolus xanthornus)多在乔木冠层间或树枝间跳上跳下和来回飞翔,有时会边飞边鸣叫。
鸣叫特点
黄鹂属鸟类鸣叫响亮,如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鸣声以5音节为多,其基调是“j-iou-ou-d-iou”,3音节和单音节较少,繁殖期清晨鸣叫最为频繁。金黄鹂(Oriolus oriolus)的叫声虽尖锐,但却似笛声,是weela-wee-ooo或or-iii-ole声。繁殖期的雌性通常应短促的skweeeeer回应雄性的鸣叫。黑头黄鹂(Oriolus xanthornus)的叫声为粗哑的kwaak,鸣声为流水般的wye-youhuo或者是yiu-hu-a-yu,重音在中间音节。雄鸟会在炫耀时发出圆润笛音,同时身体向下,尾羽张开。朱鹂(Oriolus traillii)的叫声为粗重鼻音的kee-ah声,鸣声为pi-io-i-io的笛音,也有似猫叫的mew声和似咯咯“笑声”。
生长繁殖
求偶
黄鹂属鸟类虽种类繁多,繁殖习性较为相似。在中国,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金黄鹂(Oriolus oriolus)的繁殖期为5-7月,黑头黄鹂(Oriolus xanthornus)、朱鹂(Oriolus traillii)的繁殖期为4-7月。繁殖期间,雌雄鸟在密枝间鸣叫,雄鸟边叫边追逐雌鸟。如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的雄鸟在此期间的声音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有歌唱声,如“A-Liu-”这两个音节,前一个短而低,后一个长而高,和“Liu-Liu-”连续不断的单音节鸣叫;还有“Di-ou-Li-ou”的婉转鸣声,和似“Ya-Ya-”这样的呼唤声,经过2到3天的追逐后完成配对。
营巢
在迁入繁殖后,开始筑巢。在中国,黑枕黄鹂筑巢通常开始于5月中下旬,金黄鹂(Oriolus oriolus)在英国东部的筑巢时间也通常为5月下旬。某些黑枕黄鹂的巢位通常选择在高大乔木的侧枝上尽可能避免巢捕食,如金黄鹂(Oriolus oriolus)、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黑头黄鹂(Oriolus xanthornus)和朱鹂(Oriolus traillii)。雌雄鸟共同从选择的两树枝杈的基部开始,使用植物或人造尼龙纤维联结两枝杈,用喙将纤维或叶片贴在腹部,拉到另一小枝上,反复缠绕,用腹部压实,形成近似腹部弧度的圆弧网架。在此网架上添加巢材和编织,再作外壁和内壁的填充。巢壁由草茎和植物纤维编织。巢形状呈碗状,构成了两小树枝杈间的摇篮式巢。巢口朝上,与两小树枝杈处于水平位置。黑枕黄鹂雄鸟(Oriolus chinensis)常于筑巢期间在巢附近鸣叫,鸣声流利清脆。
产卵孵化
营巢结束后雌鸟开始产卵,金黄鹂(Oriolus oriolus),黄雀(Oriolus chinensis)每窝产卵3-5枚,通常为4枚,黑头黄鹂(Oriolus xanthornus)每窝产卵2-4枚,朱鹂(Oriolus traillii)每窝产卵2-3枚。多数卵为椭圆形,粉红底色上布满不均匀的红褐色斑点。产后开始孵卵,多数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黑头黄鹂(Oriolus xanthornus)、朱鹂(Oriolus traillii)会有雌雄鸟轮流承担。金黄鹂(Oriolus oriolus)孵化期14±1天,,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孵化期15±1天。多数早成雏孵出后雌雄鸟共同育雏,雏鸟晚成性。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止2016年,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鹊色鹂(Oriolus mellianus)成熟个体数量仅有1000-2499只。伊莎贝拉黄鹂(Oriolus isabellae)是菲律宾吕宋岛的特有物种,曾一度被认为灭绝,成熟个体数量仅为50-249只。白腹黄鹂(Oriolus crassirostris)仅存在于西非外海的小岛圣多美市岛上,成熟个体数量为2500-9999只。总体来看,截至2024年,黄鹂属鸟类中约有13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13种种群数量较为稳定,仅有东非黑头黄鹂(Oriolus larvatus)的种群数量呈上涨趋势。
致危因素
截止2024年,有8种黄鹂属鸟类遭受到生物资源利用的威胁,7种受到农业和水产养殖的威胁,其他的威胁因素还包括气候变化与恶劣天气,住宅开发和自然系统改造等。中国高雄市鸟会在2019年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除了天敌和气候因素的干扰,黑枕黄鹂的生存面临着非法涉猎的问题,栖息地的破坏也使得树木和昆虫数量减少,进而影响了其生存,繁殖和觅食空间。菲律宾吕宋岛的森林破坏威胁着伊莎贝拉黄鹂(Oriolus isabellae)的生存,圣多美岛可可豆种植业侵害者着白腹黄鹂(Oriolus crassirostris)的栖息地,木材砍伐为中国南部的鹊色鹂(Oriolus mellianus)也带来了生存压力。
保护级别
2021年,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鹊色鹂(Oriolus mellianus)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金黄鹂 (Oriolus oriolus) (乌克兰种群)被列入附录Ⅲ。
2023年,金黄鹂(Oriolus oriolus)、印度金黄鹂(Oriolus kundoo)、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细嘴黄鹂(Oriolus tenuirostris)、黑头黄鹂(Oriolus xanthornus)、朱鹂(Oriolus traillii)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截止2024年,黄鹂属鸟类中,29个物种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黄鹂属有1个物种被列为极危(CR),为伊莎贝拉黄鹂(Oriolus isabellae),1个物种被列为濒危(EN),为鹊色鹂(Oriolus mellianus),1个物种被列为易危(VU),为白腹黄鹂(Oriolus crassirostris),1个物种被列为近危(NT),为黑黄鹂(Oriolus hosii),27个物种被列为无危(LC),1个物种被列为数据缺乏(DD)。
保护措施
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黄鹂属物种的贸易均会受到严格管理。在欧洲,黄鹂属受到《欧盟鸟类指令》,和《保护欧洲野生动物和自然栖息地公约(伯尔尼公约)》的保护。2013年1月,波黑和黑塞哥维那(波黑)鸟类学协会“Naše ptice”和非政府组织“Novi Val”,CZIP – 黑山鸟类保护和研究中心开展了ORNIBA 项目,其目标是通过维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与黑山之间的联合干预措施,为亚得里亚海候鸟迁徙路线上鸟类多样性的保护和增值做出贡献,金黄鹂 (Oriolus oriolus)为其关注鸟类之一。2021年7月,芬兰自然遗产基金会、Etelä-Savon lintuharrastajat Oriolus ry、Itä-Savon luonnonsuojeluyhdistys ry 和 Kangasniemen Luonto ry 协会以及芬兰自然保护协会和南萨沃区发起了一项旨在为南萨沃森林中的金黄鹂 (Oriolus oriolus) 寻找并保护家园的运动,邀请企业、社区其他机构和个人以他们认为合适的金额支持为金黄鹂寻找和保护他们的家园森林。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一些黄鹂属鸟类可以入药,如黄雀,中医认为其肉可入药,合法获得后除去羽毛和内脏,取肉鲜用或焙干备用,肉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类,具有补气、壮阳、温脾之功效,主治肢体倦怠、脾体寒腹泻等。
观赏价值
唐朝时期,黑枕黄鹂就因为其美丽的体态和悠扬的叫声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被誉为“金衣公子”。例如人们为了欣赏其美丽的羽毛和美妙的歌喉,会将黑枕黄鹂进行笼养。
生态价值
黄鹂属鸟类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如黑枕黄鹂捕食的大部分昆虫都是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的害虫,在育雏期,它每天都要捕捉200—300只害虫来喂养雏鸟,整个育雏期可为农林业消灭3000—4000只害虫。黄雀有时以被子植物门的花蜜为食,能促进异花授粉并确保各种植物物种的繁殖,也可能以腐肉和其他死亡有机化合物为食,有助于其生态系统内的分解和养分循环。
相关文化
黄鹂属鸟类因其悦耳的鸣声和鲜艳的颜色在中国的诗词中被频繁提及,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鸟类形象之一。它常被用来描绘、赞美自然景色,歌颂春天的美好和充满生机的景象。在诗词作品中,黑枕黄鹂往往承载着优美的意象,被视作春天到来的象征,也象征着诗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希望的向往。
古代诗句包括: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蜀相》;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鹂也因其鸣叫声被写入儿歌《蜗牛与黄鹂鸟》,相关歌词为“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喜阿喜(哈哈)在笑他。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么?阿黄阿黄你呀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花园城市新加坡在其第二套鸟系列纸币(1976-1980)中,使用了黄雀作为其500元新加坡元上的图案。
类群对比
同为雀形目下的另一类鸟类,拟黄鹂属(Icterus),其与黄鹂属鸟类无论在体型大小、羽色、食性、行为特点等当面均存在惊人的相似性,但实际上其在分类学上和黄鹂属鸟类并不存在相关性。拟黄鹂属鸟类属于拟黄鹂科(Icteridae),而黄鹂属属于黄鹂科,不过由于两类鸟类如此之大的相似性,二者被冠以相似的中文正式名。一般而言,此两类鸟类类群的主要区别即黄鹂属鸟类主要分布在旧世界(欧亚非大陆),拟黄鹂属鸟类分布在新世界(美洲大陆)。
参考资料
Oriolus .ITIS.2024-01-25
Oriolus.IUCN.2024-01-2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24-01-25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1-25
Genus Oriolus.species 2000.2024-03-14
Oriolus Linnaeus, 1766.GBIF.2024-01-25
..2024-01-25
..2024-01-25
..2024-01-25
..2024-01-25
broori1.ebird.2024-01-25
burori3.ebird.2024-01-25
..2024-01-25
Silver Oriole.IUCN.2024-01-25
..2024-02-08
..2024-01-25
..2024-01-25
Maroon Oriole.IUCN.2024-01-25
Green Oriole.IUCN.2024-01-25
..2024-01-25
Black-Hooded Oriole.forestry.2024-01-25
蜗牛与黄鹂鸟.qq音乐.2024-01-25
bird-species-protection-in-balkans.oxfamitalia.2024-01-25
campaigns/the-golden-orioles-home.luonnonperintosaatio.2024-01-25
从“金衣公子”说起.福建师范大学标本馆.2024-01-25
New World Orioles.Natur Alatlas.2024-02-18
目录
概述
起源演化
命名与分类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节律行为
飞行特点
鸣叫特点
生长繁殖
求偶
营巢
产卵孵化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观赏价值
生态价值
相关文化
类群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