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紫阳
唐代男道士
胡紫阳是唐朝著名道士,随州市人,俗姓胡,道名紫阳。他在8岁时首次经过仙城山,看见那里峰高峻峭、云雾缭绕,萌生了出家修道的想法。9岁那年,他正式出家,在仙城山刘因。12岁时,他已掌握了道家辟谷功法,能够连续多天不吃东西。20岁时,他出门游历了衡山等地,广寻各地道教高人交流切磋,拜当时最富盛名的天师李含光为师,潜心学习修炼,终成一代大师。
物种介绍
学成回到随州后,胡紫阳在他居住的苦竹院里,亲手栽植了2株桂花树,修筑了餐霞楼。所谓“餐霞”,意思是服食朝霞之气,是道教的一种气功修炼术。胡紫阳修道,声名远播。当时“南抵朱陵,北越白水”,前来拜师学习的弟子多达3000余人,就连随州市周围太守一级的官员前去拜会,遇到胡紫阳静坐,也要向大雁飞行时一样摆成长长的队列等候。可见胡紫阳在当时有多大影响,人们对他多么器重!
结交李白 为诗人做媒
在胡紫阳3000多弟子之中,有一位叫元丹丘的与诗仙李白非常要好。《将进酒》一诗“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的诗句中,所提到的“丹邱生”,就是这位元丹丘。
开元年间,经元丹丘推荐,李白和好友元演来到隋州,拜访了胡紫阳。胡紫阳对于李白、元演的到来十分高兴,当晚热情地在餐霞楼为他们接风洗尘,随州最高级别的行政官员汉东省太守也来坐陪。席间,胡紫阳高兴地拿来笛子、玉笙,自己吹笛子,邀请李白吹玉笙。汉东知府乘醉翩翩起舞。那天晚上,大家都喝醉了,李白竟然忘记了是怎么上的床睡的觉,第二天清晨醒来,才发现自己身上盖的是太守的锦袍,枕的是太守的大腿。数年后,李白在其代表诗作之一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回忆了这次相会:“……不忍别,还相随。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知府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这首名诗中的“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晋祠流水如碧玉”等诗句至今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被引用。
当年,英俊潇洒的青年诗人李白很想向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求婚,但苦于找不到有名望的人说媒。胡紫阳获悉李白的心思后,就与“郡督马公”马正公一道前往湖北安陆白兆山许家撮合了这段姻缘。开元十六年秋,李白与许师的孙女结婚,先后生女平阳,生子伯禽,夫妇恩爱,相敬如宾,直至开元二十六年底许姓病故。这十年间,李白与胡紫阳交往频繁,写下了大量诗文,流传至今有《题随州紫阳先生壁》、《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等。
李白对胡紫阳十分推崇,在他看来,随州市是“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的地方,但自炎帝神农氏和随大夫季梁之后的千余年间,“无一物可记”,直到出现紫阳先生才算弥补了空缺。
奉诏入宫 叶县仙逝
李隆基天宝初年,道教受到崇尚,宫中威仪带着皇上的聘礼,请紫阳先生为西京太微宫使,他多次推辞,后迫于皇帝诏书,只得入宫。
当时聚集在京都的一些术士大搞敛形匿影、吞刀吐火的幻术,朱熹对此不屑一顾,每天只和弟子们讲述《道德经》,剖析它的要旨。他反对东汉魏伯阳服丹成仙之说,驳斥了种种谬论,自然遭到一些术士的反对和排挤。他本不想留在宫中,便以有病为由,奏请皇帝同意,回归故里。临别时他自祭说“神将厌予,予非厌世”。在他走时,王公卿士送及龙门。当他走到叶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在王乔祠堂停留时,两眼突然向上好像看到了什么东西,“泊然而化(死亡)”。更奇怪的是,他去世时,“天香引道,尸轻空衣”。当他的尸体运回随州市时,看起来依然像活着时候一样。汉东太守裴公亲自在郊外迎接,全城轰动,每天有上万人前往观看。当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日,胡紫阳葬于城东的新松山,享年62岁。
胡紫阳去世后,李白受托撰写了《汉东紫阳先生碑铭》,称“先生含弘光大,不修小节。书不尽妙,郁有崩云之势;文非夙工,时动雕龙之作。存也,宇宙而无光;殁也,浪化而蝉蜕”。李白还称“予与紫阳神交,饱餐素论,十得其九”,为此“篆石颂德,名扬八区”。
目录
概述
物种介绍
参考资料